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重症肝炎的临床护理

阅读: 评论:0

血浆置换重症肝炎的临床护理
殷晓俊;余焱;郭丽玉气胀式救生衣
【摘 要】对25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前做好心理及物品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置管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好转,加强血浆置换前后各个护理环节,有助于成功.
【期刊名称】《健康研究》
【年(卷),期】电磁线圈2010(030)001
清肺排毒颗粒的功效与作用【总页数】3页(P52-54)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肝炎;护理
【作 者】殷晓俊;余焱;郭丽玉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浙江,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浙江,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浙江,杭州,31001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氯甲酚R473.5
重症肝炎,在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主要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血浆置换,采用体外支持系统替代严重肝脏衰竭患者的部分肝功能,使坏死的肝细胞得以修复;具有清除代谢产物,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安全可行的辅助手段[1]。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25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57次血浆置换,期间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尤其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的成功。
钻机转盘1.1 一般资料重症肝炎患者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29~73岁,平均46岁。所有病例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及分期标准,其中乙型慢性重症肝炎17例、乙型重叠戊型亚急性重症肝炎2例、药物性重症肝炎2例、淤胆型重症肝炎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25例患者共计57次,其中6例1次,10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5次。
1.2 方法
1.2.1 方法患者住院后按重症肝炎给予内科综合,同时进行血浆置换疗法。使用日产全电脑自动控制Plasauto-IQ血液净化机,膜型血浆分离器(OP-08W)。使用单针双腔管进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通路,在肝素抗凝下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分离器,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同时将新鲜同型血浆2 500~3 500 mL与分离出来的血细胞汇合回输体内。
1.2.2 观察项目将病人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进行前后观察。
1.2.3 实验室检查观察肝功能主要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指标变化。
1.2.4 统计学处理数据通过SPSS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均用表示,并采用t检验。
1.3 结果通过血浆置换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腹胀、恶心、呕吐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乏力及皮肤瘙痒缓解,见表1。每次后患者肝脏功能明显得到改善,TBIL、DBIL、ALT、AST、PT五项血清指标明显下降,尤其是血清中的胆红
素,血浆置换的清除作用更为显著,见表2。在25例重症肝炎患者中,5例临床治愈出院,占20%;13例好转出院,占52%;3例过渡到肝移植,占12%;4例死亡,占16%。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重症肝炎患者病情危重,心理压力大,多数患者精神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改变,情绪常不稳定;且对血浆置换的目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不了解,对血浆置换疗法既期望过高又有所顾忌。因此护理人员应首先介绍血浆置换环境及工作人员情况,讲解所患疾病的发展及转归,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血浆置换的必要性以及该的意义、原理、效果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对策,使之对血浆置换反应有心理准备;对经济有顾虑的患者给予帮助并寻求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鼓励家属要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获得更多来自家庭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并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可向患者介绍经后病情改善的病例,必要时请老病友与他们交流,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
2.1.2 病人准备术前常规检测生命体征,查心电图、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肝功能、凝血时
间等,有活动性出血、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应暂缓。术前一日检测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备齐急救物品,并指导、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以防中及后不适应床上排便。术前尽量少饮水,并尽量排空大小便,以减少术中活动。
2.1.3 备好血浆及药品血浆置换一次需2 500~3 500 mL血浆,尤其是AB型血浆常出现紧缺。为避免因血浆供应短缺而错过的最佳时机,故决定做血浆置换术前应与血库联系,提前申请足够的同型血浆备用。根据医嘱备齐非那根、地塞米松针、肝素钠、10%葡萄糖酸钙等药品。由护士准备好血浆、药品及病历,与护工、家属一起护送患者至人工肝室,并与人工肝室护士详细做好交班。
2.2 术后护理
2.2.1 做好交接班结束后由人工肝室护士用平车或轮椅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责任护士交班,护士立即上心电监护仪,必要时给以吸氧;详细了解患者在血浆置换中的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术中是否顺利、有无血浆过敏等;仔细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及穿刺侧肢体的动脉搏动情况。交接后在记录单上签名。
2.2.2 病情观察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加上术中肝素化,所以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24 h,8 h内尽量避免进行创伤性、检查,减少出血机会。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过高要注意是否合并感染,注意观察皮肤、口腔、鼻腔、消化道、穿刺部位等有无出血情况。本组1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渗血,经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使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后好转。
2.2.3 正确饮食指导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可被清除40-60%[2],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此时患者的肝脏及胃肠道水肿尚未完全恢复,如果饮食不当,尤其是过多进食动物性蛋白质,可能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甚至诱发肝昏迷、消化道出血[3]。在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不听劝阻,吃了瓜子后,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后血止。1例患者吃肉馄饨,诱发肝昏迷,经降血氨后清醒。因此应反复告诫患者及家属后48 h内控制饮食,宜选择低蛋白清淡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高蛋白、辛辣、油腻、坚硬、粗糙、生冷刺激性食物。
2.2.4 心理护理术后4 d病情多有反复,各项检查指标与刚做完血浆置换术时相比,略有回升,伴随着自觉症状也会比术毕时重,加上操作多、花费大,易造成患者心理负担重,冰铲
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患者及家属解释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忧,鼓励患者继续。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在患者遇到新的困难或情绪不稳定时,家人能给予安慰和各方面支持,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使患者有信心并以积极心态对待。本组2例患者因担心花费大拒绝再行第二次血浆置换,经耐心解释后同意。
2.2.5 置管护理血浆置换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一般只一至二次,为防止感染,一般不保留插管。预计做三次以上的给以保留插管。对于保留插管的患者,要做好置管护理:每日用0.9%生理盐水10 mL+枸橼酸钠10 mL冲洗导管,以防堵塞;每日更换敷料1次,使用透气性好的一次性敷贴;拔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拔管后常规按压15 min以上,然后加压包扎固定,嘱患者6 h内穿刺侧肢体不宜屈曲、用力。如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血肿面积较大,则应在24 h内冷敷,抬高患肢并用明胶海绵及无菌纱布覆盖,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包扎肢体的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颜,2 h后放松一下绷带,次日可拆除绷带。本组3例患者行单针双腔导管颈内静脉插管,16例股静脉插管,由于加强深静脉置管护理,无1例发生感染。
重症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0%~70%[4],血浆置换是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目前临床人工肝支持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佳的方法之一[5],也是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或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治愈、好转率[6]。我们通过对25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临床护理,体会到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心理护理。因此,我们要加强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及时纠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并做好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着重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严格预防和及时纠正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而准确地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浆置换术的疗效,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1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5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治疗   血浆   置换   肝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