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式电阻失效机理实例分析

阅读: 评论:0

拖曳臂式悬架贴片式电阻失效机理实例分析
高压直流供电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7期
        [摘 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贴片式电阻器件因硫化腐蚀导致失效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采用SEM、电子能谱分析手段对腐蚀生成物的形貌及成份进行分析,阐述了硫化腐蚀现象产生的机理;结合贴片式电阻的结构和生产工艺分析了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并提出一些控制硫化腐蚀现象产生的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贴片式电阻 失效机理 实例分析
太阳能电池片回收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320-02
        引言
        电子技术是极富生命力的技术领域,它的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的迅速发展与sip网关
22cccc
车库门开门机广泛应用,为电子产品进一步的微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其中贴片式电子元器件以其体积小、质量轻、节省原材料、组装密度高、容易实现标准化、性能优良、综合成本低等优点成为SMT工艺中使用最广泛的元器件。虽然贴片式电子元器件在SMT上应用的优点众多,但是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导致元器件失效等问题,如:结构脆、容易出现裂纹和破裂、烧结空洞多引起耐压降低和焊接不良等问题。特别是贴片式元器件的可焊性、耐焊接性、金属端子耐腐蚀性和锡晶须的生长等问题导致的元器件失效严重影响了产品组件的稳定性,同时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1]。
        贴片电子元器件失效一般分为随机性失效和批次性失效,随机性失效指的是工艺上的随机性缺陷引起失效,不构成批次性缺陷,它在使用过程中构成早期失效,通过元器件筛选可以剔除;批次性失效:主要机理有封装密封性差以及密封封装内部水汽含量高、电极粘接不良、环氧树脂涂层在高温或变温条件下引起拉脱拉断内连接、结构设计或工艺缺陷、机械磨损、可动离子沾污等引起的失效[2]。具有批次性缺陷的产品造成巨大损失,只能通过更换批次或生产厂家来解决。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0:5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0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元器件   引起   电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