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阅读: 评论:0

高压配电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3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植物在逆境下或衰老时,由于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使h2o2发生累积。h2o2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氧化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使细胞膜遭受损害,从而加速细胞的衰老和解体。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h2o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因此,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
  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原理】
  h2o2与硫酸钛(或氯化钛)生成过氧化物—钛复合物黄沉淀,可被h2so4溶解后,在415nm波长下比测定。在一定范围内,其颜深浅与h2o2浓度呈线性关系。
  【仪器和用具】
  研钵;移液管0.2ml×2支,5ml×1支;容量瓶10ml×7个,离心管5ml×8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试剂】
  100μmol/Lh2o2丙酮试剂:取30%分析纯h2o257μl,溶于100ml,再稀释100倍;2mol/L硫酸;5%(w/V)硫酸钛;丙酮;浓氨水。【方法】
  1.制作标准曲线:取10ml离心管7支,顺序编号,并按表40-1加入试剂。
  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其小心转入1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离心管,将洗涤液合并后定容至10ml刻度,415nm波长下比。
  2.样品提取和测定:(1)称取新鲜植物组织2~5g(视h2o2含量多少而定),按材料与提取剂1∶1的比例加入4℃下预冷的丙酮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3000r/min下离心10min,弃去残渣,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2)用移液管吸取样品提取液1ml,按表3
5-1加入5%硫酸钛和浓氨水,待沉淀形成后3000rpm/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丙酮反复洗涤3~5次,直到去除植物素。(3)向洗涤后的沉淀中加入2mol硫酸5ml,待完全溶解后,与标准曲线同样的方法定容并比。3.结果计算:
  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μmol/gFw)=
  式中c—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h2o2浓度(μmol);Vt—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V1—测定时用样品提取液体积(ml);Fw—植物组织鲜重(g)。
  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
  【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刮膜棒  R(Fe+2)+h2o2==R(Fe+3+oh-)
oadm
  R(Fe+3oh-)2+h2o2==R(Fe+2)2+2h2o+o2
车流量统计  据此,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
  5h2o2+2Kmno4+4h2so4
  5o2+2Khso4+8h2o+2mnso4
  即可求出消耗的h2o2的量。【仪器和用具】
  研钵;三角瓶50ml×4;酸式滴定管(10ml);恒温水浴;容量瓶25ml×1。【试剂】
  10%h2so4;0.2mol/L磷酸缓冲液ph7.8;
  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5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成1000ml,用0.1mol/L草酸溶液标定;
  0.1mol/Lh2o2:市售30%h2o2大约等于17.6mol/L,取30%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用标准0.1mol/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视频采集  0.1mol/L草酸:称取优级纯h2c2o4·2h2o12.60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L。【方法】
  1.酶液提取取小麦叶片2.5g加入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少量,研磨成匀浆,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该缓冲液冲洗研钵,并将冲洗液转入容量瓶中,用同一缓冲液定容,4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0:1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53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过氧化氢   测定   加入   样品   植物   溶液   含量   沉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