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机组运行仿真实验课程系统设计

阅读: 评论:0

·教育广角·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仿真模拟技术,利用新的科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这样即可以模拟教学仿真训练,又可以称之为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变革,而模拟和仿真过程正是关键。实践证明,采用虚拟仿真训练,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操作、训练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机能,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仿真实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模式,尤其是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电厂人员实际需求为导向,采用物理仿真(模型)与数字仿真(仿真机组)相结合,模型与视频、实物相结合,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模拟真实的电力生产过程环境,探索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仿真特教学体系。在仿真实验中,利用虚拟计算机仿真系统,体现真实的电厂行业工作氛围,构建真实工作岗位,使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项目的同时,亲身体验工作过程,真刀真地进行实训,最终使学生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消化以及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教学效果。
一、概述
电力生产行业为属于高危行业。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仅靠课堂无法实现在类似生产现场的环境中的实践操作训练,而且学生对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无法在实践中体会和加深。火电机组仿真系统是
限电器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其他设备系统相互联接构成的,目前仿真系统实验训练是电厂行业学习中分析、设计、运行、评价和培训系统的重要工具。
typec转usb
火电仿真实验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各门理论课程的结合体,其可以有效实现电厂生产现场环境的情景再现。同时,仿真实验课程具有安全、高效、受环境条件的约束少,以及可改变时间过程节点等特点。因此,火电厂机组仿真实验教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充分认识到仿真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基于电力生产行业对实践教学设施依赖性较强的特点,针对电厂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使用灵活,利于学生自发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同时学生在自主实验或自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训练环节中,教师以仿真系统为基体,以训练项目实际任务为驱动力,以电力生产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将以往所学的各专业课(锅炉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汽轮机原理以及热力发电厂等)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加以深化。具体地,在模拟实际电厂运行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在运行操作的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对仿真运行软件设置的故障排除操作,最终达到机组并网发电的目的。
本文以“火电厂机组运行与仿真”实验课程为例,其各阶段教学流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仿真系统的装载,各操作站的具体功能介绍。
起重量限制器>氢氧化锰2.机组冷态启动,在全冷态工况下进行火电机组的厂用电送电操作。
3.厂用电送电后,机炉冷态工况下进行机炉辅助系统的恢复操作至锅炉上水、通风、点火操作。
4.锅炉点火、升温升压至汽轮机冲转以及电气并网操作。
5.并网后带初始负荷至电气切换厂用电、升负荷至额定值操作。
6.机组热态启动操作。
7.机组滑参数停机操作。
压花模具
8.机组典型事故分析及处理操作。
通过在火电厂机组运行仿真机上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熟悉电厂各设备、热力系统组成、热力设备工作原理。尽可能掌握不同工况下,机组启停和正常运行时所需的全部操作,并在异常事故及状态下锻炼学生应急处理的能力。
二、仿真实验的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是实验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初设人、实训过程的指导者。加强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的结合,以理论为基础,以仿真实验为操作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清楚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如何做,了解为何这样做,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的消化,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2.实验与实际一致原则。仿真实验情境的设计,应尽量贴合实际工作环境,同时又尽可能地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素材。一方面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使用,同时又赋予知识新的意义,达到对知识应用的层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操作画面、运行方法以及报警画面均与实际电厂集控室一致。实验课程训练情境完全模拟电厂实际工作环境,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团队协作原则。针对电厂实际工作情境,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小组仿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能力培养。针对故障处理情况,由于需要多人操作,此时将学生按岗位职能分别设置值长、主操作员和巡检等岗位。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不仅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能够尽快融入实际生产工作。
4.学生主导性原则。将控制权力尽可能交给学生,使学生有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教师只需要在必要的阶段进行介入,实现教学相长、协调一致的教学氛围,把对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自身中的建构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允许学生在
火电厂机组运行仿真实验课程系统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连 佳  韩东太  晁 阳铝方通吊顶工艺
摘 要: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中引入仿真模拟技术,实现教学训练模拟仿真化,是一场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的变革。火电厂机组运行仿真实验课程模拟电力生产过程环境,探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    模块相互衔接的仿真特教学体系。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构建真实工作岗位,使学生在各自岗位上    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达到实训的目的,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消化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火电厂 仿真实验 课程设计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4-0131
·131·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0:5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4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过程   操作   教学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