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防火的要求和措施

阅读: 评论:0

电缆防火的要求和措施
1 一般规定
1.1 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设置适当的阻火分隔,并应按工程重要性、火灾概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实施阻燃防护或阻止延燃。
2)选用具有阻燃性的电缆。
3)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4)实施防火构造。
5)增设自动报警与专用消防装置。
1.2 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工作井中电缆管孔等均应实施阻火封堵
2)在隧道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的下列部位,宜设置阻火墙(防火墙):
1)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
2)多段配电装置对应的沟道适当分段处。
3)长距离沟道中相隔约200m或通风区段处。
4)至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厂区围墙处。
3)在竖井中,宜每隔7m设置阻火隔层。
1.3 实施阻火分隔的技术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倒悬牵引床(1)阻火封堵、阻火隔层的设置,应按电缆贯穿孔洞状况和条件,采用相适合的防火封堵材料或防火封堵组件。用于电力电缆时,宜使对载流量影响较小;用在楼板竖井孔处时,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
阻火封堵材料的使用,对电缆不得有腐蚀和害。
2)阻火墙的构成,应采用适合电缆线路条件的阻火模块、防火封堵板材、阻火包等软质材料,且应在可能经受积水浸泡或鼠害作用下具有稳固性。
3)除通向主控室、厂区围墙或长距离隧道中按通风区段分隔的阻火墙部位应设置防火门外,其他情况下,有防止窜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防窜燃方式,可在阻火墙紧靠两侧不少于1m区段所有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包带或设置挡火板等。
4)阻火墙、阻火隔层和阻火封堵的构成方式,应按等效工程条件特征的标准试验,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耐火完整性、隔热性要求确定。
当阻火分隔的构成方式不为该材料标准试验的试件装配特征涵盖时,应进行专门的测试论证或采取补加措施;阻火分隔厚度不足时,可沿封堵侧紧靠的约1区段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或包带。
1.4 非阻燃性电缆用于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易受外因波及而着火的场所,宜对该范围内的电缆实施阻燃防护;对重要电缆回路,可在适当部位设置阻火段实施阻止延燃。
阻燃防护或阻火段,可采取在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包带;当电缆数量较多时,也可采
用阻燃、耐火槽盒或阻火包等。
2)在接头两侧电缆各约3m区段和该范围内邻近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上,宜采用防火包带实施阻止延燃。
1.5 在火灾概率较高,灾害影响较大的场所,明敷方式下电缆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输煤系统、燃油系统及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宜选用阻燃电缆。
2)地下的客运或商业设施等人流密集环境中需增强防火安全的回路,宜选用具有低烟、低毒的阻燃电缆。
3)其他重要的工业与公共设施供配电回路,当需要增强防火安全时,也可选用具有阻燃性或低烟、低毒的阻燃电缆。
1.6 阻燃电缆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多根密集配置时的阻燃性,应符合GB/T 18380.3《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电缆配置情况、所需防止灾难性事故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适合的阻燃性等级和类别。
2)当确定该等级类阻燃电缆能满足工作条件下有效阻止延燃性时,可减少本规范第1.4条的要求。
3)在同一通道中,不宜把非阻燃电缆与阻燃电缆并列配置。
1.7 在外部火势作用一定时间内需维持通电的下列场所或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1)消防、报警、应急照明、断路器操作直流电源和发电机组紧急停机的保安电源等重要回路。
2)计算机监控、双重化继电保护、保安电源或应急电源等双回路合用同一通道未相互隔离时的其中一个回路。
3)油罐区、钢铁厂中可能有熔化金属溅落等易燃场所。
4)火力发电厂水泵房、化学水处理、输煤系统、油泵房等重要电源的双回供电回路合用同一电缆通道而未相互隔离时的其中一个回路。
5)其他重要公共建筑设施等需有耐火要求的回路。
1.8 明敷电缆实施耐火防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数量较少时,可采用防止涂料、包带加于电缆上或把电缆穿于耐火管中。
辐照灭菌设备2)同一通道中电缆较多时,宜敷设于耐火槽盒内,且对电力电缆宜采用透气型式,在无易燃粉尘的环境可采用半封闭式,敷设在桥架上的电缆防护区段不长时,也可采用阻火包。
2 发电厂的电缆
2.1 容量为300MW及以上机组的主厂房、运煤、燃油及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宜选用C类阻燃电缆。
2.2 建(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空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其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被贯穿物的耐火极限,且不应低于1h。
2.3 在电缆竖井中,每间隔约7m宜设置防火封堵。在电缆隧道或电缆沟中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火墙:
1)单机容量为100MW及以上的发电厂,对应于厂用母线分段处。
2)单机容量为100MW以下的发电厂,对应于全厂一半容量的厂用配电装置划分处。
3)公用主隧道或沟内引接的分支处。
4)电缆沟内每间距100m处。
5)通向建筑物的入口处。
6)厂区围墙处。
2.4 当电缆采用架空敷设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阻火措施:
1)穿越汽机房、锅炉房和集中控制楼之间的隔墙处。
2)穿越汽机房、锅炉房和集中控制楼外墙处。
3)架空敷设每间距100m处。
4)两台机组连接处。
5)电缆桥架分支处。
2.5 防火墙上的电缆孔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并应采取防止火焰延燃的措施。其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3h。
2.6 主厂房到网络控制楼或主控制楼的每条电缆隧道或沟道所容纳的电缆回路,应满足下列规定:
1)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不应超过1台机组的电缆。
除铁(2)单机容量为100MW及以上且200MW以下时,不宜超过2台机组的电缆。
3)单机容量为100MW以下时,不宜超过3台机组的电缆。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2.7 对直流电源、应急照明、双重化保护装置、水泵房、化学水处理及运煤系统公用重要回路的双回路电缆,宜将双回路分别布置在两个相互独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中。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对其中一回路采取防火措施。
2.8 对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火灾影响的汽轮机头部、汽轮机油系统、锅炉防爆门、排渣孔朝向的邻近部位的电缆区段,应采取防火措施。
2.9 当电缆明敷时,存电缆中间接头两侧各2~3m长的区段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应采取防火措施。纸袋展开图
2.10    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
2.11 对明敷的35kV以上的高压电缆,应采取防止着火延燃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机容量大于200MW时,全部主电源回路的电缆不宜明敷在同一条电缆通道中。当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对部分主电源回路的电缆采取防火措施。
2)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
2.12    在电缆隧道和电缆沟道中,严禁有可燃气、油管路穿越。
2.13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电缆夹层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2.14    架空敷设的电缆与热力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动力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两者距离分别不应小于0.5m及1m;控制电缆、动力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时,两者距离分别不应小于0.25m及0.5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3 变电站的电缆
3.1 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电缆接头处、主控制室与电缆夹层之间以及长度超过100m的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并应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及重要性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措施:
试验平台(1)采用防火隔墙或隔板,并用防火材料封堵电缆通过的孔洞。
2)电缆局部涂防火涂料或局部采用防火带、防火槽盒。
3.2 220kV 及以上变电站,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或通信电缆敷设在同一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时,宜采用防火槽盒或防火隔板进行分隔。
3.3 地下变电站电缆夹层宜采用C类或C类以上的阻燃电缆。
4 水利水电工程的电缆
4.1 电缆室、电缆通(廊、沟)道和穿越各机组段之间架空敷设的动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及光缆等均应分类、分层排列敷设,动力电缆的上下层之间应装设耐火隔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4.2 电缆通(廊、沟)道的下列部位应设防火封堵:
1)穿越电气设备房间处;
2)穿越厂房外墙处;
3)电缆通(廊、沟)道的进出口、分支处。
4.3 防火分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通道每150m处、充油电力电缆通(廊)道每120m处,电缆沟每200m处、电缆室(夹层)每300㎡处,宜设一个防火分隔。
2)防火分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材料。
3)设在防火分隔上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当不设防火门时,在防火分隔两侧各1m的电缆区段上,应有防止串火的措施。
4.4 电缆竖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防火封堵:
1)应在竖井的上、下两端,进出电缆的孔口处及竖井的每一楼层处进行防火封堵。
2)敷设110kV及以上电缆的竖井,在同一井道内敷设2回路及以上电缆时,不同回路之间应用防火隔板进行分隔。
3)当竖井内设有水喷雾、细水雾等固定式灭火设施时,竖井内的防火封堵可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
4)电缆竖井封堵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层应能承受巡检人员的荷载。活动人孔可采用承重型防火隔板制作。
4.5 电缆穿越楼板、墙体的孔洞和进出控制室、电缆夹层、开关柜、配电盘、控制盘、自动装置盘和保护盘等电缆孔洞,以及靠近充油电气设备的电缆沟道盖板缝隙处,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材料封堵。
4.6 穿越各机组之间架空敷设的电缆,应在每个机组段集中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电缆室、电缆通(廊)道、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应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并至少配备两套防毒面具。
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
5.1 阻燃电缆选用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5:4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3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缆   防火   封堵   采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