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篇
有⼀句话叫“没有对⽐就没有伤害”,偶然发现它除了调侃之外其实还有另⼀层深意。 人体塑化
⽐⽅放在犯罪学中,观察美国很多连环杀⼿,尤其杀⼈类,基本都在童年受到不同程度坏事的影响。 但这些影响也有个很意思的判断,如果这个⼈⼀直处于同等环境下,或许他并不会成长为罪犯。 但当他有⼀天⾛出了这个环境,发现了另外的世界,往往这就成为了他⾏凶的外在动⼒。
⽐如受到继⽗长期毒打/性暴⼒侵害的,在进⼊到正常的成⼈世界后,突然发现⾃⼰很难与⼥孩正常性交的,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最终演变成通过同样的暴⼒凶杀,才能获得性快感。?
于是,他终于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
我突然发现那其实就是“没有对⽐就没有伤害”的新⼀重注解。
再譬如,假如教你去问⼀个母胎solo:“你⼀个⼈难道孤独吗?”
多媒体中央控制器
他可能觉得你的问题好奇怪,因为他⼀直都是⼀个⼈,不曾尝过情侣的腻歪和甜蜜,不知其滋味。桌上冲床他或许会像想要偷尝禁果的亚当或夏娃那般对恋爱其果蠢蠢欲动,⽅有尝过之⼈才知这果⼦不仅是甜美,也有清苦,有酸涩,有⾟辣。
尝过果⼦的⼈,平静之后仔细想想,他倒反⽽随遇⽽安了。
两种味道都各有其中滋味,或甜或苦,接踵⽽来,没有绝对的好恶,便没有那般渴望伊甸园。
当然,也有更喜欢某种⼝味的。
可最难受的莫过于失恋之⼈,甜蜜的罐⼦刚摔碎,糖吃了⼀半便撒了⼀地,此时他回想过去,⼜是⼼酸,⼜是不舍,⼜是悔恨,⼜是难过,甚⾄有的还有⽣⽓。
⼀想到以后本来两个⼈⾛的路即将⼀个⼈⾛,想到两个⼈的饭要⼀个⼈吃,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何要改变过去从坚持到适应的习惯?
他突然⼀夜之间听懂了之前总觉得⽆痛呻吟的情歌,他觉得好美,也好感伤,真是前所未有的感觉,玻璃混着糖⼀起吞下,扎⼼扎肝。
硫铁矿制硫酸得知《波西⽶亚狂想曲》国内定档后,狐狸还感叹过,上世纪七⼋⼗年代真是⼈才辈出的⼀代,皇后乐队、⼤卫·鲍伊……
想是战争结束还未完全恢复,⼈类⼼灵创伤仍未治愈,价值观处于放空状态,之前的⼀切都可以推导重来,拒绝束缚,崇尚绝对的个性化,才诞⽣了那么杰出⼈物吧?
时代命运总是推动⼈类⾛向不同的终端,往往越是⾟苦,杰出的果实竟该死的甜美。
经历过创伤的⼈,⼈⽣更有弹性,也就有更⼤的表现空间,⽐如⽂学之于狄更斯,⽐如政治之于林肯。智能支付
再⽐如我,越是遇到挫折,受到磨难或不公正待遇,才越发有书写的欲望,急需⼀吐为快,我常以为写作之于我成了发泄⼯具,似是玷污了她的纯洁性吧?
微型核电池
⼈⽣所有的苦难,换种看法,都是为后⾯的甜美铺路,没有对⽐就没有伤害,反之,感受到伤害,是尝过甜美。若有机会,就⼀直呆在蜜罐吧,永⽆出头之⽇也蛮好。
祝你先苦后甜,然后,就⼀直甜下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