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吸入性气体的加热加湿研究。建议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检查气囊的压力,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在肺和声门之间释放流出物,以防止较低的气道被感染;通过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方法,通过气道吸引法结合改进的吸痰法有效去除气道分泌物,可延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气压;护理
目录
引言 3
一、 人工气道气囊概述 3
(一) 气囊充气 3
地火龙(二) 气囊压力 4
二、气囊压力测定 4
(一)气囊压力测定时机 4
(二)气囊压力监测方法 4
(三)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 4
三、气囊放气及破损补救 4
(一)气囊放气 4
(二)气囊漏气、破裂原因及补救方法 5
四、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未来发展建议 5
(一) 加强气囊管理培训 5
(二) 规范气囊监测操作 5
(三) 改进监测流程及管理 5
(四) 导管改进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燃煤烤箱
人工气道系统是通过鼻或口通过气管或气管切开术或气管切开术创造的人工呼吸通道。气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维持适当的呼吸系统,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协调氧气和气体交换功能。在机械通风方面,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安全气囊的护理是人工呼吸系统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防止在机械呼吸系统中泄漏气道。避免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防止逆流气流和有效通风,为了避免呼吸道损伤。近年来, 我国护士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改进了气囊的压力测量、气囊充气、放气、漏气的修复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1、人工气道气囊概述
(1)气囊充气
目前,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的曝气方法很多,如指压法、固定空气注射法、小剂量闭合容积法(MOV)、小剂量漏气技术(MLT)、专用套筒压力计监测等。在没有压力定时的情况下,建议在填充最小体积堵塞方法的基础上,再次注入0.5-1ml气体。临床观察显示,MOV、MLT可降低正压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气囊充气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MLT组的气囊漏气、气囊破裂、气管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指压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气袋内少量漏气,MLT可有效减少气管黏膜损伤。此外,气量的影响不大,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没有增加。因此,MLT技术可以作为长期机械通风安全气囊管理的一种可操作的充气方法。
(2)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安全气囊用于封闭导管与气管黏膜之间的间隙。气管黏膜由假层纤毛柱状上皮组成,易受气囊压力影响。在胆囊内压力监测中,由于操作简单,气囊压力测量方法的人工估计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方法。操作人员在气囊充气过程中,用手握住与气囊相连的外露小气囊,估计导管气囊内部的压力。然而,研究表明,护士手工测压法在高压水平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正常压力和低压水平。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安全气囊在高压水平下是满的和灵活的,并且估计者感觉明显并且容易被识别。因此,人工估计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导管腔内压力。有研究数据表明,气囊压力应通过特制的气囊压力计准确监测,气囊应科学充气,以减少气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气囊压力应小于25mmHg或保持在18.4mmhg~22.1mmHg,以将气管黏膜的压力损伤降至最小范围。当气管导管球囊内压超过21.8mmHg时,气道粘膜血流量开始下降,达到30.1mmHg,粘膜血流量明显减少,呈苍白。因此,理想的气囊压力是有效关闭气囊与气管之间的最小压力,防止气囊破坏粘膜。最合适的气囊压力为18.4mmHg~21.8mmHg。
二、气囊压力测定
汽结构(一)气囊压力测定时机气象风向标
为了防止由于气囊压力而造成的气管切开术损伤,需要定期监测气囊压力,并每4小时检查一次。真空压力对应于18mmHg~20mmHg,气囊压力水平可以根据真空压力来计算。在真空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应测量气囊的压力,以更好地评估气囊的安全性,并及时处理,以避免因气囊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缺水损伤。
(二)气囊压力监测方法
常用的临床方法有手握气囊感觉法、定量曝气法和气囊压力表测量法。挤压气囊感觉法是判断气囊压力的一种合适的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安全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更软,比嘴唇更硬”。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大容量低压气囊导管时采用定量曝气法。气囊充气一般为5mL~10mL。但由于患者气囊和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压力不准确。气囊压力表能科学地为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充气放气,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三)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
结果发现,机械通风的安全气囊压力高于老年人的理想压力。此外,气囊压力不仅受气囊
显示器玻璃输液量的影响,还受气管插管类型、患者位置、气管插管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学者对不同hudson牌导管注入的不同数量的空气与胶囊内压力的关系进行了测试。相反,数字越大,顺应性越大。此外,比较了不同品牌导尿管气袋内压与注气量的关系。
三、气囊放气及破损补救
(一)气囊放气
目前,一次性硅胶气管导管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气囊不需要定期释放空气,因为它是大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内壁压力小,对气道粘膜无损伤。安全气囊不需要定期释放空气。主要依据为:气囊在空气释放后1h内被压缩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难以恢复;相反,它会刺激病人的不适,如咳嗽,影响血氧饱和度,呼吸和循环。但非常规的排气或调整气囊压力是非常必要的。当怀疑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再次充气时,应将气囊内原有气体充分抽出后再充气并计算充气量。(2)增加氧气浓度;(3)口腔和鼻咽部分泌物有充分清除。
(二)气囊漏气、破裂原因及补救方法
当机械通气太低时,应考虑气囊破裂后的外部气道泄漏。现在,病人通常喉部可以触发低
通风口。气囊所造成的损害不仅发生在气囊本身,而且还发生在气囊或注射空气管道中,这表明气囊有空气泄漏。此外,空气泄漏和气囊破裂与气囊的使用时间和老化有关。人工气囊泄漏造成的机械故障通常是通过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术来解决的。然而,在危急情况下更换气管切开术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而在濒死状态下的气管切开术无疑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应该被应用。张银瑞等采用“气管插管持续加压通气法”有效封闭气管内漏气道,使微小通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再进行气管插管。Yueh-hua元由外部空气组件,如如空气曝气管道、空气袋,弹性气囊充气阀泄漏造成的损失,在紧急情况下临时使用针-三通开关注射器气球充气,也可以暂时解决外部空气泄漏造成的部件损坏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长时间呼吸机支持患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更换人工气道。
4、家家乐酸奶发酵剂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未来发展建议
(1)加强气囊管理培训
护士的知识偶尔气囊管理需要持续的培训和评估,以便让他们注意气囊管理,阐明正常压力和监测频率,并建立的概念“没有气囊压力异常,异常压力一定异常原因”,将气囊管理标准化。
(2)规范气囊监测操作
术前,下声门及口腔内吸引,以减少气囊上的分泌物积聚。注重口腔护理,注意鼻饲注意监测气囊压力,使其处于正常范围。气囊压力膨胀与手动压力表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异(5.27+2.58)。建议将安全气囊压力保持在推荐范围的上限。根据关于人工气道安全气囊管理的专家共识(草案),每次测量曝气压力应高于2cmH2O的理想值。为了减少操作失误,需要强调压力表的标准使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全程培训,统一标准,护士所有努力掌握。
(3)改进监测流程及管理
增加安全气囊压力计的数量,并放置固定的区域,便于进入。加强对易泄漏检测时间段的监管,派专人进行并安排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调整气囊压力监测的时间点,避免中午易泄漏检测的时间段。护士长随机检查安全气囊压力,不断加强和加强护士的规范化操作,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在床边交接时,做好气囊压力。
(4)导管改进
根据患者的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科室增设了美观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于不规则和微吸气管的患者,使用声门下吸引管来减少气囊中的液体滞留,并定期冲洗以减少
局部感染。对于部分气道软化的患者,采用可调长度的气管切开插管调整合适的位置,避免气道软化区。及时评估导管模型是否一致,避免小气囊高压状态。
总结
尽管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法律意识和意识的增强,安全气囊管理仍然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如纤维支气管镜移除空气袋顶部的累积含量高要求运营商,精密仪器,基层医院很难实现;根据循证护理的科学理念,护理人员应将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探索护理依据和新技术新方法,使气囊护理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玲,代高英,文吉莲.2种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