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洋、银元、老银元辨别真伪

阅读: 评论:0

龙洋、银元、老银元辨别真伪
 (2012-06-07 17:47:00)

银元鉴定窍门
    银元在我国货币流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银元的真假直接影响到历朝历代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所以人们在使用银元的时都较为重视银元的真假。现介绍几个常用的行之有效的鉴定窍门。
    声音辨别法: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多的低成妥银元。声音低且嘶哑,周边不一致,肯定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假银元声音多为尖短而低闷。
    外形辨别法: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
    重量鉴定法: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
其重量也应在25.6克左右。凡是重量低于25.6克,成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就是伪造的,非真品。  洗版银元鉴定法:将正常银元用硝酸或硫酸将白银蚀去一层。其特点是图案模糊不清,边缘较薄,颜泛白(此明显不同于时间流通版)。而重量比正常银元轻13克。
    银元鉴定的正确方法
    2010-04-30 08:13
    银元鉴定,历来都是争论很大的地方。有人收了一辈子的银元,到头来还会收到假货。为什么?没有掌握到银元鉴定的真正方法。
    银元鉴定,没有人会告诉你正确方法的,为什么?我看有二个原因:一是有些有经验者,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说明,不能抓住要害;二是有些人是根本就不肯实话实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对收藏银元情有独钟,当然也掌握了独特的鉴定方法。我虽没有火眼金睛,但假银元若想在我眼前遛过,却也非易事。
    先介绍一下传统的鉴定方法:
    一、银元的成鉴定
    1、看泽
    真银元的成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量的银元,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低的银元或假银元,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元(整体)带微红,含黄铜的银元带微黄,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含铅银元带灰黑,含锌的银元带青灰。
    2、听音韵
    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但也有一些真银元经过火烧,猛摔有裂痕或长期受潮湿而造成声音反常。故听声音时必须细心、谨慎。
    3、用比重法测试
    ci524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次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或民国期间袁世凯头像、孙中山开国纪念币等,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6.31克左右,真银元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127;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
一氧化氮 笑气真银元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元比真银元轻2克至5克。
    二、银元的文物鉴定
    1、仿制品和后铸品
    银元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广大收藏爱好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收藏者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作为收藏者必须不断学习文物鉴别知识,积累经验,充实自己,逐步提高。
    银元的文物造伪,并不着重于在成上掺假,仿造品的成与真品相差不大,特别是机制仿造的成基本上与真品相似。在制作上,有些限于技术条件,银元仿制品的精美程度稍逊于真品。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结合来鉴定。首先要对真品有所了解和掌握,如银质的成、重量、大小,币文风格,字体形态,边齿的排列与间隔,图案细部的对称,总的要归纳出真品的整个特征,然后再去对照伪品。而伪品不管制假者制币技术多么高明,制作过程多么细致、精密,包装多么逼真,也是不可能达到真品那样图文流畅,字体优美,看起来那样赏心悦目。总是存在着文字笔划生硬,字体臃肿拙劣,满文呆滞、粗壮而失调,英文字母不规整、排列不齐、字边还附有毛齿。银元齿边之间的齿隙有宽有窄,齿身浮浅。龙版银元的龙体立体感差,龙眼无神,龙纹臃肿,龙鳞扁平,龙身与龙鳞分离。
    仿制品和后铸品银元,从普通型到珍稀型在钱币市场上发现几百种,并且交易比较活跃。
假如掌握了鉴别真伪的知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银元,鉴别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改刻品
    钱商为了牟取暴利,把普通银币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镶拼技汉。像湖北省光绪元宝本省一元币,存世量稀少,伪造者利用常见的普通币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来改刻,刮去背面的长花星,镶嵌上用银片制成的本省两字,普通币摇身一变,陡然成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稀品。但是,只要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看本省两字及周围,就很容易发现镶嵌上去的痕迹。或再用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真币同改刻币相比较,漏洞就暴露出来了。
    湖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这种银元是极其珍贵的试制币,现存世量极少,伪造者把湖北光绪元宝的湖北两字刮去,用银片镶嵌上湖南两字,把一枚极其普通的银元,变成了稀世珍宝。
    改刻的银币种类很多,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一元的,还有半元的,还有专门改刻年份的。像江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把甲辰年改刻成癸印、戊戌年。英国贸易币在香港流通的俗称站洋的银元,1911年的是枚普通币,1921年的是当今世界仅存六枚的珍稀币,
伪造者把1911年改刻成1921年。
    3、戏作品和臆造品
    清末和民国初期,造币工厂的生产任务并不饱满,生产时续时停,加上厂里的管理制度不严,有些职工在停工时戏作了一些银币,用不同的钢模正背二面合成另一种异品银币。或用同一种正面银模合成异品银币,像民国3年的袁世凯头像,&127;正背二面都是头像,就是用正面钢模合成的。影响最大的是高帽袁世凯大飞龙币,正面采用袁世凯共和纪念币,背面采用新雕的大飞龙钢模,合成后成了赫赫有名而又很稀少的大飞龙银元。其它还有大清一元、北洋一元等很多戏作品银币。
    看到这,你头痛没有?哪一点才是要害?不得而知。
    有哪些类型?
    以前出现过的假银元形式:
    120世纪70年代末的假银元,此币工艺粗糙,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
    2、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假银元,此币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
黄,这两种已基本退出市场。
    3、面世于10年前左右的假银元,颜黑亮,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
    4、近期的假银元,寡白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以上4种材料均不是真银压制,真银压制的最难识别,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包浆。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清朝及民国时的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
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
    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看颜。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
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首饰焊接    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就是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
实行一票否决制。俗话说:七绿、八黑、九五白。滴上硝酸,如果发绿,则只有七成银,如果发黑,则只有八成银,如果发白,恭喜你,你手头的银元是真家伙!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6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传统的鉴定方法:
    听音韵。老银元用手指托其中心点,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好比男高音。而一些新制的假银元,即便为全银打造,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犹如女高音。一些铜、锌量高的假银元声或音脆而响或音质呆滞而没有转音。但要注意因某种原因,一些经火烧、或受盐碱等地理环境所影响的真银元,也会出现音质低哑或成哑版现象。这就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测比重。白银的比重低于黄金、白金,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一般重量都在26.5克至27克之间,库平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7.31克,真银元的误差小。只要用同等体积的真银元与假银元进行比较,真假立现。
    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齿边深且有序,一定要看清楚每个细部,最好是用20倍放大镜,观察其币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砂眼,图像细微处是否缺失或被改动,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另外,很多假银元都是翻砂制作的,如遇到文字、图案模糊,质地又偏轻的要当心。
    查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自然生成的磨损擦划痕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
    这些花里胡哨的真假银元及真假银元的鉴定方法,看完难免会让人发笑,这银元,到底谁的鉴定才是真正有效的啊?
    我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三点:
    一是银,只要是真银元,不论包浆如何,不论是老生坑还是新坑,或是传世品,只要银对路,是机制而不是翻沙的,就是真银元!
    二是银元的厚薄大小对路,不论有无使用痕迹(正常情况都有痕迹的),齿边匀称,就是真银元!
    三是重量对路,就是真银元。
    概述一下:银正,厚薄大小正确,重量在2627之间(库平七钱二分),恭喜你,你收到的是真银元。
    不合标准的银元是指银元的重量、含银量、图案等不符合规定,但其本质或大部分仍是银的,不属假货,这里仅指不符标准而言。
    1、私版:系指私人铸造和造币厂营私舞弊铸造的含银量低于84%的银元。袁头、孙头、龙洋均有,还有站人银元等。其共同点是:声音尖而高,质量低劣,但程度各不相同,按特征及版别分述如下:
    1)、袁头私版: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 袁像较粗,轮廓较大,目光向上,胡须长,鼻洼深,鼻梁坍陷,徽章明显,字体软弱无力,音发尖,背面嘉禾较粗。
    b、袁头眼上双线太直,形如三角(俗称睁眼),眼皮为较明显的双线,真的银元也是双层,但相连。真水塔控制器?quot;"字内""下边两点不相连,假的""字下边两点相连。私版背面嘉禾穗生硬凸出较高。
    c 袁头头发较长,肩章较大且太正,角星明显,"中华"两字直笔太粗,剖开为白,点硝酸冒绿。
    d 体薄,声哑、低,耳朵大,体积小,重量轻。成在65%左右。
    此类银元以"民国三年"为多。
    2)、孙头开国纪念币私版:
    比正常银元小一圈,图象模糊,字迹不清,成60%--70%
    3)、孙头银元私版:
    私版边缘突出不均,孙像模糊,背面波浪与船身之细纹尤为模糊,声音尖而有钢声,成
80%
    4)、龙洋私版:
    龙纹粗糙,字体不同。此种私版较少,有时发现铜板、铅板镀银,其龙纹更显粗俗,很易辨认。
    2 轻头
    1)、洗版:
    奸商贪图微利,往往将造币厂银元用硫酸或硝酸加以腐蚀,偷去一些银质,使银元声音发散,版面模糊。次类银币以袁头、鹰洋(墨西哥)银元较多,其他版别亦均有,重量轻1克到3克不等。有的边缘显薄,有疑时可称量。但也有"原轻""出厂轻"的孙中山船洋,其本身并非药水洗刷,只是原坯比较轻,重量不合标准。
    2)、锉边:
    弹性夹头将正常银元之齿锉下,另锉出齿痕,即窃去白银一部分。因此,银元形状缩小,边齿不齐,重量减轻,一般缺少1~2克。特点是:周边之齿纹深浅、长短不规则。为防止混入,可把银元鉴别后在柜台上竖直与同版银元滚比,发现小一圈,经过称重即可确定。锉边者以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袁头较多,各类版别均有。鉴定此类银元以目三通截止阀
力为主。
    3 錾字与凿眼
    錾字是商人作暗记所为,凿眼是持币者以银元作为饰物佩挂或作其他用途所为,,前者重量未变,后者重量已不足。
    4 闷版:
    亦称哑版,音低,除私版鹰洋外,一般银元猛力击之也易变哑,加火烤后即能回音。
    5 挖挂:
    有的因为原币损坏,用其他金属修补;也有故意在银元的正面或反面,非直视的地方挖去小部分白银,补上其他金属,企图鱼目混珠;更有甚者是把正常银元挖空内部白银以黄铜或紫铜填补。鉴定此类银元主要是听声音、掂重量,版面形式一般很少有破绽,可用戥子称重量,轻在1克以上者,即可将银元竖直用小锒头轻砸其边缘,会发现裂缝,再用化学盐水鉴定即可确定优劣。灌铅、锡版等作假银元亦用此发鉴定。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4:5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7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银元   银币   声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