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震教研活动记录

阅读: 评论:0

科学地震教研活动记录
汇聚路由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解释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
对地震的成因的推理、想象。
设计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采用了“引探教学模式”,即“观察现象――引导发现――合作探究”。在活动中我采用了“真情感染――尝试合作――躬身体验”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学生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创造力。
探索活动使学生“从做中学”,通过操作活动、尝试、体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探索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和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增进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为防震演习,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的活动场景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充分展示科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体现了科学这门新的综合学科的实效性,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最后的小结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让学生体会了是自己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老师告诉了自己结论。
这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拓展延伸”这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活动过程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下自主完成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
得。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认识了各种感官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反思:
1.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这节课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资料,亲自动手实验,小组讨论交流,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的愿望,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防鸟刺2.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科学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角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发挥智力,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这节课中,在实验、讨论、交流中,我走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由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与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的转变。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过去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实验学生看,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其心理发展受到遏制,情感态度受到影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是单一地把目标定位于
灭苍蝇器>金菠萝>阀门试压装置
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地把知识融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这节课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实验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发现、猜想、实验,使思维、情感、意志等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须的素养。让他们充分发挥科学探究能力,去探究科学的奥秘,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手动注油器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才得出来的。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对问题做出猜想、亲自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节课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上。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使他们的探究发现别具一格。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正是科学发明的基石。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3:3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2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科学   活动   探究   学习   交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