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两部分,17小题(分“选择题12题12分”和“非选择题5题28分”),满分43分(考生得分大于或等于40分时按40分计入中考成绩)。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按摩文胸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N-14 F-19 Na-23 Al-27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下列古代发明创造或技术应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铜镜 B、活字印刷 C、司南使用 D、粮食酿醋
2、“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的是( )
A.为活跃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为解决清洁问题就地焚烧植物秸杆和垃圾
C.在泉池里洗衣服、戏水嬉戏,享受泉水之美橡胶软化油
胶囊模具D.多植树种花种草,建设口袋公园,搞好城市绿化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塞紧橡皮塞 B、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8
B.硫的元素符号为Si
C.最外层电子数目:硫>氧
D.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
5、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达本胺属于有机化合物
B.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共含有48个原子
D.西达本胺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
6、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图中的甲和丁属于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7、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选项 | 方法 | led防水灯串示例 |
A | 实验法 |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B ihu | 分类法 | 根据组成物质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C | 归纳法 |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
D | 类比法 |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
| | |
A、A B、B C、C D、D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B、证明呼出气体比呼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C、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
11、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12、实验室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 )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现在下列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
(2)若用B装置制气体,加入液体的位置在b处(填装置中的字母)。
(3)实验室用铁锈替代二氧化锰5%的双氧水溶液反应,发现也能快速产生气体,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铁锈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4)图二装置跟图一中B装置相比优点
14、工业上为了防止污染,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及少量含Zn的化合物) 炼铜时,将产生的废气、废液转换成工业原料,设计流程如图(假定每一步都完全反应)
(1)过滤中除烧杯、玻璃棒玻璃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漏斗。
(2)步骤①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去除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在这些反应中有红物质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 ,该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
(3)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该溶质是ZnSO4 (填化学式)。
(4)写出步骤④中SO3与水化合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SO3+Haoi测试2O=H2SO4 。
(5)操作②是用磁铁吸引,固体B在生活中常用作炼钢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等显稳定后,与标准比卡比对,读出pH
15、某淡黄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Na2CO3和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NaCl、H2O和O2。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的淡黄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无味的气体;
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 元素。你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
(2)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的成分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假设:
该气体是O2;该气体是H2。
请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假设正确(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
(3)根据实验b的现象,推测该实验中还可能生成
(4)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还可以通过 ,也能得出与(3)相同的结论。
16、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和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和O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
② |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
③ | 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 溶液的pH | pH约为12 |
| | |
【得出结论】
(1)由实验1、2可知,白固体中肯定有 过氧化钙、碳酸钙;
(2)实验2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BC (填字母序号)。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水
(3)根据实验3不能 (填“能”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
【反思交流】
(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 CaCO3(填化学式),原因是过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氧化钙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