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理论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087
ANAL YSIS ON ART VOCABULARY OF ARCHITECTURAL PROJECTION射频调制器
应急通信系统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张贺泉 张峰
从而引发审美价值的变迁,这不仅仅是建筑的革命,更是建筑与媒体融合的新纪元。
1建筑投影概述
金属工艺品制作1.1 建筑投影的概念
建筑投影艺术是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动态影像进行创作并投射到建筑表面上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幻想和虚拟空间的艺术活动[3]。提及建筑投影首先要了解“媒体建筑”的概念,2009年马蒂亚斯·汉克·霍伊斯勒(Matthias Hank Haeusler )教授对媒体建筑做出解释:“广义的建筑定义经常包含整体的建成环境的设计,因此可以把媒体建筑描述为在城市空间中产生影响的具有动态图像、图形、文字的媒体立面[4]。”
我国常志刚教授则认为媒体建筑是建筑表皮与数字媒体影响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具有科技属性的艺术装置,并且整合多个专业领域,例如,公共艺术、
数字技术、影视动画等[5]。建筑投影正是媒体建筑的拓新路径之一,利用数字技术和户外投影装置来改变建筑表皮。1.2 建筑投影的起源
指纹识别模块追溯各个艺术实践领域的发展,也能够帮助研究者寻出建筑投影的源头。19世纪初期,出现了运用电和灯光照明作为表现元素的艺术形式,艺术家注重光影对空间与物质的重塑,以及人感官上的视觉体验。20世纪初众多建筑设计师开启了光与建筑结合的创作之路,美国的路易·康(Louis Kahn ),法国的让·努韦尔(Jean Nouvel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等知名设计师在大量作品中探讨结构、材料、光线、人性价值之间的关系,光的表现和运用以及介入于建筑的深度得到空前重视(图1)。与此同时公共艺术也在这条光影之路上不断前进。20世纪中期,法国艺术家将灯光投射到巴黎公共纪念碑上,丰富其展示效果。20世纪末美国观念艺术家珍妮·霍尔茨将文字和图形投射到建筑上,营造新鲜的视觉感官。2007年马德里艺术家巴勃罗·巴尔武埃纳将动态影像投射到雕塑上,以增强其装饰性。这些创作共同形成了建筑投影的雏形。
2建筑投影艺术的语汇特征
食物模型
2.1光与影的交汇
纵观人类艺术的发展史,就是光与影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效果不断演进的历史,光影构成了基础的艺术语言符号,承载和表达人的审美诉求和情感。光影的表现性、构筑性,可以引导建筑空间形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演变和扩张,建筑投影中所运用的光影理论能创造出更多层次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建筑空间本质特的
从建筑这种构筑物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它就被赋予了一种表意媒介的含义,即建筑师对建筑进行意义表达和诠释[1]。因此,可将建筑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用于与各媒体相连,并实现媒体化。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数字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使得建筑的内在意义被不断地扩张外延。加之近年来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科技与艺术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此语境下,建筑投影(Architectural Projection )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指信息与传递相关的媒介技术和建筑物结合后产生的建筑要素。它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更作为一种技术环境影响人对建筑的使用方式甚至空间形态[2]。一方面,建筑的媒介性催生了建筑投影的产生。这些概念让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围绕数字技术、建筑、光影表现等要素的建筑投影凭借全新的视觉魅力和创作理念,承载了新时代的传播、审美、空间认知等诉求;另一方面,建筑与光影的结合,换发出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引领新的艺术潮流。笔者认为建筑投影使建筑的功能与内涵进一步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摘 要:
建筑投影的出现建立了人与建筑空间交流的新维度,它不仅以数字化的方式丰富了空间和建筑的韵律,更改变了人们对于建筑、环境、信息传播乃至城市变迁的理解与认知。文章梳理了建筑投影的发展脉络,并且对其艺术表现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探析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美学、人文等价值,以期引发人们持续对这一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的思考。关键词:
建筑投影;媒体建筑;动态图形;艺术语汇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087-02
Abstract :As the architectural projection appears, a new dimension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and architecture space is established, which not only enriches the rhythm of space and architecture in a digital way, but also changes people's understandings and cognitions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even urban changes. In the thesis, it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projection,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n its feature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analyzes the aesthetic and humanistic valu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arouse people's continuous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art form.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projection; Media architecture; Motion graphics; Artistic vocabulary
作者简介
张贺泉/1986年生/男/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为服务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浙江杭州310018)
张峰/1986年生/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服务设计、用户满意度提升模型开发、可持续设计研究等(浙江杭州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