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员分类模型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优化研究

阅读: 评论:0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Police  Academy
2021年2月
第33卷第1期
Feb.2021Vol. 33 No.l
基于人员分类模型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优化研究
王家骐,冯文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 要:当前,民航旅客数量0益增加,如何有效识别重点旅客,及时进行人员预警,是预防民航犯罪的关键。通
过对民航犯罪情报分析中人员分类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剖析出制约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的关键瓶颈。根据流程 中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的逻辑关系,应当对流程中的重复环节进行合并,规范情报分
析的定性环节,完善安保信息
系统,构建合理的分类模型,从而提升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流程优化;民航安保;决策树中图分类号:G3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140(2021 )01-0090-1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型机场建 设的指示要求,民航业依托科技创新和协同合
作,推动了以“平安、绿、智慧、人文”为
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同时,在“科技兴安”
战略的指导下,民航业务主管部门确立了 “大
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信息化支撑民航
安保工作模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将科技创新
作为全国民航安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
水稻脱粒机
了“汇数据、打基础,推协同、促共享,建试点、
带全国”的民航工作路线。同时,民航部门将
数据、信息、情报、科技等思维方式融入民航 安保各环节,利用信息化建设、新技术应用等 手段不断推动民航安保工作创新,开拓民航智
慧安保的新思路。
民航安保的核心目的是保障民航运输安
全。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民航安保面临着 一个突出问题:逐渐增加的民航客运量,以及
高隐蔽性、动态性和多变性的民航犯罪行为,
使得传统的民航安保措施已经无法适应。如何
及时识别重点旅客,进行人员分类,是当前形 势下民航安保面临的突出挑战。民航犯罪带有
鲜明的行业特点,一般情况下,民航犯罪的交
通工具和作案场所会出现竞合的现象。在民航 犯罪案发后难以追踪、时间上难以查证的情况
下,民航公安需要实施前瞻型的侦查模式,以
便同相关部门协作,进行有效防控。情报产品
具有预警作用,能够有效辅助民航公安的决策, 是实现民航智慧安保、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
目前,公安情报流程领域已呈现出体系化
研究,但针对公安情报分析流程的研究尚未深 入。王清淮(2005)首次对公安情报分析流程
做出理论解释,认为情报分析以及研判的过程
中存在大致的流程,而其他相关研究主要为公
安情报业务流程构建和公安情报流程优化[1]o  司谨源(2019)以公安情报和地平线扫描为基 础,构建了基于地平线扫描的情报预警模型和
运行流程叫 卢睿(2012)认为在互联网技术
的发展下,构建统一规范的互联网公安情报工
作流程有利于情报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叫此
外不少学者以大数据为研究背景,对公安情报
流程进行优化研究,陈成鑫(2019)认为在大
数据时代,优化公安情报流程是公安情报工作
的重要创新路径铁 彭知辉(2016)将大数据 的相关理念、内容以及技术融入公安情报流程,
收稿日期:2020-10-20
基金项目冲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数据驱动的民航反恐情报决策机制研究”(2018M641575 )冲国人民公安大学国 家安全高精尖学科资助项目“民航案事件分析模型与防控应用研究” (2020GDLW001)
作者简介:王家骐(1995-),男,浙江衢州人冲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安情报学研究;冯文刚(1982-), 男,浙江杭州人,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安情报、民航安保和风险评估研究。
90
第1期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2月
对公安情报流程进行优化叫除去以大数据为主题的流程优化研究,也有学者以控制论161为基础,对公安情报进行流程优化。国内对公安情报的流程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已经对公安情报包括民航犯罪情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煤层注水器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出发,对现有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流程优化进行研究,在借鉴民航公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现有的流程更具有科学性,以期为民航犯罪情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_、民航犯罪基本概念界定
(―)民舷罪的概念剖析
目前暂无学者对民航犯罪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尚鹏(2006)曾对民航恐怖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民航领域”特指“恐怖犯罪”发生的区域,民航恐怖犯罪是恐怖犯罪的下位概念和表现形式叫笔者认为“民航犯罪”其本质是发生在“民航领域”的犯罪,“民航”是犯罪发生的领域或者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民航盗窃犯罪就是典型的民航犯罪。民航系统的盗窃犯罪主要是指托运盗窃、机上盗窃等带有民航行业特点、发案率高,侵害了广大旅客的切身利益的犯罪同,系民航犯罪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犯罪,其“传帮带”格局明显,航班选择存在特定规律。此外,民航公安打击和预防的犯罪还包括运输犯罪、恐怖犯罪等带有鲜明的民航行业特点的犯罪。
结合上文对“民航犯罪”的理解,笔者认为,民航犯罪是指发生在民航领域的,犯罪指向性明显,具有鲜明的民航行业特征的犯罪活动。因此,并不是所有发生在民航领域的犯罪都属于“民航犯罪”,如发生在机场的凶杀案,虽是属于发生在民航领域的犯罪活动,但其并不具备民航的行业特征,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民航犯罪”范畴。
(二)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内涵
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是民航公安情报部门在打击民航犯罪的实践中新出现的概念,本文通过剖析公安情报及公安情报分析的重要内涵,尝试总结出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概念。从概念从属关系上来看,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是公安情报分析的下位概念,基于此认识,可提炼出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内涵。
1.民航犯罪情报是民航公安情报的具体表现形式
民航犯罪情报是公安情报的一种,是指民航公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为民航公安打击犯罪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与民航以及民航犯罪有关的情况和数据信息。
2.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是民航公安部门实践“情报主导警务”的成果槐木可以做防腐木吗
情报主导警务本质是将情报分析研判作为决策的依据叫民航犯罪情报分析通过对已有的民航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形成预警产品,为民航犯罪的战略管理和有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3.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是民航公安情报分析的下位概念
公安情报分析根据不同的警务目标,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包括禁毒情报分析、反恐情报分析等。而在民航犯罪情报分析中,特定的警务目标则是打击和预防民航犯罪,这是民航犯罪情报分析与其他类别公安情报分析的本质区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是民航公安情报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对民航数据信息进行评估、整理、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提供情报产品,从而为民航安保决策提供意见,为打击和预防民航犯罪提供依据的过程。
二、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现状研究
(一)民航犯罪情报流程模型
情报分析是情报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情报流程决定了情报分析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环节,研究情报分析流程需先对情报流程进行剖析。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民航数据和公安数据已经广泛渗透到民航犯罪情报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在信息化的方法和技术的影响下,
91
智慧警务王家骐,冯文刚 基于人员分类模型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优化研究
民航公安情报工作流程较传统公安情报流程发
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民航行业特性。
公安情报传统流程(线性推进模型)
数据获取
I 情报分析”1机场部门11民航公安11航空公司I 二次凝分析<-----1新的数据
”1机场部门11民航公安11航空公司民航犯罪情报流程
推送
过氧化锰内部信息源
公安数据
膜浓缩图1传统公安情报流程和民航犯罪情报流程
对比示意图
如图1所示,民航犯罪情报工作包括以下
环节:民航犯罪情报规划、数据获取、情报分析、
情报应用和情报反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
进行情报分析迭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民
航工作的特性,在民航犯罪情报工作中传统的
情报搜集工作模式转变成以数据获取和交互为
主的工作模式。民航公安从外部信息源即机场 集团和航空公司获取民航数据,从内部信息源
即地方公安数据库和内部共享信息获取公安数
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航情报工作的自主性
和规划性,民航数据和公安数据的主要内容如
表]所示。
由于民航犯罪的特殊属性,为实现对民航
犯罪的预警和查缉,需要各地民航公安、机场
安保部门以及航空公司空警支队进行协作。到 达地民航公安对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形成情报产品,并将情报分析的结果分别推送 给机场部门、岀发地民航公安和航空公司,这
些部门则进行情报产品落地应用。对于已经有
专项预警平台的民航犯罪,由预警平台进行第
一次情报分析,并将预警结果传递给出发地公 安机关和到达地公安机关。公安部门、机场部 门以及航空公司的分工协作为民航智慧安保工
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2情报应用表1民航数据和公安数据的主要内容
■1情报应用数据类别
内容
乘客基本信息
乘客的姓名、性别、证件号、年龄、籍贯等
乘客订票信息
乘客的购票时间、订票人数、是否团 队购票等
民航数据乘客航班数据
乘客的航班号、航班时间、出发地和 目的地、航空公司等
乘客值机数据
乘客是否携带行李、乘客的登记号信 息、行李的重量等
乘客安检数据
如乘客安检照片、乘客是否随身携带行李
八兴豳人员轨迹数据 公安数据
重点人员信息乘客在重点地区有无住宿、停留轨迹乘客是否属于重点人员
人员前科信息
旅客是否属于前科人员、前科类型
(二)基于分类模型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
流程
情报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情报分析与
研判,是将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综合、
预测性情报的过程问。通常认为情报分析与研
判在实践中存在一个大致稳定的技术流程。情
报分析流程是对已有的情报材料进行科学的处
理和分析,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结论的过程, 流程环节分别为:情报来源分析、真伪分析、
归类分析、指向分析、转化分析、矫正分析。
然而在实际的公安情报工作中,传统的公安情 报分析工作往往依赖于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直
觉,具有“黑箱式操作”的特点,并不按照理
论流程进行。
受到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影响,在民航犯罪
情报工作中,情报分析不再只是情报流程中的
一个环节,民航犯罪情报分析工作得到了进一 步的细化。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民航犯罪情 报分析工作可以分为重点人员分类和敏感航班 识别,前者是民航公安情报部门的主要工作。
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人员分类工作是敏
感航班识别的基础。本文所讨论的民航犯罪情
报分析流程是民航犯罪中人员分类的情报分析
流程。
在民航犯罪情报工作中,基于人员分类模
型的情报分析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形成了
92
第1期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2月
较为完善的情报分析流程。根据对民航公安实
里德穆勒
地调研的结果,笔者对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民
航数据和公安数据的流向进行分析,提炼出民
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乘客基本信息|
|乘客购票信息|
|旅客值机数据| |旅客安检数据|民航数据
轨迹类数据
重点人员数据其他公安信息►►
图2基于分类模型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是一个以“数据处理和人员分类”为核心的分析过程,其流程步骤主要为:数据处理、信息汇总、模型比对、人员比对和预警发布。首先,到达地民航情报部门或预警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信息汇总工作;然后,情报人员以民航犯罪分类模型为依据,进行旅客数据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结果,完成人员分类工作并产出预警情报产品,为相关的业务部门提供情报支持,以便进行情报应用。民航公安情报部门可将旅客分为三类,分别为已知旅客、重点关注旅客和普通旅客。机场的安检部门根据旅客等级分类的结果,对不同级别旅客采取不同的措施。机场可对已知旅客采用的快速通道服务,对重点关注旅客则进行重点的检查和关注,而普通旅客则接受正常的安检。
从民航机场维度出发,民航公安的分析研判结果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安检资源,有效降低机场的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从乘客维度而言,民航公安的情报分析结果能节约乘客值机安检等
待的时间,提升民航出行的体验。对民航公安来说,情报分析和人员分类工作是民航公安实现“前瞻式”侦查的基础。对航空公司而言,情报产品能够为机上安保力量的布置提供依据,有效降低民航犯罪的发生率。此外,部分数据库比对系统的完善也提升了情报工作的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警力短缺、情报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的独特性
1•情报产品的用户更为广泛
在情报主导警务的背景下,虽然公安情报产品的适用面愈发广泛,但用户多为公安内部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民航犯罪的协同治理和防控,采取及时有效的民航安保措施,民航犯罪情报产品的用户不只局限于民航公安,还包括机场集团和航空公司等其他需求相同的部门。因此民航犯罪情报产品不仅在公安内部流转,还提供给了其他有情报需求的部门。
2.数据的种类和获取方式不同
根据数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来源是公安情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的主要渠道,在民航犯罪情报工作中,其表现为海量的民航数据。此类数据具有典型民航行业特征,能够反应民航旅客的特征和人员类别。此外,民航数据主要来自机场集团和各个航空公司,这些部门同
民航公安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合作模式,民航公安通过数据的共享及推送,便可以获得较为规范的民航数据,降低了数据处理的难度。
三、现有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的局限性
(一)犯罪情报分析流程的重复问题
研究发现,对民航旅客进行分析时,不同类型的民航犯罪需要重复分析,增加了情报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本文以“民航旅客数据”为中心,对人员模型比对工作进行分析,现行分析流程中模型比对的运行步骤如下所示。
图3分类模型运行示意图
93
智慧警务王家骐,冯文刚基于人员分类模型的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优化研究
由图3可知,对旅客进行分析时需要在流程中重复多次模型比对工作,这是导致分析流程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同民航犯罪的犯罪特性和规律都有极大的区别,因此暂时无法采用统一的模型进
行比对。其次,如果仅就对某一类型的民航犯罪进行分析,存在着一定的遗漏风险。为保证民航犯罪情报分析的准确性,民航公安情报部门采取了此种人员分类的方式,增加了分类工作的工作量。根据“ECRS”原则分析,分类模型比对是情报分析流程的核心,应采用流程优化的方法予以合并,提高分析流程的效率。
(二)分类模型主观性强且分类标准有待完善
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已获取数据与模型的对比。目前,民航公安针对不同种类的民航犯罪总结出了不同的模型,并且在公安实践中卓有成效。但是这些模型的设计和在流程中的使用仍然存在问题。
1.模型特征选取存在主观性
以“人体运毒”这一典型民航犯罪为例,B地民航公安为有效识别“人体运毒”人员,对过往三年查获的人体藏毒案件进行全面分析。经过数据统计和常识推理,B地民航公安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总结出了能够较好应用于打击“人体运毒”案件的模型。
情报人员选取的特征是民航公安模型能否有效完成分类工作的关键,情报人员通过特征比对,可以较为准确的筛选出重点旅客。而目前的特征选取是情报人员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情报工作
经验和对民航犯罪过程的理解进行判断和选取的。该特征选取的方法一方面能够保证新构建的业务模型符合现有的案件侦破经验,另一方面此类方法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能够有效筛选出在不同案件里重复出现的特征。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受到“经验主义”的束缚。
2.人员分类标准有待完善
在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流程中,预警平台或者民航公安的情报中心将获取的民航数据和总结的业务模型进行批量比对,将旅客划分为已知旅客、普通旅客和重点关注旅客。然而只有符合全部特征的旅客才会被判断为“重点旅客”,误判可能性较高。以“人体运毒”模型为例,只有满足全部8个特征的旅客,才会被认定为重点旅客。即便进入二次情报分析,情报人员也只是根据第一次情报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研判,降低了人员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三)流程中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关系问题
1.“泛大数据化”问题凸显
“泛大数据化”是指情报学界一味强调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将情报分析弱化为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凹。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为民航公安的情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民航犯罪情报分析领域,数据模型的应用在民航犯罪情报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民航情报的实战领域不免出现一味强调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导致民航犯罪情报分析“泛大数据化”,将情报分析弱化为民航数据的分析。
2.现有分析流程并未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人员数据和业务模型的对比是现有分析流程的关键,情报人员根据比对结果进行人员分类。该过程弱化了情报人员在情报分析中的作用。杨建林认为,数据分析是情报分析的基础,数据分析并不能取代情报分析。情报分析与研判工作实际上依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前者强调情报数据的客观实在性,后者则更多发挥分析研判者的主观意向能力。因此,情报分析既需要有量化的数据分析,也需要情报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仅将数据比对的结果作为情报分析的结果。
(四)现有分析流程的时效性问题
目前,民航安保信息系统内并没有实时全国订票、值机、安检数据,无法实现民航数据的实时比对。如前文所述,民航业具有运输速度快的行业特征,事后侦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情报产品的时效性具有较为严格的要
94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0: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3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犯罪   公安   情报   数据   流程   进行   分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