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钢支撑施工工艺标准

阅读: 评论:0

1.13钢支撑施工工艺标准
1  总 则
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型钢内支撑的施工。支撑系统包括围囹及支撑,当支撑较长时(一般不超过15m),还包括支撑下的立柱及相应的立柱桩。
1.2 编制依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
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L8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  术 语
2.1
是指在基坑四周护坡处起支撑作用的围护圈梁结构;
2.2深基坑
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地下工程
2.3支护结构煤气阀
是深基坑四周边坡的围护结构;
2.4内支撑
是支撑围囹系统的型钢内支撑;
2.5立柱
围护结构里面用来辅助连接每道支撑之间的型钢结构
2.6立柱桩
立柱的最下面混凝土结构柱桩
3  施 工 准 备
3 .1技术准备
1 施工文件、资料准备与核查,在施工前专业工程师组织施工技术骨干,对施工工艺使用的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核查,主要核查内容包括:支撑系统设计计算书及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是否齐全、出图手续是否合规、完善;与相关专业的协调性;满足规范规定的符合性;施工的可行性;对核查出的问题,应经项目部或上一级的技术负责人技术核定或答复后,才应进行施工。
2 专业工程师负责编制施工方案并明确材料规格及相关的技术措施,确定土方开挖的形式和要求。施工方案经集团技术中心等审批后实施。
3 专业工程师编制钢支撑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书,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组织进行向施工班组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
4 钢支撑工程所采用的钢管、型钢、电焊条、引弧板等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钢支撑工程中使用。
5 专业工程师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安装方法,工程质量标准,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3.2材料要求
1 型钢:工字钢、槽钢等,按设计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2 钢管:按设计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3 电焊条:按设计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
4 引弧板:选用与焊接母材相同的材料。当钢管选用15MnV时,采用E5015焊条。
3.3主要机具
吊车、电焊机、千斤顶、液压油泵、焊条烘箱等,主要机械、设备、机具配置见表
表3.3                            主要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  号
规  格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变压器
SG-50
50KVA,380V
1
空载损耗0.32KW,负载损耗1.05KW
2
发电机
玉柴STC-50
50KVA,90A
1
食品烤箱额定电压400V频率50Hz0.8滞后功率因素三相四线
3
全站仪
徕卡TS02
 
1
锂电池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 内存数据存储可达2.4万点有棱镜模式测距精度±1.5mm保证较高精度的领先补偿功能标准或字母数字键盘无棱镜模式测程>1000米
4
汽车吊
中联重科QY20H431
20t
2
主臂最大起升高度32.6m、副臂最大起升高度40.4单绳最大速度(主卷扬)120m/min百公里油耗40L
5
千斤顶
阳光机械TRSM-1002
100T
4
行程57mm,本体高度141mm,伸展高度198mm,外径165mm
6
电焊机
BX1-315
380V,315A
2
额定输入容量23.2KVA,额定空载电压(V) ,绝缘等级F,外壳防护等级IP21 ,重量105kg
7
水准仪
博飞DZS3-1
标准偏差 ≤±3mm
台 
1 
正像放大倍数 30X 物镜有效孔径   45mm 视场角1° 视距乘常数   100 视距加常数140mm 最短视距    2m 补偿范围±5’圆水准器角值   8’/2mm
8
支撑轴力计
HS-400型振弦式
4000KN
20
分辨力≤0.08%FS综合误差 ≤2.0 %FS测温范围 -25~+60
9
焊条烘箱
YGCH-X2
60W
1
三相四线电源,电热功率447.5kw 上料速度3448kg/min
3.4作业条件
1 支护结构(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
2 基坑土方开挖满足首层钢支撑施工条件。
3 立柱施工完毕。
4 支撑运输、拼装条件具备。吊装机械通道、作业场地加固均达到施工要求。
5 钢支撑工程的安装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钢结构队伍进行施工,操作工人均有相应的上岗操作证。
6 作业班组相关准备工作已完毕。
3.5交接检查验收
1 支护结构(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专业工程师应组织钢支撑班班长进行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
2 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验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应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立柱、钢围囹施
监测
施加预顶力形成支撑体系
型钢支撑拼装
型钢支撑加工
支撑拆除
下部支撑施工
4.2操作工艺
1 钢支撑加工
1)计图纸加工钢支撑。钢支撑连接必须满足等强度连接要求,应有节点构造图,接头宜设在跨度中央1/3~1/4范围内。焊接工艺和焊缝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
2)焊接拼装按工艺一次进行,当有隐蔽焊接时,必须先施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覆盖。
3)加工好的型钢支撑应在加工场所进行质量验收,并编号码放。
4)钢支撑长度较长时,可分段叫那个制作,组装可采用法兰螺栓连接。
2 柱、钢围囹施工
1)立柱通常由型钢组合而成。立柱施工采用机械钻孔至基底标高,孔内放置型钢立柱,经测量定位、固定后浇筑混凝土,使其底部形成型钢混凝土柱。施工时保证型钢嵌固深度,确保立柱稳定。立柱施工应严格控制柱顶标高和轴线位置。
2)围囹通畅由型钢和钢缀板焊接而成。钢围囹通过牛腿固定到围护结构。牛腿与围护结构
通过高强度膨胀螺栓或预埋钢件焊接连接与钢围囹焊为一体。
3)当支护结构为连续墙时可不设钢围囹,型钢直接支撑在连续墙预埋钢板上;当支撑在帽梁上时也可取消钢围囹。
3 钢支撑拼装
1)待支护结构立柱、钢围囹施工验收完毕,并且土方开挖至设计支撑拼装高程,开始进行刚支撑拼装,采用吊车分段将钢支撑吊放至设计标高,并按照节点详图进行拼装。
2)将钢支撑一端焊接在钢围囹上,另一端通过活接头顶在钢围囹上。
3)钢支撑拼装组装时要求两端高程一致,水平方向不扭转,轴心成一直线。
4 加预顶力形成支撑体系
利路防水接头1)施加预顶力应根据设计轴力选用液压油泵和千斤顶,油泵与千斤顶需经标定。
2)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预顶力。
3)钢支撑施加预顶力时应在支撑两侧同步堆成分级加载,每级为设计值10%,加载时应进行变形观测。如发现实际变形值超过设计边形值时,应立即停止加荷,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4)钢支撑预顶锁定后,支撑端头与钢围囹或预埋钢板应焊接固定。
5)为确保钢支撑整体稳定性,各支撑之间通常采用连接杆件联系,系杆可用小断面工字钢或槽钢组合而成,通过钢箍与支撑连接固定。
5 监测
1)钢支撑水平位移观测:主要适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点埋设在同一支撑固定端与活端头处。
2)钢支撑绕曲变形检测:包括水平挠曲变形和竖向挠曲变形,观测点设在端部及跨中,跨度较大的支撑杆件应适当增加测点。
3)立柱竖向变形监测:测点布设在立柱顶部,使用水准仪进行监测。
4)水平位移、挠曲变形、立柱竖向变形监测在基坑支护过程中应每天测量一次,基坑土方开挖至基槽底、基坑变形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频率。
5)钢支撑的轴力监测
(1)钢支撑轴力测试采用测力计,测力计安装在钢支撑活接头一端,每层均应布设测力计。
(2)轴力测试前对测力计进行校验并读初始数值,开始时每天读两次,土方开挖至槽底,可三天或一周读一次。
6)对各项检测记录应随时进行分析,当变形数值过大或变形速率过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基坑支护安全。
6 下部支撑施工
同以上步骤。
7 支撑拆除
支撑拆除应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拆除顺序应与支撑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
5质量标准与控制
5.1 支撑系统所用钢材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30205 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 J81 的规定。
5.2 钢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1的规定。
表5.1                              钢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二氧化碳保护焊
项  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mm)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支撑位置:标高(mm)平面(mm)
30/100
水准仪用钢尺量
预加顶力(KN)
50±
油泵读书或传感器
一般项目
围囹标高(mm)
30
推拉式电磁铁
水准仪
板间立柱位置:标高(mm)平面(mm)
30/50
水准仪用钢尺量
开挖超深(开槽放支撑不在此范围)(mm)
<200
水准仪
支撑安装时间
按照设计要求
用钟表估测
5.3质量控制
1 施工前应熟悉支撑系统的图纸及各种计算工况,掌握开挖及支撑设置的方式、预应力及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和支撑的程序和时间,对支撑的位置(包括立柱及立柱桩的位置)、每层开挖深度、预加顶力(如需要时)、钢围囹与支护体或支撑与围囹的密贴度应做周密检查。
3 型钢支撑安装时必须严格控制平面位置和高程,以确保支撑系统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4 应严格控制支撑系统的焊接质量,确保杆件连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5 支护结构出现渗水、流砂或开挖面一下冒水,应及时采取止水堵漏措施,土方开挖应均衡进行,以确保支撑系统稳定。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6:4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5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支撑   施工   进行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