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暴发死亡病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阅读: 评论:0

2020年4月,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养殖黄颡鱼发生暴发性死亡病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养殖黄颡鱼又出现了类似病症,湖北局部塘口发病率高达70%。为了更好地防控养殖黄颡鱼病情,笔者结合广西2020年养殖黄颡鱼发生暴发性死亡事件调查,给出一些防治建议,以期能对广大黄颡鱼养殖户有所帮助。
硫化床
一、事件回顾
2020年3月中下旬,黄颡鱼暴发性死亡病情首先在浙江湖州等地发生,随后江苏、湖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相继暴发,呈现急性暴发死亡特征。发病池塘自出现死亡现象5天内死亡率超过70%,而且用药改水、消毒后加重了鱼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鱼的典型病症为离靠边独游,体表真皮腐蚀脱落呈溃疡斑,尾鳍有蚀鳍现象(图1A);肛门红肿,下颌、吻端、眼四周、鳍条基部可见出血(图1B);鳃、肝脏、空肠、肠道充气,有血腹水(图1C);脑出血(图1D)。
8418模具钢>砂洗图1患病黄颡鱼
二、病因分析
220v交流稳压器1.越冬期间,鱼摄食不正常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为暴发死亡病情埋下了隐患。
2.气候异常导致养殖水体急剧变化等环境胁
迫因子,从而诱发暴发性死亡。2020年2月底到3月初,全国各地的气温持续升高,养殖水温快速升高至养殖鱼摄食的温度,不少养殖户开始正常投喂饲料。然而3月底到4月初持续15天左右的急剧降温,养殖鱼重回越冬状态,养殖水体因投喂饲料而积累了更多的残余饲料和排泄物,水质更加恶化,造成养殖鱼抗病能力严重下降,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易感体。
3.环境胁迫下感染病原微生物,诱发了鱼暴发性死亡。长时间的越冬已经导致养殖鱼抗病能力下降,养殖水体温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养殖鱼抗病能力下降,鱼感染病原菌后就会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
三、防治建议
1.气候仍在急剧变化期间慎投饲料。鱼越冬期间,养殖水位较低,水质状况不佳,在此期间投喂饲料只能加剧水质恶化,导致养殖鱼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不建议在越冬期间投喂饲料。确需投喂饲料的,应控制日投饲率在1.5%以下,同时拌饲料内服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鱼抗病能力。
2.强化水质改良。养殖水体水质的好坏是鱼发病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改良水质,给养殖鱼类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预防疾病发生。
3.切实做到科学。养殖鱼抗病能力低下才会引发疾病,而发病时采取猛烈的措施只会加重死亡。发生疾病时建议的措施为先停料2~3天,停料当天改良水质,然后拌饲料内服免疫增强剂,两天后消毒养殖水体3次(每天1次),并拌饲料内服免疫增强剂和敏感国标水产用兽药或抗病毒中草药7天(每天1次)。
胡大胜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530022)
A
衰变池B
C
浮油
D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6:2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2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养殖   死亡   水质   能力   饲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