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
摘要接地线夹:随着汽车加速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绿化方向发展,对于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需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保障。为此,加快传统交通管理业态转型升级、数字化重塑道路交通空间要素、赋能提质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的影响。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管理业态;影响
引言
交通运输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交通安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切入点和驱动力,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出行服务,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因此,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将在基础设施、城市平台、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最大化的协同。
电动卷帘门结构图
1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新技术支持人口出行的全息感知
传统交通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大概预估交通管理情况,并分析造成相关现状造成的原因,由于缺乏精确的数据,在过去分析相关原因式,其分析结果并不精准,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浮动车、手机、IC卡以及遥感影像技术使得交通管理人员能够实时获取路面信息情况,甚至能够获取驾驶人员以及居民出行个性化数据,并建立大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导致城市交通管理及服务出现问题的内在原因。 1.2新技术催生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新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型出行方式,在过去城市交通除了私家车出行之外,主要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然而公共交通并不能够精准地照顾到每一位居民的出行,而新技术融合下的共享出行模式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共享出行能够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为居民提供更良好的出行服务和体验[1]。
2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的影响
2.1道路通行能力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更加准确感知周边交通环境数据,人与车、车与车、车与道路设施之间通信使得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保持更小距离和更适宜的速度,车道有望划分得更精细;车辆运行数据将汇入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平台,智能分析各条道路的拥堵情况,然后以实时数据通信引导车流在路网上的合理分布与流向,使道路通行更有效率,避免交通拥堵,降低拥堵导致的能源消耗[2]。
2.2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有所减少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90%以上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失误或者主观故意所致,如酒驾、路怒等。而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可以根据不同交通状况采取最优化的决策方案,防止对驾驶行为产生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驾驶失误带来的交通事故和伤亡。
2.3车辆行驶监管和安全性能检测模式创新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初期,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传感器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发
展,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发生识别失误、决策失误、操纵失误等问题,必要时应当有第三方监管机构介入行车数据和车辆驾驶安全性鉴定。在摄像头、雷达等传感装置辅助数据抓取和车联网数据交换下,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传统车辆。因此需要引入区块链技术,每辆车所有的行车数据按时间顺序形成私有区块链,定时把区块头数据(含当前区块号、哈希值、时间戳等基本信息)上传给认证的第三方监管机构。
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策略
弹簧绳>冷却塔平衡管
3.1构建社会化管控新格局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仅仅依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可能彻底实现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管理与服务、教育与处罚、执法与宣传等方式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这就需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核心目标的引领下,各级政府承担起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政府各部门承担交通安全管理不同环节和步骤的具体管理责任,社会各行业承担起交通安全管理不同阶段和内容的具体服务责任,机动车驾驶人和各类交通参与者承担起交通安全管理不同行为和各类事故的个体责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责任体系[3]。
3.2深度整合各行业、各领域数据资源
通过构建完善、健全的交通数据库,强化与交通运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及各大互联网企业的沟通协作,深度整合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池”,形成交通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一是整合运管、租赁、商场、酒店等运营车辆的登记信息、车辆驾驶人、车辆行驶路线、时间及公共场所车辆容量等数据信息;二是整合城市建设部门辖区主干道、农村公路里程、路面宽度、隧道、桥梁、交通标志等道路交通信息;三是整合、微博、各大门户网站等各类道路交通数据信息;四是整合医疗、金融、教育等部门数据,密切部门、单位间的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共建;五是整合各警种之间的数据信息。
3.3智能网联将和车本身结合
第一,智能网联业务和车辆CAN总线信息融合。例如,车辆打紧急双闪信息,可以通过CAN总线给到车载终端OBU,与其它车辆之间实现信息交互。第二,智能网联业务作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输入源之一,与车辆多传感器融合的输入源一起,供自动驾驶车辆决策和控制使用。例如,红绿灯信号机信息通过RSU推送给车载终端OBU,可以作为自动驾
驶重要的输入源之一,和车辆摄像头识别的红绿灯信息进行融合决策,供自动驾驶车辆控制使用。对于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来说,智能网联可以从多方位赋能,红绿灯信息推送、超视距信息推送、鬼探头等典型场景应对、提供安全冗余、降低单车智能成本等[4]。
3.4交管信息数据的深度融合
高压灌注机伴随着交管信息化数据平台以及路面监控设施发展,从省级层面来讲,在建设相关平台、卡口等设施设备时,应规范每个交通管理平台的统一化、标准化建设,统一接口,统一使用规定,实现从路面硬件到信息分析软件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和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标准化及兼容性,进一步推动各类数据信息的深度汇聚和融合。
3.5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和信息安全
2G时代中,通信在汽车应用中主要是SOS语音救援和语音导航等基础语音服务,车内各大系统主要是以相对独立的机械件为主。在3G/4G时代,通信在汽车中满足用户的智能导航和车内娱乐等功能的基础上,与车内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和传动系统相结合,实现了辅助驾驶、远程车辆控制和人车信息交互。到5G时代,通信网络将与车内系统及元
器件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高精地图、精确定位等更高效协同形成强大的感知系统,通过结合车内域控制芯片的算法与云端网络的算力能力协同进行决策控制,再由刹车、油门、电子稳定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等执行系统负责实施,逐步实现更高级的辅助驾驶,未来将达成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在宏观政策指引方面,陆续推出相关文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有序发展。现阶段,国外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存在驾驶辅助系统,充分显示出智能网联汽车所具有的安全性。目前,有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减轻自动驾驶汽车碰撞的轨迹规划方法,希望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再添助力。
参考文献:
[1]周运彬,郑文青.城市道路地下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J].地矿测绘(2630-4732),2019,002(004):P.30-32.
[2]商兆涛,尹志凯,张红彬等.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研究[J].河南科学,2020,03
8(005):740-748.
[3]王长君.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要避免成为工程技术的巨人、科学精神的侏儒[J].交通言究社,2021,01.
[4]蔡岗.解读《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J].交通言究社,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