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阅读: 评论:0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的工艺过程
生产原理: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加热,光和辐射作用下进行的聚
合反应。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但是,由于
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大大增加,大分子链的移动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收到的影响
不大。链引发和链增长反应照常进行,而增长链自由基的终止受到限制,结果使得聚合反应的速度增
加,聚合物分子变大,出现所谓的自动加速效应。更高的聚合速率导致更多的热量生成,如果聚合热
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的加速进行而失去控制,因此,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聚合速率fsad
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是获得无瑕疵型材的关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定形聚合物,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因此成为有机玻璃。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耐冲击强度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和光学仪器制造业
的重要材料。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曲率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到而不逸出,因此在光导纤维领
域得到应用。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耐候性差,表面易磨损。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等单
体共聚来改善耐候性。
有机玻璃是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制备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小于聚合
物的密度,再聚合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体积收缩。为了避免体积收缩和有利散热,工业上往往采用
二步法制备有机玻璃。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初期平稳反应,当转化率超过20%以后,聚合体粘度增加,聚合速率明显加快,此时
应该停止第一阶段反应,将聚合浆液转移到模具中,低温反应较长时间。当转化率打到90%以上后,
聚合物业已成型,可以升温使单体完全聚合。引发剂的用量应视制备的制品厚度而定。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因其优良的光学
性能,比重小,以及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的
应用,则它是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
本实验是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
聚合。本体聚合的具体过程是:
1、引发剂分解
+2CO2|
2、链引发
3、链增长
4、链终止
A.偶合终止
阴泮CH3产
c-十-c一C H口——CH2—c C-CH2
COOCH3COOCH3COOCH3COOCH J
B.歧化终止
CH3CH32
“CH,—C*+-皿《出一C-»—CH+H2c_q=CH2
COOCH3COOCH3COOCHjCOOC1
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c以上时聚合,以歧化终止为主。本体聚合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反应速度很快,伴随着聚合物的生成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弁且甲基丙烯酸甲酯不是聚合物的良溶剂,长脸自由基有一定程度的卷曲,自动加速效应更加明显。因为引发是通过小分析的单分子的分解发生的,而生长只需要单体移动到生长链的末端,所以这两个过程的聚合速率再聚合初期弁不特别依赖相应反应物在在介质中扩散的能力。另一方面,双分子终止需要在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终止速率将被扩散速率所
控制,而引发和生长速率则不受影响。这种在速率上的不连续性突然破坏了连锁反应的稳定状态,终止生长的链段数少于开始生长的链段数,导致反应速率与放热速率随反应进行而增加。这种
效应称之为“自动加速效应”。由于粘度增加,散热困难,会发生“爆聚
因此,本体聚合要求严格控制不同反应阶段的温度,随时排除反
应热是很有必要的。
100-
80.
%
o60
在本体聚合反应开始前,通常有一®诱导期,聚合速度为零,体
n40
系无粘度变化。然后反应逐步进行。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
20
聚合速度显著加快,称为自加速效应,此时若控制不当,体系易
发生暴聚而使产品性能变坏。而转化率达802%之后40聚合速率80
气调门t(min)
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反应,需升高温度才能使之完全聚
合。
自行葫芦
药品及仪器:
烟饼药品:过氧化苯甲酰(BPO )(0.05g )---苯胺的制备
仪器:恒温水浴锅、三口烧瓶、直型冷凝管、磨口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天平、小试管等。
O U C
O
H C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 (15mL)
CH 二二C转向助力油管
*COOCHa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8:1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0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聚合   反应   速率   进行   本体   加速   生长   粘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