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注塑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注塑加工的兴起,通过制造模具进行注塑件的生产,已经成为注塑加工件最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注塑加工得益于模具的稳定性,以及不同模具的功能,可以保证注塑加工时注塑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注塑加工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注塑件的模具制造也成了较为严密的一部分,而注塑加工模具又是决定注塑加工效果的核心,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3.传统的注塑加工模具在进行注塑件的生产制造时,往往只能够对原材料进行短时间的保存,使得原材料在模具内部自然冷却成型,而在原材料注入模具内部时,原材料很容易受到模具本身温度的影响导致在注料管道的内壁上冷却成膜,进而会对注料管道造成一定的阻碍,严重的会导致管道堵塞无法顺利下料,并且传统的注塑加工模具在加工后,需要人工进行脱模,无法实现模具的主动脱模,部分结构较为不稳定的注塑件,在人工脱模时非常出现注塑件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品在生产时的良品率大大下降,增加了注塑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损耗。
4.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对注塑原材料进行模具加工,可以避免出现注料通道内部材料冷却造成通道堵塞的问题,同时可以使装置对注塑件快速冷却,缩短注塑件成型的时间,提升模具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是装置主动对注塑件进行脱模,从而代替人工完成注塑件的脱模环节,大大降低了注塑件在脱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坏概率,进而提升模具生产过程中的良品率,降低注塑件生产时的成本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和第五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顶部安装有两组盖板,所述第一模板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注料管;所述第二模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模板的顶部与第一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模板的一侧安装有三组加热接口,所述第二模板内部安装槽中安装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三组加热接口的接触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热管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一侧安装有计量表;所述第三模板的内部开设有方形凹槽,第三模板与第二模板的底部连接,第三模板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三模板的外部两侧安装有两组与第二模板连接的卡块;所述第四模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三模板内部凹槽吻合的冷却槽,所述第四模板的内部等间距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出第四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外侧;所述第五模板与第四模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五模板的底部安装有基座,所述第五模板的两侧倾斜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与第五模板外侧的固定块连接,所述气缸的顶端安装有顶针板,所述顶针
板横置活动安装在第四模板的内部;
6.所述第一模板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第二模板内部的螺栓;
7.所述第二模板中安装槽呈弓形设置,导热管呈弓形与安装槽的内壁贴合,且导热管的一侧延伸出一端至第二模板的外侧,导热管的顶部安装有电阻丝;
8.所述第四模板的内部靠近四处边角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第三模板内部的限位杆;
9.所述第五模板的内部开设有倾斜的方形凹槽,所述第五模板两侧安装的气缸内侧安装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的顶部与注塑件的底部接触。
10.优选的,所述注料管呈漏斗状,底部安装有贯穿第二模板的下料管,注料管的漏斗状结构底部与导热管接触。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外侧通过螺栓和固定块配合进行连接,且第二模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三组延伸至第三模板内部的螺栓。
12.优选的,所述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13.第一步,将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加热接口外接设备对导热管进行供电,通过导热管通电后产生热量对注料管进行预热;
14.第二步,通过注料管将热熔后的原材料倾注至注料管的内部,使原材料顺着注料管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
15.第三步,断开加热接口对导热管的供电,使导热管停止加热,将冷却管外接水管,使冷却液体注入冷却管的内部对装置内部的原材料进行降温,使注塑件初步成型;
16.第四步,通过两组气缸推动顶针板进行倾斜上升,顶针板再推动冷却成型后的注塑件进行倾斜移动,从而完成注塑件的脱模;
17.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中将导热管安装在注料管的外侧,并且导热管与注料管紧密接触,可以使导热管在通电发热后对注料管进行预热,从而保持注料管内部的温度,使得原料在流经注料管时,可以防止原料受到低温影响出现凝固的情况,进而促进原料顺利的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同时在注塑件完全冷却成型后,可以通过两组气缸对顶针板施加倾斜向上的推力,使得顶针板可以推动顶部的注塑件进行主动脱模,并且顶针板对注塑件施加的推力较为均匀,注塑件底部每个位置受到的推力大小和方向相同,注塑件在脱模过程中整体较为平稳,可以避免注塑件部分结构较为脆弱的位置出现断裂,进而代替人工进行注塑件的脱模,可以保证模具制造出的注塑件完好,提升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背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加热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冷却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冷却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26.图中:1、第一模板;101、注料管;2、第二模板;201、加热接口;202、控制阀;203、导热管;3、第三模板;4、第四模板;401、冷却管;5、第五模板;501、气缸。
2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具体实施案例1:
29.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三模板3、第四模板4和第五模板5;所述第一模板1的顶部安装有两组盖板,所述第一模板1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注料管101,第一模板1用于对第二模板2的顶部进行保护,避免第二模板2内部的结构直接裸露在外受到碰撞而损坏,可以保证装置内部的结构完好,提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二模板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模板2的顶部与第一模板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模板2的一侧安装有三组加热接口201,所述第二模板2内部安装槽中安装有导热管203,所述导热管203的一端与三组加热接口201的接触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热管20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阀202,所述控制阀202的一侧安装有计量表,所述第二模板2可以为内部的结构提供安装的位置,进而可以保证导热管203在对注料管101进行加热时的稳定性,导热管203与加热接口201连接,可以在加热接口201连接电源后,对导热管203进行电加热,从而对注料管101进行加热,提升注料管101内部的温度促进注塑原材料的流动;所述第三模板3的内部开设有方形凹槽,第三模板3与第二模板2的底部连接,第三模板3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三模板3的外部两侧安装有两组与第二模板2连接的卡块,第三模板3可以对第二模板2和第四模板4进行连接,并且对冷却管401的上半部分进行固定,以保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四模板4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三模板3内部凹槽吻合的冷却槽,所述第四模板4的内部等间距安装有冷却管401,所述冷却管40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出第四模板4和第三模板3的外侧,第四模板4可以对原材料提供注塑的空间,使得注塑件可以保存在第四模板4和第三模板3的内部,并通过冷却管401冷却后快速成型,从而可以提升模具对于注塑件的生产效率;所述第五模板5与第四模板4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五模板5的底部安装有基座,所述第五模板5的两侧倾斜安装有气缸501,所述气缸501的一端与第五模板5外侧的固定块连接,所述气缸501的顶端安装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横置活动安装在第四模板4的内部,第五模板5用于对顶部的组件进行支撑,并且第五模板5的底部面积略大于顶部的面积,进而可以通过扩大接触面积的方式提升装置底部的稳定性,第五模板5两侧的固定块用于对气缸501进行安装,使得气缸501在延伸时可以保持底部不动,以便于推动顶针板和注塑件进行倾斜移动,实现装置的自动化脱模,顶针板可以与注塑件的底部接触,从而在两组气缸501的推动下,推动顶针板顶部的注塑件进行脱模,保证了产品脱模后的质量;
30.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第二模板2内部的螺栓,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通过多组螺栓固定,以确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因为装置自身的偏移导致注塑件出现制造误差,并且可以正确的引导注料管101内部的原料注入装置内部,防止原料向其他腔室内流动造成设备
的损坏;
31.所述第二模板2中安装槽呈弓形设置,导热管203呈弓形与安装槽的内壁贴合,且导热管203的一侧延伸出一端至第二模板2的外侧,导热管203的顶部安装有电阻丝,导热管203采用中空方形金属管设计,顶部铺设有电阻丝,可以在通电后释放热量,从而对注料管101进行预热,以保证原料在流经注料管101时,可以保持流动性,防止原料受到模具温度的影响在注料管101的内部冷却成型造成注料管101堵塞;
32.所述第四模板4的内部靠近四处边角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第三模板3内部的限位杆,通过限位杆贯穿第四模板4和第五模板5,可以保证第四模板4在第五模板5顶部的稳定性,进而可以保证原料在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时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保证气缸501推动顶针板进行脱模时,注塑件和顶针板的移动稳定性,降低了装置的装配公差,保证了装置对注塑件进行生产时的质量;
33.所述第五模板5的内部开设有倾斜的方形凹槽,所述第五模板5两侧安装的气缸501内侧安装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的顶部与注塑件的底部接触,第五模板5可以对气缸501和顶针板提供安装的位置,并且顶针板可以在两组气缸501共同作用下倾斜移动,进而推动顶部的注塑件进行倾斜脱模,可以增加装置的功能性,以代替人工进行注塑件的脱模,保证了注塑件的加工质量。
34.进一步的,所述注料管101呈漏斗状,底部安装有贯穿第二模板2的下料管,注料管101的漏斗状结构底部与导热管203接触,通过注料管101,可以方便对装置的内部注入原料,进而可以引导原料流入指定的腔室中进行冷却塑形,进而可以方便进行注塑件的生产,并且受到导热管203的加热效果,注料管101内部的温度保持恒定,可以在注料过程中,保持原料的流动性,进而避免注料管101内部残余的原料冷却凝固造成注料管101堵塞。
3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的外侧通过螺栓和固定块配合进行连接,且第二模板2的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三组延伸至第三模板3内部的螺栓,第二模板2通过螺栓和固定块与第三模板3连接,从而可以保证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之间的结构稳定性,避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发生偏移造成冷却管401的断裂,进而保证了冷却管401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36.进一步的,所述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37.第一步,将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加热接口201外接设备对导热管203进行供电,通过导热管203通电后产生热量对注料管101进行预热,通过导热管203对注料管101预热后,将热熔后的原料注入装置内部,以保证原料可以顺利的流入指定的位置进行加工,防止注料管101内部的原料出现凝固的情况,进而避免注料管101出现堵塞;
38.第二步,通过注料管101将热熔后的原材料倾注至注料管101的内部,使原材料顺着注料管101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通过注料管101引导原料流入指定的位置,进而利用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三模板3、第四模板4和第五模板5配合形成的空腔,对原料进行留存,从而促进原料快速冷却,形成指定的形状,制造出特定结构的产品;
39.第三步,断开加热接口201对导热管203的供电,使导热管203停止加热,将冷却管401外接水管,使冷却液体注入冷却管401的内部对装置内部的原材料进行降温,使注塑件初步成型,通过外接水管对冷却管401中注入冷却水,使得装置内部的热量被冷却管401快速吸收,并通过流动的冷却水排出装置,从而实现装置内部的快速降温,可以缩短注塑成品
的成型时间,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40.第四步,通过两组气缸501推动顶针板进行倾斜上升,顶针板再推动冷却成型后的注塑件进行倾斜移动,从而完成注塑件的脱模,通过气缸501倾斜推动顶针板进行倾斜上升,可以使顶针板倾斜推动顶部的注塑件进行脱模,进而可以增加装置自动倾斜脱模的功能,并且可以避免人工脱模时对产品薄弱结构造成的损坏,以保证装置在进行注塑产品生产时的质量;
41.本发明提出的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优势如下:本系统将导热管203安装在注料管101的外侧,并且导热管203与注料管101紧密接触,可以使导热管203在通电发热后对注料管101进行预热,从而保持注料管101内部的温度,使得原料在流经注料管101时,可以防止原料受到低温影响出现凝固的情况,进而促进原料顺利的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同时在注塑件完全冷却成型后,可以通过两组气缸501对顶针板施加倾斜向上的推力,使得顶针板可以推动顶部的注塑件进行主动脱模,并且顶针板对注塑件施加的推力较为均匀,注塑件底部每个位置受到的推力大小和方向相同,注塑件在脱模过程中整体较为平稳,可以避免注塑件部分结构较为脆弱的位置出现断裂,进而代替人工进行注塑件的脱模,可以保证模具制造出的注塑件完好,提升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三模板(3)、第四模板(4)和第五模板(5);所述第一模板(1)的顶部安装有两组盖板,所述第一模板(1)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注料管(101);所述第二模板(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模板(2)的顶部与第一模板(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模板(2)的一侧安装有三组加热接口(201),所述第二模板(2)内部安装槽中安装有导热管(203),所述导热管(203)的一端与三组加热接口(201)的接触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热管(20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阀(202),所述控制阀(202)的一侧安装有计量表;所述第三模板(3)的内部开设有方形凹槽,第三模板(3)与第二模板(2)的底部连接,第三模板(3)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三模板(3)的外部两侧安装有两组与第二模板(2)连接的卡块;所述第四模板(4)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三模板(3)内部凹槽吻合的冷却槽,所述第四模板(4)的内部等间距安装有冷却管(401),所述冷却管(40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延伸出第四模板(4)和第三模板(3)的外侧;所述第五模板(5)与第四模板(4)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五模板(5)的底部安装有基座,所述第五模板(5)的两侧倾斜安装有气缸(501),所述气缸(501)的一端与第五模板(5)外侧的固定块连接,所述气缸(501)的顶端安装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横置活动安装在第四模板(4)的内部;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第二模板(2)内部的螺栓;所述第二模板(2)中安装槽呈弓形设置,导热管(203)呈弓形与安装槽的内壁贴合,且导热管(203)的一侧延伸出一端至第二模板(2)的外侧,导热管(203)的顶部安装有电阻丝;所述第四模板(4)的内部靠近四处边角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第三模板(3)内部的限位杆;所述第五模板(5)的内部开设有倾斜的方形凹槽,所述第五模板(5)两侧安装的气缸(501)内侧安装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的顶部与注塑件的底部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管(101)呈漏斗状,底部安装有贯穿第二模板(2)的下料管,注料管(101)的漏斗状结构底部与导热管(203)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的外侧通过螺栓和固定块配合进行连接,且第二模板(2)的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三组延伸至第三模板(3)内部的螺栓。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加热接口(201)外接设备对导热管(203)进行供电,通过导热管(203)通电后产生热量对注料管(101)进行预热;第二步,通过注料管(101)将热熔后的原材料倾注至注料管(101)的内部,使原材料顺着注料管(101)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第三步,断开加热接口(201)对导热管(203)的供电,使导热管(203)停止加热,将冷却管(401)外接水管,使冷却液体注入冷却管(401)的内部对装置内部的原材料进行降温,使注塑件初步成型;第四步,通过两组气缸(501)推动顶针板进行倾斜上升,顶针板再推动冷却成型后的注塑件进行倾斜移动,从而完成注塑件的脱模。

技术总结


一种高效注塑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和第五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顶部安装有两组盖板,所述第一模板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注料管;所述第二模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模板的顶部与第一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模板的一侧安装有三组加热接口,所述第二模板内部安装槽中安装有导热管;通过将导热管安装在注料管的外侧,并且导热管与注料管紧密接触,可以使导热管在通电发热后对注料管进行预热,从而保持注料管内部的温度,使得原料在流经注料管时,可以防止原料受到低温影响出现凝固的情况,进而促进原料顺利的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促进原料顺利的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促进原料顺利的流入装置内部进行注塑加工。


技术研发人员:

何国辉 郭晓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睿优达模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1:1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板   所述   注塑   顶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