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树油盐酸奥替尼啶的纳米胶囊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阅读: 评论:0

shenh
文章编号:1006-3080(2020)05-0621-10DOI:  10.ki.1006-3080.20190625002
基于茶树油/盐酸奥替尼啶的纳米胶囊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和含义
邢    幸1,  康    宁2,  曾    天2,  徐云龙1
(1.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2. 上海微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摘要:以双吡啶胺类广谱抗菌药盐酸奥替尼啶(OCT, Octenidine·2HCl)为乳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 )为硅源,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包裹茶树油(TTO)的纳米二氧化硅胶囊SINC-OCT/TTO 。随后仅将乳化剂更换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 ),以同样的方法和配比制备包裹茶树油的纳米二氧化硅胶囊SINC-TTO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粒度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SINC-OCT/TTO 和 SINC-TTO 这两种纳米胶囊(SINCs)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并进行抗菌性能和释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纳米胶囊呈规整的空心球形结构并且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纳米胶囊的结构受乳化剂的种类影响,SINC-OCT/TTO 的流体力学直径、比表面积、包药量均大于SINC-TTO 。联合药敏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TO 与OCT 联用可以对金黄葡萄球菌起到协同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起到相加抗菌作用。纳米胶囊的抗菌实验结果证实SINC-OCT/TTO 的杀菌性能远高于SINC-TTO 。
关键词:茶树油;盐酸奥替尼啶;正硅酸乙酯;纳米胶囊;协同抗菌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细菌耐药性[1-2]的增加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非特异性作用模式且不产生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银、铜等金属粒子虽然杀菌能力强但细胞毒性大[3-4]。本文选用不产生耐药菌且细胞毒性低的茶树油(TTO)和盐酸奥替尼啶(OCT) 作为抗菌药。TTO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杀菌效果最强的天然抗菌剂之一,抗菌广谱、抗菌活性强、细胞毒性低。TTO 抗菌性依赖于其亲油性的碳氢结构对细菌细胞膜结构的破坏[5-6]。双子乳化剂OCT 是一种双吡啶胺类广谱抗菌药,它有两个相距较远且互不干扰的阳离子活性中心,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及更高的荷电特性,从而更易改变细胞壁原生质膜的渗透性以杀死细菌[7-8]。OCT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杀菌率为醋酸氯已定的3~10倍,并且不产生耐药性[9]。Hübner 等[10]在首次体外抗菌研究中证实OCT 和抗生素联用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不像醋酸氯已定一样产生拮抗作
用。Müller 等[11]通过比较9种常见抗菌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和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发现,在产生相同的杀菌效果时OCT 的浓度最低且细胞毒性最小。网页游戏开发技术
TTO 的缺点是易挥发、不稳定,其中的萜烯类有效成分易被氧化[12],高浓度时刺激伤口[13-14]。为了提高TTO 的稳定性、降低TTO 释放浓度、延长TTO 释放时间,本文将其包封于纳米二氧化硅胶囊中。纳米二氧化硅胶囊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载药量比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大3~5倍)、可控的尺寸 [15-1
6]、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17]。纳米胶囊还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保护药物不被外界环境破坏,增加挥发性油的稳定性等作用[18-20]。
本文研究TTO 与OCT 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作用,成功制备出一种同时具有TTO 和OCT 两种抗菌剂的纳米二氧化硅胶囊SINC-
收稿日期: 2019-06-25
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基金项目: 上海市纳米技术专项基金(11nm0500900);上海市学科带头人(B502)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项目(08DZ2230500)作者简介: 邢 幸(1989—),男,山东威海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E-mail :136****************通信联系人: 徐云龙,E-mail :*******************
旅游电商平台引用本文:  邢    幸, 康    宁, 曾    天, 等. 基于茶树油/盐酸奥替尼啶的纳米胶囊的制备及抗菌性能[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6(5):
621-630.罗汉果甜甙
Citation : XING Xing, KANG Ning, ZENG Tian, et al . 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Nanocapsules Based on Tea Tree Oil/Octenidine·2HCl[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6(5): 621-630.
Vol. 46  No. 5华 东 理 工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20-10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21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7:1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7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抗菌   胶囊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