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糖苷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阅读: 评论:0

毛蕊花糖苷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探究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该实验以LPS诱导BV-2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将BV-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ACT按指定浓度(12.5,25,50 μmol·L-1)作用于细胞。采用NO试剂盒检测NO炎症因子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iNOS,COX-2,p-IKKβ,IKKβ,p-IκB,IκB)的表达。此外,通过检测细胞核/浆中NF-κB p65的表达以及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阐明ACT对炎症转录因子NF-κB p65核转位的作用。结果显示,ACT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且呈剂量依赖性。具体表现在:显著降低炎症因子NO,IL-6和TNF-α的释放量,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同时,ACT可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IKKβ和IκB的磷酸化,且明显抑制NF-κB p65的细胞核转位。以上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潜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标签: 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细菌脂多糖;毛蕊花糖苷;NF-κB通路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cteoside (ACT) on BV-2 microglial cells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LPS was used to treat BV-2 cells with or without ACT (12.5,25,50 μmol·L-1). Then, the expression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NO,TNF-α,IL-6) and inflammation related proteins (iNOS,COX-2,p-IKKβ,IKKβ,p-κB,κB) were detected. In addition,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κB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 could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gainst LPS stimulation by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s of NO,IL-6,TNF-α,iNOS,COX-2 and the phosphorylations of IKKβ and IκB. Moreover,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κB p65 was inhibited by ACT. Taken together, AC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BV-2 microglial cells which were induced by LPS via inhibition of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Key words] neuroinflammation;microglial cells;lipopolysaccharide;acteoside;NF-κB signal pathway
doi:10.4268/cjcmm20161322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为老年人痴呆症的主要类型之一。已有研究表明,AD患者脑内存在大量炎症特性,如炎症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增加,损伤部位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而聚集等[1]。目前发现,可以过度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因素非常多,如LPS[2],炎症因子(TNF-α,IL-6等),淀粉样蛋白(Aβ)等,这些炎症信号可通过各种传导通路作用于脑部,进而激活小胶质细胞[3]。
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是列当科肉苁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在以冈田酸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ACT能够通过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还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脑皮层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维持皮层组织神经细胞的正常形态及数量,实现对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5]。本实验从抗炎角度,以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毛蕊花糖苷的抗炎作用及潜在机制,为其防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细胞 BV-2小胶质细胞系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中心。
1.2 药物 毛蕊花糖苷购自宝鸡市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入口雨棚
1.3 试剂与仪器 DMEM培养基(Macgene);胎牛血清(PAN Biotech);NO化学法试剂盒(南京建成);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荧光染料4雨水循环系统, 6-联脒-2-苯基吲哚(DAPI)(Sigma);ELISA试剂盒(Excell Biotech);细胞核/浆蛋白提取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公司);蛋白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Tanon-5200Multi凝胶成像分体系统(天能);Sunrise-Basic酶标仪(TECAN);TCS SP5-Confocal-MP-FCS(Leica)。
秸秆发酵剂2 方法
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BV-2小胶质细胞系用高糖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 U·L-1青霉素,100 μg·L-1链霉素)进行传代培养,每天传代1次。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12.5,25,50 μmol·L-1)组。LPS诱导炎症模型的质量浓度为1 mg·L-1。
2.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BV-2细胞系以5×104密度接种于48孔板,培养过夜,模型组用LPS诱导炎症,药物处理组按照上述3种浓度,同时处理细胞,24 h后弃上清,加MTT (0.5 g·L-1)染,温箱孵育2 h;弃上清,加入DMSO,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570 nm)。
超导失超
2.3 细胞上清液NO含量测定 BV-2小胶质细胞系接种于48孔板,密度为5×104个/孔,模型组LPS诱导炎症,药物处理组按上述3种浓度给药,NF-κB通路抑制剂组(Bay 11-7082,5 μmol·L-1)同时处理。24 h后用NO化学法试剂盒检测NO浓度,按照说明书操作,最后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570 nm)。
园林音箱2.4 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 将细胞接种于48孔板,密度为5×104个/孔,12 h后,按照上述分组处理细胞,到达指定时间后,收集上清200 μL/孔。按照说明书操作,最后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450nm)。
2.5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记分析 按上述分组处理细胞,分别作用24 h(测iNOS,COX-2)、1 h(测IκB,p-IκB,NF-κB)、10 min(测IKK,p-IKK)后,收集各组细胞并用RIPA裂解液(内含蛋白酶抑制剂)裂解细胞,获得总蛋白。然后采用6%~15% SDS-PAGE分离蛋白,半干法将蛋白转移至PVDF膜上,5%脱脂奶粉封闭20 min,加入一抗(11 000),室温孵育2 h,充分洗涤,加入二抗(11 000),室温孵育1 h,充分洗涤后,加ECL试剂显,在凝胶成像系统上拍照。用Gel-Pro软件进行条带的吸光度积分分析。
2.6 免疫荧光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核转位情况 将显微镜盖玻片铺到24孔板中,以3×104个/孔接种细胞,培养过夜,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50 μmol·L-1药物处理组,温箱孵育1 h后,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0.5% Triton X-100处理细胞30 min,加入封闭液(5% BSA in PBST),室温封闭30 min。然后加一抗(1200),4 过夜,PBS冲洗3遍,加荧光二抗(1200)孵育1 h,PBS冲洗3遍,再用DAPI(50 mg·L-1)避光处理20 min,PBS洗3遍,甘油封片,最后用共聚焦显微镜拍照。
2.7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ACT对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 结果显示,ACT在12.5,25,50 μmol·L-1 3个浓度剂量下,对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ACT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图1)。
3.2 ACT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中NO,TNF-α和IL-6的释放 模型组NO释放量显著高
汽车半轴套管于正常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ACT剂量依赖性的抑制BV-2细胞中NO的产生,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炎性细胞因子,可引起发热,并刺激炎症因子白介素-6 (IL-6)的产生。在实验中,LPS刺激后,细胞分泌的TNF-α与IL-6显著提高。ACT干预后,可显著降低TNF-α及IL-6的释放,药物处理组与LPS诱导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由此可见,ACT具有较好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图2)。
3.3 ACT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中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 诱导性NO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是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调控的2个重要炎症相关蛋白。当炎症发生时,小胶质细胞显著活化,iNOS和COX-2会相应的催化产生大量NO等炎症因子,进而造成神经炎性损伤,诱导细胞凋亡[6]。实验中,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此2种蛋白的表达,相比于LPS模型组,ACT可明显降低iNOS和COX-2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图3)。
3.4 ACT显著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激活 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当LPS刺激细胞后,IKKβ表达量不变,IκB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二者的磷酸化产物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加入ACT进行干预后,IKKβ和IκB的磷酸化产物成剂
量依赖性降低,另外Iκ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CT可明显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图4)。
3.5 ACT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中NF-κB的核转位 NF-κB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静息态细胞中,NF-κB与抑制因子IκB形成复合体,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受到外界信号(如LPS)刺激后,经过一系列反应,NF-κB从胞浆转移到胞核,促进相应基因转录表达,调节炎症因子的生成[7]。从本实验结果(图5)可以看出,LPS模型组中,胞浆内NF-κB p65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加ACT(50 μmol·L-1)干预后,其在胞浆中含量明显升高。说明ACT可一定程度上抑制LPS刺激的NF-κB p65核转位现象。另外,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了胞核与胞浆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在空白组中,NF-κB p65主要存在于细胞浆;模型组NF-κB p65入核明显,胞浆中的含量明显下降;ACT干预后,NF-κB p65分布再次以胞浆为主(图6)。由此再次证明,ACT可抑制LPS诱导的NF-κB p65核转移。此外,加入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后,BV-2细胞中的NO释放量明显降低(图6),这也进一步证实了NF-κB信号通路在调节神经炎症过程中的重要性。总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CT的抗炎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4 讨论
神经炎症是除Aβ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外,导致多种急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8]。小胶质细胞被公认为定居在脑内的巨噬细胞,在调节AD的慢性炎症中发挥主要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可以清除脑内细胞碎屑、凋亡的神经元细胞以及潜在的有害物质,维持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环境;但另一方面,当小胶质细胞被特定因素(如LPS)过度激活时,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并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炎症因子又会反过来促进小胶质细胞的聚团、活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9]。因而,寻能够降低脑内炎症反应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6:3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5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炎症   蛋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