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村涉冬奥工作人员及服务保障人员个人防护指南

阅读: 评论:0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
涉冬奥工作人员及服务保障人员
个人防护指南
(第版)
翻模机为指导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涉冬奥工作人员及服务保障人员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全顺利举办,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WS/T 697—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个人防护指南》、DB11/T 1865—2021《医务人员传染病个人防护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一、通用防护要求
所有内涉冬奥工作人员及服务保障人员,无论是在闭环内还是在外围环境,均应牢固树立疫情防范风险意识,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小型净水器
(一)戴口罩根据所处环境及风险区域选择佩戴不同类型口罩。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或赴就医环境,或进入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公共场所时,须佩戴口罩。
(二)勤洗手。时刻保持手卫生。手脏随时洗手。在做饭、就餐、如厕前以及触摸口眼鼻前,或在外出、咳嗽或打喷嚏、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如厕后以及在接触快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的公共设施后,须洗手或手消毒。
(三)常通风。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通风至少30分钟。室内多人环境,须增加通风频次
(四)社交距离。通常情况下,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与运动员保持至少2米距离;媒体混采区位置保持至少2米间距糖炒栗子机。
(五)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替代,纸巾不乱扔。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六)减少聚集。非必要不到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环境封闭、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七)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清洁。共用物品和餐饮具等及时做好消毒。室内多人环境,须增加消毒频次。
防爆电动紧急切断阀(八)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九)文明用餐。减少聚餐,实行分餐制。
(十)健康生活。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心态健康和睡眠充足;健康饮食,无烟环境;有发热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二、闭环内防护要求
内涉冬奥工作人员及服务保障人员存在接触未完成入境隔离人,或此类人可能污染环境的风险,因此需要执行更加严格的闭环内个人防护措施。
(一)口罩佩戴要求
1.佩戴口罩原则。除进食、饮水、睡觉外,闭环内活动人员均须佩戴口罩。根据工作风险
科学选用口罩类型,正确佩戴口罩。进入中高风险区域或可能接触人员时,须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2.不同环境口罩选择
(1)室外环境:可能接触人员时全程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冬奥村/冬残奥村人员活动频繁场所,在室外仍应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在室外空旷环境独处时,或室外周边人员较少并确认所有人健康状况良好时,或保持至少2米距离且处于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时,可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居住环境:单人单间居住无需佩戴口罩。多人居住同一公寓空间在进入公共区域时,须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集体宿舍住同一房间,在通风良好并彼此确认健康状况良好,且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情况下,可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不戴口罩。
(3)办公及会议场所:依风险情况可以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公共场所(区域):冬奥村/冬残奥村等公共区域,提供服务时须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罹患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人员,须离岗休息直至症状消失,避免到人密集场
所,必须前往时,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5)餐厅/食堂:除进食、饮水外,在前往餐厅/食堂途中、取餐以及就餐结束后均须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6)医疗站点:任何人在医疗站点均须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7)比赛/训练场馆:须全程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8)其它情况:闭环内遇无法确定风险,须佩戴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二)防护面屏/护目镜使用要求
近距离接触人员的安检人员、代表团助理、兴奋剂陪护员等人员,或存在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须佩戴防护面屏/护目镜。需重复使用的,在每次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三)医用手套使用要求
闭环内接触或可能接触人员污染区域,需要进行手保护,根据工作内容佩戴一次性使用乳胶或手套,手套破损应及时摘下并进行手消毒,经消毒后再戴上新手套。
(四)医用防护服穿用要求
闭环内人员原则上无需穿防护服,但在医疗站点、兴奋剂检查站、注册站等部位接触就诊人员、受检人员或工作及服务中可能接触人员体液,或进行高风险操作时,须穿医用防护服。因工作必须,需临时进入闭环内区域,且在短时工作结束后需离开闭环的人员,须穿医用防护服。
、各类人员个人防护建议
不同人员应根据工作内容以及可能接触人员或人员可能污染的环境等风险,在着各自行业工作服的基础上,科学选用防护用品进行规范防护。闭环内人员非工作时间,可以按照前往环境风险情况选择防护用品,工作时间按照工作性质选择防护用品。
(一)安检人员。戴一次性手套、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近距离接触高风险人员时,佩戴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超滤器
(二)日常清洁消毒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佩戴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穿隔离衣。
(三)餐厅服务人员。戴一次性手套、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需要时佩戴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
(四)酒店房间服务人员。戴一次性手套、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需要时戴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
(五)司机。驾驶室安装硬隔离与乘客隔开。戴一次性手套、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
(六)代表团助理、兴奋剂陪护员、美容美发师等较长时间为人员服务的人员。戴一次性手套、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
(七)采样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防护服、KN95/N95笔杆贴标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工作鞋、防水靴套。
(八)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服、KN95/N95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面屏/护目镜、防水靴套等。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3:2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5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员   防护   医用   口罩   佩戴   接触   保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