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38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时训练(教师版)

阅读: 评论:0

   
三十八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夏商时期,青铜兵器脆硬易折,不便锻打炼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以其特有的锋芒,坚韧的躯体而很快取代青铜兵器。这一变化表明    (  )
A.古代冶金技术进步
B.官营武器工业出现
C.铁器得到广泛应用
D.青铜器具不如铁器
【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的材质在不断变化,武器的锋利和坚硬程度在不断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冶铁的经营模
式,故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铁器很快取代了青铜兵器,并不能说明铁器得到广泛应用,故C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在军事上青铜器不如铁器,很快被取代,D以偏概全,故错误。
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诸侯国边界处的大量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诸侯国间的界限逐步清晰,C正确。
3.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
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
A.文字的发明            B.冶金业的出现
C.农业的发展            D.工商业的兴起
【解析】选B。从材料“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可知,“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更多工具的使用,冶金业的出现有利于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故选B。
4.下图为明代书中所绘手工提花机,它继承了汉唐以来提花技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花样。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说明古代中国已有机器工业
B.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
D.说明私营纺织业已经很发达
【解析】选C。材料“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花样”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故C正确。机器工业是机器制造业,是制造机器的工业生产部门。手工提花机仍然是依靠手工劳动,排除A;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标志是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排除B;材料中并未说明手工提花机是官营还是私营,排除D。
5.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C.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
D.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轻便、小型”可知,中国古代的农具比较适合个人或家庭使用,这与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相符,A正确;B、C与史实不符,排除;D说法错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自动面膜机【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下的手工业出现“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说明当时的庄园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正确;A、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D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排除。
7.元朝初期,北方民间结成一种农民互助组织,称为“锄社”。王祯《农书》卷三:“其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自相率领,乐事趋功,无有偷惰。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田无荒秽,岁皆丰熟。”由此可知,“锄社”    (  )
A.兼具生产和保卫的管理职能
B.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
制作候车亭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选D。“锄社”是一种互助组织,在这种互助模式下,能实现“自相率领,乐事趋功,无有偷惰。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田无荒秽,岁皆丰熟”,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正确;“锄社”并没有保卫的管理职能,排除A;“锄社”是农耕文明,不是游牧经济
和农耕经济的结合,排除B;“锄社”是克服小农经济分散性、脆弱性的一种手段,但依然属于自然经济范畴,排除C。
伸缩杆8.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厂代替了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解析】选B。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正确。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没有体现出动力方面的变革,两者的影响无
法进行比较,故C错误;“特有”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很多,无法体现“特有”,故D错误。
9.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莹石球
拼接墙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环二肽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6:0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7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发展   出现   材料   工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