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模板托撑与柱模夹具支模新体系工法

阅读: 评论:0

梁、板模板托撑与柱模夹具支模新体系施工工法
1. 前言
1.0.1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大部分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支模体系,即梁板结构采用扣件钢管支模架,柱模板采用木模板配木枋背楞和木枋柱箍。这种支模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微区扫描电化学工作站
按照《建筑工程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5.1.7条的规定“承重的支架柱,其荷
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而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钢管作主楞的支模方式一直存在立杆的偏心受力和扣件抗滑力的影响和制约,已违背了规范的要求。当现浇混凝土梁、板支架的主楞与立杆连接的扣件所承受的荷载超过一定数值后,将增加施工工艺的难度,带来一定安全隐患。部分大型管理规范的企业,采用了型钢、方木式支托,但是型钢的尺寸不宜定型,长截短接增加了施工强度和成本;方木的抗弯强度低及含水率问题带来了变形挠曲,使用周转率低下而增加施工成本。而众多的施工企业由于没有经济适用的支撑构件,仍然在使用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进行施工,无法做到使支柱轴心受力。
柱模板采用木枋加固,木枋拆卸后损耗较大,周转次数少,需消耗大量的优质木材,并且施工时木枋加工量大,工序多,耗工时较多。
1.0.2 针对梁板模板支架和柱模板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浪费问题,我公司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现浇混凝土结构支模新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该体系已涵盖了柱、梁、板的支模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型支模体系,在不改变现有施工习惯的基础上,利用新发明的扣件式模板托撑和钢制柱模夹具代替原有的施工方法,与传统的施工材料能很好地配套使用,应用范围广。工法的关键技术获得两项专利:“建筑混凝土施工模板夹具” (专利号:ZL 2007 2 0309453.8)、“钢管固定扣件式模板托撑”( ZL 2.7),经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公司在温州移动通讯指挥生产大厦、歌山大厦和马鞍山市当涂九韵国际等工程的施工中,应用扣件式模板托撑和柱模板夹具施工,使之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我们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探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 工法特点
2.0.1 本工法施工工艺简单方便。模板托撑可以和传统的钢管配套使用,将模板托撑插入立杆钢管内,用丝杠的丝母进行调节到现浇混凝土梁、板模板主楞的设计高度即可。合理设置楼板底模尺寸后,还可实现楼板模板早拆体系,提高模板及支架的周转利用率。
柱模板夹具由钢拉杆和钢制扣件组成,用螺母紧固,安装方便快捷,可节约对拉螺栓费用。
2.0.2 施工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模板托撑使梁、板模板的支架柱轴心受压,解决了传统支模方法中扣件式钢管的偏心受力和扣件抗滑力不足等问题,提高了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支架搭设方式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强制性条文要求;
柱模板夹具定型化生产,规范化施工,能有效地保证夹具质量、柱模板的稳定性及构件质量。
2.0.3 节约材料,降低施工成本。用钢管托撑代替型钢、方木式支托,柱模板夹具代替方木柱箍,减少了大量的木材消耗,且施工工序减少,降低成本。并且避免方木翘曲变形引起的质量问题。
智力积木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以扣件式钢管为模板支架的现浇梁板支模和矩形截面柱支模。
4. 工艺原理
该支模新体系的关键技术包括用于梁、板支模的扣件式模板托撑和用于柱模加固的柱模夹具。
4.0.1 梁、板模板扣件式托撑是一种工具式柱头,由上部扣件和下部丝杠组成。扣件部分由铸钢铸造,丝杠为45#钢,丝母为铸钢铸造加工制成。扣件部分与丝杠采用插入后铆接的连接方式。扣件式模板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为25KN,完全可以满足房屋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梁、板模板支架的施工要求。
施工时模板托撑和扣件式钢管配合使用,先将现浇混凝土梁、板的钢管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将丝杠插入钢管支架内,通过丝杠螺母调节丝杠插入的深度,从而可顶牢现浇砼梁板模板下的木方。模板托撑改变了传统梁板支模方法中以钢管作主楞、直角扣件传力的模式,将现浇混凝土梁板施工荷载直接传递给支柱架,使支架柱轴心受压,解决了扣件式钢管立杆的偏心受力问题(图4.0.1-1、图4.1-2)。
图4.0.1-1 扣件式模板托撑支模方式                    图4.0.1-2  传统支模方式
4.0.2 在该支模新体系中,柱模板夹具为钢制夹具,用以固定柱子木模板,代替木枋柱箍和竖楞(图4.0.2)。柱模夹具由角钢扣件和钢拉杆组成,角钢扣件的上部和下部有固定孔,可通过铁钉固定在木模板上,并固定相邻的两块木模板;钢拉杆一端的扣条卡在扣件上,另一端为螺丝端杆,通过螺母固定在拉杆固定柱上。拉杆中间开有凹槽,安装钢竖楞(相当于传统的木枋竖楞),以抵抗浇注砼时产生的侧压力,防止模板产生过大变形,保证柱子砼浇注质量。
                                         
图4.0.2  柱模夹具示意图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5.1.1梁、板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擦鞋巾配方5.1.2 柱模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干式放电线圈
5.2梁板模板支架操作要点
5.2.1 施工准备
1、支撑架设计计算方法:梁板模板按三跨连续梁设计,木枋次楞按简支梁计算,钢管主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由于梁板模板托撑为轴心受力,不需计算扣件抗滑承载力,每个模板托撑的设计承载力按25KN考虑。立杆的间距、步距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计算确定。
2、支架基础施工:根据支架搭设高度、立柱轴向力、搭设场地土质情况等,基础施工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支模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支模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
5.2.2支架搭设
1、在模板支架搭设的基层上,按其施工方案确定的支架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并放置支架立杆底座或垫板。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垫板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2、沿已放线位置搭设纵横方向立杆,先搭设的立杆应进行斜撑固定,然后搭设水平杆及扫地杆。确定立杆的端部标高时应考虑木枋次龙骨、钢管主龙骨和扣件式模板托撑的高度。
3铸铁锅炉、按施工层的标高线及预先搭配好的钢管进行对接搭设。立杆的接长采用对接扣件,不得采用搭接,对接扣件必须交错布置,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必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到到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4、根据方案确定的位置纵横垂直、水平方向的剪刀撑,其各种扣件的螺栓拧紧力矩保证在40-65N.M。竖向剪刀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撑的固定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步高应符合设计计算的要求。
5、模板支架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模板支架的搭设高度大于3m以上时,应在支架上铺设跳板或毛竹片进行隔离,并作为操作平台使用。
7、立杆的垂直度应不大于0.75%,且不大于60mm。
5.2.3 模板托撑及模板安装
1、支模架搭设到位后,复核立杆标高,在立杆钢管柱头安装扣件式模板托撑,并根据模板支架标高及梁、板起拱尺寸拉线调整扣件式模板托撑的丝母。确保扣件式模板托撑的自由长度不大于200 mm
2、安装模板支架的钢管主龙骨,在安装钢管主龙骨时,将模板托撑顶端的固定扣件固定好,螺栓拧紧扭力矩保证在40-65N.M。在钢管主龙骨上搭设木方次龙骨,合格后铺设梁板底模,见图5.2.3。
图5.2.3  模板托撑支模示意图
3、现浇混凝土梁、板扣件式钢管模板及其支架搭设的其他构造要求,均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规定进行进行施工。
5.2.4 模板拆除
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需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达到模板拆除条件后,操作人员在搭设的隔离操作平台上进行拆除施工。
2、先拆除钢管固定扣件式模板托撑,旋转其托撑丝杆的丝母,使钢管主龙骨下降,拆除钢管主龙骨及木枋次龙骨,拆除时按照后搭设先拆除的顺序进行。
3、在梁、板模板拆除后,进行支架的拆除。先拆除纵横方向的剪刀撑及“之”连杆,再拆除水平连杆、固定点连接件、对接的立杆及扫地杆。
汽车空气干燥器5.2.5 早拆模板施工
当模板托撑用于楼板早拆模板体系时,通过计算明确支架的布设位置、龙骨的设置,绘制模板设计图。后拆模板与先拆模板分开铺设,对模板托撑进行微调,保证托撑与模板顶紧。
模板拆除时,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规定的强度后,按照模板设计图先拆除早拆部分,保留后拆模板、立杆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正常拆模时间后再拆除保留的模板。
5.3 柱支模操作要点
5.3.1放出柱子轴线和模板边线,并将边线引出。进行柱模板拼装时,接缝处加贴10mm厚海棉条,防止接缝处漏浆。拼装好的柱模板用临时支撑固定。模板底部应留出清扫口。
5.3.2 在柱模底部和上口分别安装一道新型柱模板夹具。在模板四角均用专用角钢扣件固定,扣件的上部和下部有固定孔,使用铁钉钉入固定孔中,使扣件固定在木模板上,将拉杆的一端扣条抵住其中的一个扣件,拉杆的另一端放入拉杆固定柱两块梯形板之间,用螺母初步收紧固定。确认方正、垂直后根据设计的柱箍间距,按上述方法依次设置模板夹具,拧紧模板四角的螺母(图4.2)。
5.3.3 校正柱模垂直度后与承重架和支撑系统固定牢固,确保整个支模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8:5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3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板   扣件   施工   支架   钢管   托撑   立杆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