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阅读: 评论:0

地磁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地球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包括磁层顶以下的固体地球内部和外部所有场源产生的磁场。地球磁场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宇宙飞船就已经探测到太阳风的存在。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地球磁层位于距大气层顶600~1000公里高处,磁层的外边界叫磁层顶,离地面5~7万公里。在太阳风的压缩下,地球磁力线向背着太阳一面的空间延伸得很远,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称为磁尾。在磁赤道附近,有一个特殊的界面,在界面两边,磁力线突然改变方向,此界面称为中性片。中性片上的磁场强度微乎其微,厚度大约有1000公里。中性片将磁尾部分成两部分:北面的磁力线向着地球,南面的磁力线离开地球。
地磁学:是研究地磁场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起源及其规律的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时间范围:已可追溯到太古代(约35亿年前)——现代
空间范围:从地核至磁层边界(磁层顶),磁层离地心最近的距离: 8 13个地球半径组成和变化规律及应用:
磁偶极子:带等量异号磁量的两个磁荷,如果观测点距离远大于它们之间的距离,那么这两个磁荷组成的系统称为磁偶极子。
地磁场的构成
Nm
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置于地心的同轴偶极子的磁场。这是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这个偶极子的磁轴和地轴斜交一个角度裂隙水。如图1.1所示,N、S分别表示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按磁性来说,地磁两极和磁针两极正好相反。同时,磁极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
每年会移动数英里,两个磁极的移动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关于地磁极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和结果:理论的和实测的。理论的地磁极是从地球基本磁场中的偶极子磁场出发的。实测的地磁极是从全球地磁图(等偏角地磁图和等倾角地磁图)上出的磁倾角为90°的两个小区域,这两个地点不在地球同一直径的两端,大约偏离2500千米。由于它们是由磁倾角的实际观测决定的,故又称为地磁倾极;理论的地磁极则称为偶极子磁极。
偶极子磁极与地磁倾极并不互相重合是由于非偶极子磁场的存在。 按照地理学的习惯,近地球南极的是地磁北极,近地球北极的是地磁南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古地磁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地磁场倒转证据。如岩浆在冷却凝固成岩石时,会受到地磁场的磁化而保留着像磁铁一样的磁性,其磁场方向和成岩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岩石的磁场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同,而有些岩石的磁场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正好相反。科学工作者通过陆上岩石和海底沉积物的磁力测定,及洋底磁异常条带的分析终于发现,在过去的7600万年间,地球曾发生过171次磁极倒转。距今最近的一次发生在70万年前
地磁场是一个弱磁场,在最强的两极其强度不到10-4(T),在地面上的平均磁感应强度约为0.6x10-4(T)(特斯拉)。在地磁学中,通常采用nT作为单位,1nT=.
地磁场T是由各种不同来源的磁场叠加起来构成的。按其来源和变化规律不同,可将磁场分为两部分:一是来源于固体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Ts;二是主要起因于固体地球外部的变化磁场。因而,地磁场可以表示为
具体如下
内源场
主磁场    地球外核  50000~70000nT    偶极子场为主
局部场    居里点以上地壳  100~10000nT  不规则
感应场   地壳、上地幔和海洋  下述四种变化场的1/2  一般具全球性
外源场
规则磁暴场  磁层  150~500nT  近似均匀的外场,持续4-10h,恢复2-3
不规则磁暴场和亚暴场  电离层和磁层  100-200nT  全球场,极光带最强,5-100min
日变化  电离层  50-200nT,全球场,24128h周期
脉动  磁层  10-100nT,准全球场,1~300s(准周期)
1885年由A•施密特利用总磁场的球谐分析方法和面积方法,把稳定磁场和变化磁场分解为起源于地球内、外的两部分,故有:
其中,是起因于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占稳定磁场总量的以上;
      是起因于地球外部的稳定磁场,仅占以下;
          wifi室内定位无氰镀银是变化磁场的外源场,约占变化磁场总量的2/3,实际上是有外部电流感应而引起的;
      卧式金属带锯床为内源场约占其总量的1/3;
通常所指的地球稳定磁场主要是内源稳定场,它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为中心偶极子磁场;为非偶极子磁场,也称为大地磁场或世界异常;这两部分的磁场之和又称为地球基本磁场。是地壳内的岩石矿物及地质体在基本磁场磁化作用下所产生的磁场,称为地壳磁场,又称为异常场或磁异常。其分布范围一般子在数千米或数十千米者,称为局部异常(),达到数百或数千千米者,称为区域磁场()。
    综上所述,地球磁的构成可用下式表示:
信息包        ++
式中的外源稳定磁场金属检测传感器,因数量级极小,通常可被忽略。
地磁要素
地面上任意一点的磁场总强度适量T通常可用直角坐标来描述。T在直角坐标系内三个轴上的的投影分量分别为X,Y,Z。T在XOY水平面内的投影称为水平分量(H),其指向为磁北方向。T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T的倾斜角(I),当T下倾时为正,反之为负。通过该点H方向的铅直方向平面为磁子午面,它与地理子午面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D表示。磁北自地理北向东偏D为正,西偏则为正。T、X、Y、Z、H、D及I的各个分量都是表示该点地磁场大小和方向特征的物理量,称为地磁要素。
如图不难看出他们的几何关系:
地磁要素是随时空变化的,要了解其分布特征,必须把不同时刻所观测的数值都归算到某一特定日期,国际上将此日期一般选在1月1日零点零分,这个步骤称之为通化。将通化后的某一地磁要素值按各个测点的经纬度坐标标在地图上,再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编绘程某个地磁要素的等值线图,便成为地磁图。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2:3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03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磁场   地球   称为   地磁   方向   偶极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