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制备练习卷
A.酯经过水解反应可以生成醇(或酚)和羧酸
B.H2SO4、NaOH均可作酯的水解反应的催化剂
C.酯的酸性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D.酯的水解产物仍为有机物||,反应前后混合物始终分层
2.下列有关酯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醇与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
B.酯化反应和中和反应原理一样
C.酯化反应既属于取代反应||,也属于可逆反应
D.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去掉氢原子而醇去掉羟基
3.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增大反应速率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C.向试管a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D.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
5.在实验室制得1 mL乙酸乙酯后||,沿试管内壁加入0.5 mL紫石蕊试液||,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中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分两层||,石蕊层仍呈紫||,有机层呈无
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呈蓝、紫、红
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呈紫||,下层呈蓝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呈红、紫、蓝
6.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或实验装置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选项 | 实验器材或实验装置 | 相应实验 |
A | 托盘天平(附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配制一定体积1 mol·L−1的NaOH溶液实验 |
B泰尹网wiy5 | 滴定台(附滴定夹)、滴定管(酸式、碱式)、烧杯、胶头滴管 | 中和滴定实验 |
C | 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沸石、酒精灯(火柴)、烧杯[来源:1] | 实验室制备蒸馏水实验 | 配煤
D | |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
| | |
7.丙醇(C3H7OH)与戊酸(C4H7CO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可能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8.某品牌白酒中含有的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子式为C16H21防辐射口罩O4
B.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属于酯类||,可增加白酒的香味||,对人体无害
C.用邻苯二甲酸与丁醇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9.相同状况下||,1 mol CH3COOH分别与1 mol C2H518OH和1 mol C2H516OH发生酯化反应||,两者生成水的质量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不能判断
10.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等杂质||,提纯乙酸乙酯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剂a为NaOH溶液 B.操作①为分液
C.操作②和③均要使用分液漏斗 D.无水碳酸钠用于除去A中的乙酸
11.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能溶解在水中 B.X能发生加成、酯化反应
C.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X和苯 D.X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12.分子式为C7H12O4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种酸和一种醇||,且酸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有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13.苯丙酸诺龙是一种兴奋剂||,结构简式如图活动桌面||,下列有关苯丙酸诺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7H33O3
B.属于芳香烃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
D.1 mol苯丙酸诺龙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
14.某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1.4%||,则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4种 B.8种 C.12种 D.13种
15.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大试管A中配制反应混合液||;②按图甲所示连接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大试管5~10 min||;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导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图甲 图乙
已知乙醇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有关试剂的部分数据如下: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乙醇 | −117.3 | 78.5 | 0.789 |
乙酸 无线存储 | 16.6 | 117.9 | 1.05 |
乙酸乙酯 | −83.6 | 77.5 | 0.90 |
浓硫酸(98%) | | 338.0 | 1.84 |
| | | |
(1)配制反应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不必指出液体体积)||;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上述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其分层析出
D.加快乙酸乙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另一个原因是 。
(4)写出步骤③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5)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通过洗涤可除去的杂质是 (填名称)||;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填字母)。
A.P2O5 B.无水硫酸钠
C.碱石灰 D.NaOH固体
(6)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制取乙酸乙酯||,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 。
a.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反应温度
b.增加了分液漏斗||,能随时补充反应混合液
c.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d.反应容器容积大||,容纳反应物的量多
16.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实验条件下||,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mL−1) | 沸点(℃) | 溶解度(g/100 g水) |
正丁醇 | 74 | 0.800 | 118.0 | 9 |
冰醋酸 | 60 | 1.045 | 118.1 | 互溶 |
乙酸正丁酯 | 116 | 0.882 | 126.1 | 0.7 |
| | | | |
(一)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①在干燥的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 mL正丁醇、 8.2 mL 冰醋酸和2~3粒沸石||,再加入 3~4 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冷凝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二)产品的精制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 蒸馏水洗涤。有机层继续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至中性||,再用10 mL 蒸馏水洗涤||金属刷,最后将有机层转移至锥形瓶中||,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学科#网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 mL 圆底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5~127 ℃的馏分||,得11.6 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不断从分水器下端分出生成的水的目的是 ||;步骤①中判断反应基本完成的依据是 。
(2)产品的精制过程步骤②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 ||,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有机层的目的是 。
(3)步骤③的常压蒸馏||,需收集125~127 ℃的馏分||,对于沸点大于140 ℃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一般不用上述冷凝管而是用空气冷凝管||,可能原因是 。
(4)该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1)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再分别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只要不先加入浓硫酸均正确)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BC
(3)反应物中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大量反应物会随产物蒸发而损失
(4)试管B中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无油状液体||,可闻到水果香味||,下层为红液体||,振荡后颜变浅
(5)乙醇 B
(6)abc
16.【答案】(1)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 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
(2)洗掉大部分乙酸和硫酸 除去产品中残留的少量乙酸
(3)防止因温差过大||,冷凝管炸裂
(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