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整改措施(多篇)
关于地区对阿克苏市医院急诊科免疫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 活动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门诊输液室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日期记录到 2022.2.3
二、改进措施:
1、护士长对科室工作质控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科室存 在的问题,对各项护理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未检查监督。
2、个别护士对消毒隔离管理未按要求执行,科室院感监控 员未尽到应有的责任。
三、改进措施:
1、护士长对本次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跟踪检查做到 及时整改。
2、科室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 规程熏蒸桶及消毒规范要求,保证患者安全。
急诊科 2022.3.2
鄂州红十字医院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一、规范配液
1 .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2 .室液体配好后按序摆放,一目了然。 3.严格执行 交接班制度。 二、预防输液反应
1 空调百叶风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 液体有无混浊及沉淀, 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苯并芘检测3.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 换。 4 .药物现配现用。
5.如浮现输液反应即将住手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并保 留所用输液器和药物,以各送检。
三、预防液体外渗
2 .头皮针、套管针、中心静脉导管应坚固固定。 3.对血 管脆性大的更应加强固定。 4 .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
5.对皮肤弹性差或者有水肿的病人,应与对侧肢体对照,如 有液体外渗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四、规范输液速度 1.穿刺成功后根据输液药物的性质及 病人的年龄、病情、心功能情况
调节好输液速度。
2 .更换液体时要注意调节速度。
3 .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五、预防空气栓塞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是否排气成功, 管内有无气泡。 2.加 强碳膜电位器巡视,防止液体输空。
3 换液时如液体输至墨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新排气,防 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 4 .使用三通时要连接密切。
5.留置中静压试验心静脉导管的病人,更换管路时要注意防止空气 进入。
六、输液过程中,由静脉推注药物时,应先回抽再注药,防 止空气进入血管。
七、病人活动时,指导勿将墨菲氏滴管过度倾斜或者倒置。
护 理 部 2022 年 3 月 9 日
第 3 篇: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1、为了减少输液反应,室护士接收大输液时,应进行 子细检查, 清洗处理后将液体放置在柜内, 执行输液者应严 密检查液体,瓶盖有无松动、裂口、混浊、异物、标签不清等现 象,把好液体关。
2、凡是静脉液体,不得提前配置,原则上现用现配。
3、执行输液者必须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护士长监 督检查。
4、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严格掌握注入药物的浓度、速 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5、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穿刺,并注 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后再换上输入的药物。
6、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
第 4 篇:静脉输液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改进措施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 顺利完成输液, 但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细小环节中, 有许多我们 日常不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影响到输液安全。 针对少部份患者输液中浮现的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 响加药量、 加药针头阻塞或者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 微量空气进入 静脉、 一次穿刺不成功、 拔针后浮现疼痛和滴血污染皮肤与被单 等问题,结合操作规范,体味到通过输液方法的某些改进,问题 均可得到解决。
一、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 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 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 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 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
加药前排尽 针内空气, 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人液体中, 缓慢将药液直接 教学磁板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二、加药针头阻塞或者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 见的问题。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 不要将空针垂 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 30°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 小最锋利的针尖部份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 可明显减少针头堵
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三、微量空气进入静脉,虽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有时确 实能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其实护士在输液操作时稍加注意 即可解决。 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即排气时当液体流至 输液管下端时关闭开关, 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 均匀排放 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 关闭开关。 需要注意的是第 二次排气时应用手轻轻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 使贮存在此处的空 气全部排除。细小的动作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的安慰。
四、浅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探讨改进
4 .1 一次穿刺不成功及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对产生疼痛、皮 肤青紫、滴血污染皮肤、被单也是临床输液中往往浮现的问题。 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 有时虽然难以彻底避免, 但精心操作, 还是可以明显减少的。 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的关键。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 10cm 为宜,并且保持松 紧适宜, 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 又能彻底阻断表浅静脉的 回流。对长期输液患者,可辅以轻拍静脉、热敷,以迅速扩张表 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拔针前将输液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 器上缘处夹闭,拔针时不易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 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及被单,造成患者不适。
4 .2 浅静脉输液后拔针疼痛,探索拔压方法的改进临床输 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 但要真正做好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不断 探索和改进。 经多年来的临床摸索, 采用拉紧皮肤拔针再按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