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 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站前 工程**标段 | 编制时间 | 2017年 月 日 | |||||||||||||||||||||||||
工程部位 | 隧道内预埋件、预留孔技术交底 | 孔刚玉交底人 | 燃油调压阀复核 | |||||||||||||||||||||||||
交底内容: **隧道总长**米,其中进口工区共承担**米施工任务。包括III级围岩**米,IV级围岩**米,V级围岩**米。 太达村隧道总长**米,其中出口工区共承担**米施工任务。包括IV级围岩**米,V级围岩**米。 一、接地钢筋 1、初期支护和仰拱填充接地钢筋设置要求 图1-1 初期支护和仰拱填充接地钢筋布置示意图 IV、V级围岩采用锚杆、拱架作为接地极,III级围岩采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用于接地的锚杆环向间距为2倍锚杆长度。 每台车位(普通段为12米一板,下锚段为4米一板)设两根接地连接钢筋。每侧1根。接地连接钢筋焊接在钢拱架上(IV、V级围岩)或者焊接在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上(III级围岩),另一侧在电缆槽外缘伸出仰拱填充面,待电缆槽施工时与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如图1-1)。 大尖山进口(加宽10cm)接地钢筋伸出填充面的位置距离隧道中心线为4.4米。 太达村出口(加宽20cm)接地钢筋伸出填充面的位置距离隧道中心线为遥控机器人4.45米。 2、水沟电缆槽处纵向接地钢筋和接地端子设置要求 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近线路的侧边顶设置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每100米断开一处。 从隧道进口2米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米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从隧道进口2米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米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填充面伸出的预埋接地钢筋必须与纵向接地钢筋可靠连接,同时纵向接地钢筋与接地端子可靠连接(如图1-2)。 图1-2 水沟电缆槽接地示意图 3、综合洞室接地端子设置要求 在梯车洞、直放站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每个洞室共设置两个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洞室接地端子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如图1-3、图1-4)。 4、接地钢筋型号和焊接要求 连供系统纵向接地钢筋和接地连接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圆钢。 接地钢筋焊接要求: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16mm的L型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图1-3 大避车洞兼直放站内接地端子布置图 图1-4 梯车洞接地示意图 二、施工缝、变形缝布置和止水带、盲管设置 1、设计要求 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条,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嵌缝材料的复合防水构造。 变形缝设置要求:明暗分界处,抗震设防衬砌与普通衬砌分界处设变形缝,大尖山进口抗震设防衬砌段每30米设一道变形缝;太达村出口抗震设防衬砌段每20米设一道变形缝,变形缝宽2cm。仰拱填充变形缝应与拱墙衬砌结构环向变形缝一致。 ****需要设置9条变形缝,具体位置为: DK***+***(明暗分界处),DK***+***~DK***+***(每隔20米设置一条),DK***+***(抗震设防衬砌与普通衬砌分界处)。 ***隧道出口需要设置22条变形缝,具体位置为: DK***+***(明暗分界处,1条),DK***+***~DK***+***(每隔20米设置一条,14条),DK***+***~DK***+***(每隔20米设置一条,7条)。 全隧衬砌背后积水通过环向、纵向盲管汇集后经边墙泄水孔引入侧沟,侧沟通过直径100mmPVC横向排水管与中心矩形盖板水沟连通,将洞内水通过中心矩形盖板沟排至洞外,横向排水管纵向间距30m,水沟纵向坡度与线路坡度设置为一致。 拱墙环向、墙角纵向分别设置φ50透水软管和φ10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盲管分段各自独立直接引入侧沟,纵环向盲管按照每板二衬单独排水原则设立,一般地段每板二衬设2道环向盲管、2道纵向盲管和2个直径50mmPVC泄水孔。DK246+135~DK246+205段为富水地段,须在仰拱下凿槽增设环向盲管,设在每板仰拱中间位置,出水口高度与纵向盲管一致。 2、纵向施工缝与盲管出水口位置 ***进口纵向施工缝位于设计轨面线以上24cm,纵向盲管管顶位于设计轨面线以下6cm,纵向盲管管底位于设计轨面线以下16cm。环向盲管和泄水孔与纵向盲管在同一水平面。纵环向盲管和泄水孔坡度不小于2%。如图2-1。 图2-1 纵向施工缝和泄水孔标高示意图 根据每板衬砌独立排水的原则,每板衬砌设2条环向盲管、每侧设2条纵向盲管和2个泄水孔,其中环向盲管距离环向施工缝50cm,纵向盲管出水口距离环向盲管出水口20cm。纵向盲管出水口与盲管夹角为135°(转弯处采用135°弯头连接)。如图2-2。149aa 鼠标笔图2-2 每板衬砌纵、环向盲管布置图 3、止水带安装要求 (1)环向中埋式止水带采用两块L型钢端模夹紧固定,背贴式止水带须与防水板粘结,增加防水效果。 (2)纵向中埋式钢边止水带中心线与是施工缝重合,安装于1/2墙厚处,并且先浇筑混凝土和后浇筑混凝土各一半(各15cm),保证钢边止水带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3)止水带埋设的位置按衬砌厚度的一半确定,其安装的径向位置,较设计允许偏差为±5 cm,安装的纵向位置允许偏离中心为±3cm。 (4)止水带应与衬砌端头模板正交,以确保止水带安装方向和质量。 (5)环向止水带位于纵向止水带外侧。 (6)橡胶止水带接长和十字搭接处采取冷接法连接。止水带连接前先将接头位置表面磨平、清刷与打毛,然后用专用粘结剂连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cm,粘结剂涂刷应均匀并压实。 (7)纵向钢边止水带接长同样采用冷接法,钢边采用铆钉铆紧,中间橡胶部分磨平、清刷后采用专用粘结剂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 4、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 在先浇筑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根据止水条的规格在混凝土基面中间压出一条平直、光滑槽,槽宽3cm,槽深1.5cm。后将止水条固定于槽内,再浇筑下一环混凝土。 1.预处理 先浇混凝土拆除模板后,凿毛施工缝,用钢丝刷清除界面上的浮渣。 2.施工 遇水膨胀止水条铺设前在槽内涂2~5mm厚的水泥浆,待其表面干燥后,用配套的粘结剂或水泥钉固定止水条。 3.止水条施工注意事项 (1)止水条安装前,必须对槽内进行清理,清洗干净,排除杂物。 (2)止水条必须安装在槽内,安装时先在槽内涂抹粘结剂,并用水泥钉固定,水泥钉的间距不得大于60cm。 (3)止水条安装时应顺槽拉紧嵌入,确保止水条与槽底密贴,不得有空隙。 (4)止水条接头处应重叠搭接后在粘结固定,沿施工缝不得留断点,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 (5)止水条定位后至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应避免被水浸泡。 图2-3 遇水膨胀止水条搭接示意图 5、横向排水管和水沟电缆槽泄水孔 隧道内横向排水管每30米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为φ100PVC管。横向排水管作用是将侧沟内的水排入中心水沟。排水管从侧沟引出位置为侧沟底以上25cm。通过135°弯头弯入填充里,在填充里的坡度为2%,引入中心水沟的位置为中心水沟底以上不小于40cm。 图2-4 横向排水管布置图 在水沟电缆槽施工中,在电力电缆槽和通信电缆槽底与侧沟之间侧壁上预留泄水槽。泄水槽间距3~5米,泄水槽电缆槽端的尺寸为4cm(宽)*2cm(高),侧沟端的尺寸为4cm(宽)*3cm(高)。 图2-5 水沟电缆槽处排水管、泄水管和泄水槽布置图 三、过轨管 电力过轨管采用φ150HDPE过轨管,接入两侧电力槽;信号通讯过轨管采用φ100HDPE过轨管,接入两侧通信电缆槽。隧道内需要在进出口、大避车洞、直放站、分区所和变压器洞室处预埋过轨管,隧道内综合洞室处过轨管采用“八”字形过轨。 表3-1 各部位过轨管根数及布置形式
图3-1 过轨管侧视图 图3-2 洞口过轨管布置图 图3-3 直放站、分区所过轨管布置图 过轨管在任何方向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m,过轨管管口需要打磨光滑以保护电缆,并在电缆槽内露头1cm 每根过轨管内均须预留两根φ4mm铁丝,且铁丝头漏出过轨管,以便后续电缆敷设。 | ||||||||||||||||||||||||||||
职务 | 姓名 | 接收时间 | ||||||||||||||||||||||||||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8:1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9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