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项目高空坠落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阅读: 评论:0

城际铁路项目高空坠落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高处作业安全预控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女性站立式小便器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5、《重大危源源辨识》儿童远程监控手表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珍珠岩助滤剂8、(集团)公司安质【20全桥整流××六氢吡啶】48号文《关于下发××集团有限公司事故/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及重要危险源的通知》
9、(有限)公司安质【20××】67号文《关于加强安全、质量、环保预控工作的通知》
三、重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发生的地点为高处作业部位或过程。
2、可能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场所,可能影响的人数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数人伤亡,构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四、预控措施
1、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高处作业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义底,对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检查确定完好后才能使用。
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如架子工、井字架工等,必须经市级专门培训机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确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可靠的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高处作业的防护门设施在搭拆过程时应相应设置警戒区派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洞口附近或妨碍通行和装卸,对于有坠落可能的物料、工具,都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刚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应规范要求。
2、临边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设置防护栏杆:对于高度低于3.2米的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要求: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2米,上、下横杆间隔0.6米;栏杆柱间隔不应大于2米。
架设安全网:对高度超过3.2米(包括3.2米)的高处作业,必须架设立网全封闭,立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网。
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在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且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3、攀登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使用梯子攀登作业时,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并采取加包扎、钉胶皮、锚固等防滑措施。梯子的种类和形式不同,其安全防护措施也不同。
①立梯:工作角度以70。~80。为宜,梯子上端应固定使用,踏板上下间距30cm为宜,不得有缺档。
②折梯:上部夹角以35°槽钢加工~45°为宜,铰链须牢固,并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③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金
属不小于L70×6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须设平台。
④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外,强度不得低于单梯梁的强度。
⑤移动式梯子: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非规定过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钢柱安装登高时,应使用钢挂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
钢梁安装登高时,应视钢梁高度,在两端设置挂梯或搭设钢管脚手架。梁面上需行走时,其一侧的防护横杆可用钢索。
5、悬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平台等设备,均需检查或技术鉴定后方可使用。
悬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吊装中的大模板和预制构件,严禁站人和行走。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0:0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45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业   不得   防护   梯子   措施   栏杆   设置   设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