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1期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V ol 36, No 1 2020年2月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eb. 2020文章编号:1001—7631 ( 2020 ) 01—0074—08DOI: 10.11730/j.issn.1001-7631.2020.01.0074.08 在线红外与量热技术联用分析噻吩酯合成反应过程罗鹏1,许启跃1,叶树亮1,杨遂军1,杨伟华2,韩雪青3 1.中国计量大学工业与商贸计量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2.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8;
3.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为了清晰认知和评估化学反应过程,明确反应优化的方向,建立了基于反应量热仪和在线红外联用的
方法,用于原位检测釜式反应系统。该方法利用反应量热仪对釜内样品温度等变量进行测量及精准控制,并 结合在线红外光谱仪对物质官能团变化进行的连续实时检测,可同时获取化学反应过程实时放热热流、热转
化率等热力学信息以及样品中反应物、产物比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通过测定比较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反应结
果,考察工艺条件对反应进程、最终产物的影响。将该联用方法应用于噻吩酯合成工艺的结果表明,调整工
艺温度可改善最终产物质量,同时反应热危险性可控。这种基于在线红外与量热技术联用的原位反应过程研
究方法,可应用于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并有效实现对反应过程的认知。
关键词:在线红外反应量热原位检测噻吩酯
中图分类号:TQ056.1文献标识码:A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三传一反”,开辟了化学工程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化工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1]。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较快,水平也有较大提升,但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生产效率和质量较低的现象,缺乏对反应风险的认知。
随着仪器科学的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学科所占比值越来越高,也逐步推广应用于化工领域,成为反
应工艺开发、分析及优化的重要途径。JASON等[2]通过在线红外光谱分析与微反应器系统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Pall-Knorr反应的生产率;MORITZ等[3]通过使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 TR-FTIR)结合一系列连续温度阶跃实验,用于快速确定药物合成工艺开发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以及设计、缩放合适的工艺和设备;ADJI等[4]使用反应量热仪进行硝化反应,用以合成硝酸2-乙基己酯(EHN)的替代品,研究其反应过程的放热信息,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质谱仪等对产物进行离线分析。近些年来多种分析仪器在线联用的分析方法在农药、食品[5]、电气[6]、能源[7-9]及新型材料[10]等领域逐渐开始应用,而化工领域的联用分析方法仍有待探索。 精细化工及药物合成在工艺路线和方法上,常有多种反应途径及优化空间,仅依靠单一仪器进行分析获得的数据有限。为了进一步认知和评估化学反应过程,本工作提出基于在线红外与量热技术联用的原位反应过程研究方法。反应量热仪是一种动态热分析仪器,能在线监测化学反应过程的变化,跟踪反应过程中的温度等信息,它能使化学反应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11-1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具有整体特征性强、分辨率高、采样技术简单和灵敏度高等特点[13],在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是研究连续复杂多产物反应过程的有效手段,同时利用反应量热仪所提供的原位环境,精确控制工艺中的压力、收稿日期:2019-08-27; 修订日期: 2019-11-04。
作者简介: 罗鹏(1994—),男,硕士研究生;叶树亮(1973—),男,教授,通讯联系人。E-mail:******************。
第36卷第1期 罗 鹏等. 在线红外与量热技术联用分析噻吩酯合成反应过程 75
温度等变量,模拟真实工艺过程,可以在分子尺度上连续地捕获材料的结构演化信息[14-15]。实验以噻吩酯合成工艺为例,通过联用反应量热仪和在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利用相关数据分析反应速率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反应进程和产物变化的影响,实现对反应过程的评估及优化。
1 测量设备晶体石膏灯
反应量热仪由反应釜、中央控制器、循环油浴、搅拌器、校准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进样泵等组成[16]。图1为联用装置示意图,其中T r 和T j 分别是反应釜内样品温度和夹套内循环硅油的温度。实验中,由中央控制器采集温度,同时根据实验流程,对部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实验过程的在线监测和控制。
反应量热仪主要测量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热量变化,其反应放热速率可由下式得到:
r accum c flow dos Q Q Q Q Q =++− (1)
式中:Q r 为反应放热速率;Q c 为校准功率,由
校准加热器输出;Q accum 为反应体系的热累积速率,通过反应体系质量m 、比热容C p 以及样品温
度变化速率计算获得;Q flow 是从反应体系向夹套传递的热流量,由传热系数UA 及样品与夹套温差(T r -T j )计算获得;Q dos 为投料时所应起的热量损失速率,通过投料速率、投料物比热容以及投料物温度计算得到。
在线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光谱仪通过置于反应釜中的金刚石探头来收集整个合成实验中实时的光谱图。
2 应用案例
2.1 噻吩酯合成工艺
2-(噻吩-2-基)乙基4-甲基苯磺酸酯(噻吩酯)是血栓类疾病的药物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在现有的噻吩酯合成工艺中,反应生成物中产物纯度不高,副产物所占比重较大。该反应工艺以甲苯作为溶剂,2-噻吩乙醇和对甲苯磺酰氯作为反应物,在特定温度下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催化剂进行反应,再通过匀速升温得到最终产物,噻吩酯合成工艺的反应方程式为:
2.2 实验方案
实验通过改变工艺温度,研究温度对反应过程和产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具体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实验利用自动反应量热仪提供原位环境,模拟真实反应工艺,对反应釜内温度进行控制,并实时记录釜内物料的温度变化。在反应前后对反应釜内
图1 联用示意
Fig.1 Combined schematic diagram
1-mix; 2-temperature sensor; 3-calibration heater; 4-reactor; 5-diamond probe; 6-optical cable; 7-online FTIR spectrometer; 8-connector 表1 合成实验工艺条件
Table 1 Synthetic experimental process conditions No. Feeding temperature / ℃
Heating temperature / ℃
1 18 30
2 25 37 3
40
52
1
2 3 4 5
6
7 8
76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20年2月
物料的传热系数、比热容进行标定,通过测得的温度数据,分析计算出绝热温升、热转化率、反应放热等热力学参数。同时实时测定合成实验的红外光谱图,用于判断反应的进程和不同组分的变化用以区分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并且与反应量热数据联用来评估整个合成工艺。
实验前,首先利用在线FTIR 光谱仪测定2-噻吩乙醇、对甲苯磺酰氯和产物噻吩酯的光谱图,对其特征峰进行识别,根据实验过程中检测成分变化的需要,结合文献选择相对强度较高、对应基团明
确的特征峰作为监测反应中不同成分变化的特征峰,具体物质选择的特征峰波数和该特征峰对应的基团如表2所示。
2.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持续约450 min ,根据量热数据计算得到的反应放热、反应物料比热容、夹套和反应物料之间传热系数等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噻吩酯合成实验量热数据
Table 3 Synthetic experimental calorimetric data
Parameter Value
No.1 No.2 No.3 Total heat release / J 38 590.384 42190.052 35 194.899 specific enthalpy /(J·mol -1)
114 273.536 124846.325 103 978.660 Feed endotherm / J -4 832.929 -4 996.272 -4 400.526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 K
69.687 75.990 67.376 Maximum T cf / ℃ 62.965 74.093 83.805 Specific heat capacity/(J·g -1·K -1) 2.099 2.106 1.977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 (W·K -1)
UA 1 2.141 2.186 2.214 UA 2
2.774
2.792
3.043
表3中的总放热量为在当前工艺条件下反应体系放出的总热量。对于同一反应,相同反应物质量和反应时间下总放热量越大代表反应物料的转化率越高;比放热焓为单位摩尔质量下物质放出的热量;进料吸热为投料时物料从反应体系中带走的热量;绝热温升表示在绝热状态下反应体系能升高的最大温度;T cf (反应失控最高温度)是冷却失效的情况下反应体系内累积的反应物料反应后达到的温度;C p 和UA 1、UA 2分别表示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开始后的比热容和传热因子与面积的乘积,这些参数是表征反应安全性的重要依据。通过表3可以看出,
三组实验中第二组的总放热量最大,其绝热温升和反应失控最高温度较其他两组相对较高,结合工艺温度来看,三组实验的热危险性并没有因为工艺温度的改变而显著变化,通过这些量热数据可以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提供依据,对最终的反应工艺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如图2所示为实验中在波数为
3 000~650 cm -1
表2 反应中物质与其对应特征峰波数
Table 2 Reactant and corresponding wavenumber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Substance Wavenumber / cm -1
Group PTSC 1 379 O=S=O 2-Thiopheneethanol 2 085 —OH Thiophene Ester
1 950
C —O —S
图2 合成实验红外光谱
Fig.2 IR spectrum of synthesis experiment
第36卷第1期 罗 鹏等. 在线红外与量热技术联用分析噻吩酯合成反应过程 77
内收集的红外光谱图。为后续特征峰识别及数据分析方便,将溶剂甲苯的红外谱图从实验曲面中整体扣除。为联用在线红外和量热技术分析反应过程,将反应相关特征峰曲线和量热数据曲线进行同步对比,特征峰曲线图上所列的均是与反应过程相关度较高的强度变化。同时将实验过程中关键操作信息标记在图上,并与反应量热数据中实时反应放热热流和热转化率曲线同步对比,三组实验的对比如图3所示。需要指出的是,放热热流和热转化率曲线表征的是实际反应发生时的热量相关信息,由于实验前期和后期为反应体系的传热系数、比热容等参数标定,并不发生反应,故图3的放热信息中只有中间部分有曲线。
图3中的实时放热热流由式(1)计算可得,表示反应过程中实时的热量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反应剧烈程度。热转化率是累积放热量占总放热量的比例,实验中可以通过热转化率来表征反应进程。 0
50
100
150
200
250300350400450
0.0
0.20.40.60.8 5 6 7 8 9 10
雨水回用1 2 3 4
No 1 (a)-1
R e l a t i v e s t r e n g t h , %
Time / min
characteristic peak curve, cm
-1
1 379
旋转式清堵机2 085 1 950 1 644
50100150200
250300350400450
-505101520
No 1
(a)-2 exothermic information
H e a t f l o w / W
Time / min
heat flow
heat conversion
人体工程学椅子50
100
H e a t c o n v e r s i o n , %
050100150200
250300350400450
0.0
0.20.40.60.8 5 6 7 8 9 10
1 2 3 4
No 2 (b)-1
R e l a t i v e s t r e n g t h , %
Time / min
characteristic peak curve, cm
-1
1 379
2 085 1 950 1 644
50
汽车喷水电机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5152535
No 2
(b)-2 exothermic information
H e a t f l o w / W
Time / min
heat flow
heat conversion
50
100
H e a t c o n v e r s i o n , %
脑根
Time / min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5152535
No 3
(c)-2 exothermic information
H e a t f l o w / W
Time / min
heat flow
heat conversion
50
100
H e a t c o n v e r s i o n , %
图3 反应相关特征峰曲线和量热数据曲线同步对比
Fig.3 Synchronous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 peak curve and calorimetric data curve
1-add toluene; 2-add ptsc; 3-add 2-thiopheneethanol; 4-start temperature control experiment; 5-add catalyst; 6-add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7-feeding completed; 8-increase temperature; 9-reaction completed; 10-stop experiment
结合表2信息,2 085 cm -1峰强度降低代表噻吩乙醇不断被消耗,1 950 cm -1峰强度增加代表噻吩酯不断生成,1 379 cm -1为O=S=O 不对称伸缩振动,其峰强度降低是由其它峰强度随反应进行不断增
加导致其强度减弱。图3中特征峰1 644 cm -1,其相对强度随反应的进行发生明显变化,而1 644 cm -1未出现在噻吩酯纯谱中,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工艺主要副产物为水和氯化钠。通过分析水的红外光谱图,均在1 640 cm -1附近出峰,故推测1 644 cm -1对应物质为水。在量热标定阶段,空气中的水分会进入反应体系,使1 644 cm -1处峰强度缓慢增加,当反应开始时,其峰强度快速增加,随着反应进行,噻吩酯的特征峰越来越大。表4为三组实验不同反应阶段量热数据与红外数据比较结果。
表4 反应阶段量热与红外数据
Table 4 Calorimetry and IR data during reaction
Parameter Sodium hydroxide feeding Constant speed heating
No.1 No.2 No.3 No.1 No.2 No.3 Maximum heat flow /W 21.66 30.60 21.30 2.27 3.35 5.12 Heat conversion, % 97.64 95.62 90.12 100 100 100 Heat release / kJ 37.97 41.43 33.54 0.62 0.76 1.65 Main product (1 950 cm -1) relative strength, % 0.53 0.62 0.55 0.64 0.74 0.65 By -product (1644cm -1) relative strength, % 0.74 0.14 0.39 0.37 0.12 0.32 Main product maximum rate, %·min -1
0.018
0.045
0.014
对比分析图3中的三组放热信息曲线,其中放热热流差异显著,放热热流越大代表反应速率越大,即反应越剧烈。以主产物(1 950 cm -1)为例,通过图中曲线和表4可知,在氢氧化钠投料期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