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真空度传感器 1.本讲提到,政府提出的“放管服”中的“放”是指要()。 |
A. 促进公平竞争 |
B. 降低准入门槛 |
C. 强化监管 |
D. 提高服务效率 |
2.本讲认为,( )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
A. 改革 |
B.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C. 城镇化 |
D. 扩大内需 |
3.下列不属于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体系内容的是()。 |
A.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非涉密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
B.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立国家、省两级涉密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
C.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及已有资源,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
D.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国家、省两级涉密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
4.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十三五之歌”的特点的是()。 |
A. 贴近西方受众 |
B. 符号接近性 |
C. 着重对外交问题阐述立场和主张 |
D. 解释性叙事 |
5.通过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数据具有一致性。 |
A. 数据元素 |
B. 信息模型 |
C. XML |
D. RDF |
6.本讲指出,()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作用的重要立足点。 |
A. 跨界融合 |
B. 跨界兼并 |
C. 跨界制造 |
D. 跨界生产 |
7.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战略。 |
A. 全面发展 |
B. 工业强国 |
C. 制造强国 |
D. 创新强国 |
8.以下哪项新兴经济形态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
A. 生态经济 |
B. 平台经济 |
C. 共享经济 |
D. 网红经济 |
9.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不包括() |
A. 已成为互联网大国 |
B. 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 |
C.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 |
D. 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复杂 |
10.流通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核心是() |
A. 互联网金融 |
B. 电子商务平台 |
C. 网上支付和网上物流环节的完善 |
D. 线上和线下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
11.()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
A. 云计算 |
B. 大数据 |
C. “互联网”+ |
D. 物联网 |
12.本讲认为,信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扩散储备后,21世纪的前()年可能是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率的黄金时期。 |
A.10 |
B.20 |
C.30 |
D.35 |
13.我国有关部门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的大数据的综合试验区是在()。 |
A. 江苏 |
B. 北京 |
C. 贵州 |
D. 河南 |
14.本讲提到,新技术或者新业态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是()的重新布局。 |
A. 制度 |
B. 利益 |
C. 产业 |
D. 规则 |
15.信息可以形成更紧密的社会联系、社会协调能力、更精确的社会生产能力,对社会生产活动具有()效应。 |
A. 协调 |
B. 创新 |
C. 平衡 |
过滤膜D. 杠杆 |
16.根据本讲,2012到2016年间全世界网民数量增加的后25亿人主要以()为主。 |
A. 意见领袖 |
B. 有影响力的人 |
C. 中产阶级 |
D. 草根和青年网民 |
17.本讲提到,机器学习是一类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且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的()。 |
A. 模式 |
B. 工具 |
C. 算法 |
D. 导向 |
18.本讲认为,( )是引领我国四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了以信息化来推动我国各个行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
A. 健全养老机制 |
B. 改善民生服务 |
C. 智慧城市建设 |
D. “互联网+”建设 |
19.根据本讲,不属于开放数据的特征的是() |
A. 机器不可读 |
发电机冷却器B. 开放的 |
C. 结构化的 |
D. 有高利用价值的 |
气囊材料 |
20.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是() |
A. 技术创新 |
B. 原创性创新 |
C. 机制创新 |
D. 模式创新 |
二、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根据本讲,新闻舆论工作的宗旨是()。 |
A. 内聚民心 |
B. 话语霸权 |
C. 引导舆论 |
D. 媒体执政 |
E. 外结盟友 |
2.支持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的要点主要包括()。 |
A. 完善监管机制 |
B. 协调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 |
C. 加快政策创新 |
D. 加强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 |
E.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0:0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3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