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阅读: 评论:0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
慧交通系统集成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 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 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 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 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无烟抛光剂.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
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海水防腐涂料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 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 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 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
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 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 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 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智能防盗窗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 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 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 进行定期维护。
空调温度控制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 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 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 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 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 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的有效连接、快速通信和信息共享通道。构建城市轨道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为巡 检数据采集传输以及视频监控管理提供安全通畅的网络系统支撑。
(3)数据层
数据层是城市轨道信息系统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各类监测数据、巡 检信息等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层关键是系统数据中心,它应当是一个“集中一分 布式”的开放系统,主要包括各类项目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和监测数据,实现 信息集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存储管理和信息共享的功能,支持各业务应用 系统的运行。
(4)应用支撑层
主要包括数据集成平台和安全平台,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异构信息的集成、数 据同步、数据交换、数据统一管理和发布,应用支撑层全面支持未来的异构信息 系统快速集成和整合;安全平台解决统一用户管理、CA身份认证、信息加密传 输等安全问题。
安全平台主要解决统一用户管理、CA身份认证、信息加密传输等安全 问题。同时安全平台统一整个网络的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手段,如病毒防治、入 侵检测、漏洞扫面等。
(5)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基于应用支撑层的综合多个异构数据源的综合应用系统和专业 应用系统。
(6)服务渠道层
包括供内部访问的内网业务门户和供外部访问的外部门户网站,所有 应用系统全部整合在一个架构中,基于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安全平台、各种专 业数据库,实现单点登录、个性化配置、统一身份认证、协同办公。
4.信息系统建设
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围绕广州市地下铁道线网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各项整 体业务需求进行多条相关线路的统筹考虑。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 在信息化建设统一建设规划指导下,各项应用业务的核心信息化平台应坚持统一 平台的建设原则。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中央核心设备和应用软件上应以业务需 求功能为单位,采用模块化和可扩展性设计,分批分期分线逐步组织实施。
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的周期性分析,每月对城 市轨道已运营线网的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及汇总,每月上报分 析月报,通过巡检数据和设施状态、参数等数据类报表可掌握、分析设施运行情 况,缺陷分析。
2)定期反馈监测单位基准网检核的执行情况,定期督促检查各监测单位 是否进行基准网的检核工作,并上报执行情况。
4.1.数据搜集、整理及录入功能
本系统具有开放性的、多方位的信息录入平台,提供界面交互、文件数据导 入和PDA数据
导入三种信息录入方式,录入内容除了监测数据外,还包含工程进 度、工程概况、施工步骤、天气状况等外界条件,实现时间、工况、施工、天气、 监测数据等多维数据的录入和保存。
(1)历史变形监测成果输入、整理与存档
系统将做好对监测资料进行汇集、审核、整理、编排工作,使之集中化、系 统化、规格化和图表化,并刊印成册,便于应用分析,方便对监测数据的分析、 决策和反馈。
历史数据搜集:定向扬声器
搜集城市轨道各线路的历史监测数据,另外,为了使存档信息更加全面,本 系统支持多维信息的输入,实现隧道内外工况、天气、施工进度、监测断面、位 移变形的一一对应,以有利于监测数据的分析,详细包含以下资料:
隧道基础信息数据库:隧道内部的结构形式、病害调查的监测结果、典 型病害照片等。
监测信息数据库:城市轨道常规定期监测点位置及项目、变形量及变形 速率等历史监测信息;外部施工项目的地铁保护专项监测信息,包括隧
alo道内部地铁保护监测起止时间、使用仪器、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及图形 等资料
隧道外施工项目基础信息数据库:隧道外部施工项目的工程概况、施工 进度安排、现场照片等信息
历史数据录入与存档:
针对历史变形监测成果的建档和存档,由于数据量庞大,数据格式繁杂多样、 监测内容差异较大等问题,都会为建档和存档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项目组拟建 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系统应以计算机系统的快速输入 和处理优势依托,通过编制整理输入、分类储存的内置程序及可视化操作界面完 成此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此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对隧道结构安全影响因素的规律性分析有 重要参考意义的参数。
根据确定的参数确定建档的类别,将系统的输入端按各参数类别分为不 同的板块,每个板块设定固定的输入格式和输出路径。
将城市轨道所有的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格式的调整,各工点、各监测单位 保持统一
系统将统一格式后的数据分各个模块进行自动调用,系统自动进行分类 存储。
(2)当前监测数据输入、整理与存档
在系统建立以后,应为各个参与地铁保护的监测单位提供监测数据上传端 □,监测单位按照既定频率上传监测数据和电子版报告、定期进行基准网校核, 保证系统数据实时更新、实时反馈,通过将各个监测单位也纳入系统来实现城市 轨道保护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的目标,本系统要求各监测单 位对使用仪器、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精度等项目信息进行登记,监测完成 后要求监测单位在12小时内上传监测原始数据、24小时内上传监测电子版报告 (含变化曲线信息)。本系统将要求各监测单位上传的文件格式必须是由仪器直 接导出转换得来并且人工无法修改的文件,系统以上传此文件的频率来判断监测 频率是否足够,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有效。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1:4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7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系统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