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编码技术

阅读: 评论:0

浅谈网络编码技术
作者:代 青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第26期
        摘要:传统的通信网络节点只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转发,扮演着转发器的角,但是根据网络信息流中的最大流最小割理论,没有理由仅让网络节点的功能局限于存储和转发。网络节点可以对多条输入链路上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的线性或非线性处理,然后再发送出去,在接收节点,通过相应的译码运算恢复出信源所发的信息。网络编码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产生的。文中首先讲述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网络编码在通信网络中的主要应用。在对网络编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于网络编码体现出的优缺点作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网络编码;吞吐量;P2P;网络安全雷击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6-7383-02
彩喷机        陶瓷颗粒
        1 网络编码概述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的R.W.Yeung和N.Cai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其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参与传输的节点,其输出边上传输的数据可以通过该点多条输入边上传输的数据的某种线性或非线性变换得到,而参与传输的所有节点对数据的变换应保证最终所有接收节点可以正确恢复出信源所发送的信息。
溶角蛋白酶
        网络编码的工作原理是把不同的信息转化成位数更小的“痕迹”,然后在目标节点进行演绎还原,这样就不必反复传输或者复制全部信息了。痕迹可以在多个中间节点间的多条路径上反复传递,然后再被送往最终的目的端点。它不需要额外的容量和路由—只需把信息的痕迹转换成位流即可,而这种转换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可以支持的。
       
        2 网络编码原理点头娃娃
       
桥架支撑架
        网络信息流的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对于已知的网络流图,信源S到信宿T的流量的最大值w等于其最小割的容量[1],即max flow(S,T)=min C(S,T)。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2:2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77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网络   编码   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