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换热器详细介绍

阅读: 评论:0

陶瓷换热器详细介绍
一、陶瓷换热器概念:
陶瓷换热器由若干根陶瓷管组成的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锅炉或工业窑炉烟道口,将烟气中热量吸收并高速传导至另一端,减少热量排放损失。加热后的清洁空气可烘干物料或作为助燃风补充到锅炉、窑炉内循环使用,提高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使余热充分得到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陶瓷换热器应用:
波纹片成型机陶瓷换热器研制成的这种装置的换热元件材料系一种新型碳化硅工程陶瓷,它具有耐高温和抗热冲击的优异性能,从 1000 ℃ 风冷至室温,反复50次以上不出现裂纹;导热系数与不锈钢等同。方盛工业炉公司长期进行陶瓷换热器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在结构上成功地解决了热补偿和较好地解决了气体密封问题。陶瓷换热器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用以预热助燃空气或加热某些过程的工艺气体,可节约一次能源,燃料节约率可达20 %-45%,并可强化工艺过程,显著提高生产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的日益紧缺,节能成了日常工作的重点,高效换热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追捧。众所周知,高温炉窑烟道口处烟气温度远高于烟道尾部,因而在烟道口处余热回收量大,效果也是最佳。自此耐高温的陶瓷换热器逐渐应用在冶金、轧钢、锻造、热处理、化工等行业。。
三、陶瓷换热器结构:
聚氨酯1    陶瓷换热器使用范围在烟道内,大致由换热管和风箱组成,包括由多根换热管两端分别插入上管板和下管板组成的管束,换热管中为空气流道,管束的多个换热管间为烟气流道,在管束的上部连接有空气出/入风箱,管束通过连接风箱使空气依次从多组管束的换热管中流过。
大数据日志分析
四:陶瓷换热器特点:
(l)工作范围广:陶瓷换热器可在温度≥1350℃范围内工作
频闪灯(2)耐高温、抗氧化,本公司特有的换热器抗震技术,陶瓷换热器抗震能力好,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水性聚氨酯墙漆
(3)安装方便,使用效率高:把陶瓷换热器放置在烟道内,离烟道出口最近温度最高的地方, 可换取热风300℃-750℃,或者更高的热量。把换取的热风作为助燃风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可节能20%-45%,甚至更多的能源,同时可以提高高温炉窑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4)应用领域广泛:陶瓷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冶金、耐材、建材、有、化工等行业各种燃气工业窑炉,只要使用热源和化工热交换的地方,基本都可以使用,是节约能源,提高炉窑效率的最佳选择之一。
五、陶瓷换热器设计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陶瓷换热器以它本身耐高温、抗热震、寿命长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与冶金、轧钢、锻造等行业,配套炉窑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
(2) 结构安全可靠;设计合理;
砂洗(3) 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
(4) 经济上合理。
六、陶瓷换热器节能效果
由于陶瓷换热器耐高温,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放在烟道出口较近、温度较高的地方,不需要掺冷风与高温保护,烟道温度越高换热效果越好,节能幅度越大。当窑炉温度达1500-1650℃时,烟道出口的温度应是1300-1500℃,可回收余热650-850℃,当使用650-850℃的热空气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可节能20%-45%,甚至更多的能源,使用后将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节能效益计算:
    某厂使用锻造炉使用焦炉煤气,配套使用石家庄市方盛工业炉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陶瓷换热器,焦炉煤气燃烧量为1200Nm3/h,按其设备运行能力,使用陶瓷换热器后可回收能
量3487000kj/h,将热空气再利用进行助燃,可节省焦炉煤气178Nm3/h,陶瓷换热器使用后每天节约1000元~1400元。
    陶瓷换热器是国家的火炬计划,是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指定产品,也已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石家庄市方盛工业炉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陶瓷换热器,使用耐高温陶瓷管,按公司的窑炉特点,以及烟气量换热器进行合理的排列设计,使陶瓷换热器换热器效果达到最佳,真正为企业实现高效节能的最终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5:2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2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陶瓷   使用   节能   窑炉   烟道   设计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