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

阅读: 评论:0

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
隔爆灯指导老师:肖常磊                                实验评分:
同组成员:曾丹瑜 20132401067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内容。其最佳效果是反应后能在试管底部附着一层光亮的铜镜。但由于实验条件控制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因时间所限,只能将反应的中间产物——砖红的氧化亚铜误作金属铜展示给学生。师专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课堂上也常常不能得到附着在试管底部的铜镜,而是粉末状、砖红的氧化亚铜。如何在课堂上能快捷、成功地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呢?笔者将就影响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最大的因素——氧化铜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作一研讨。
二、爆破片问题的解决设想
分析: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未能直接得到光亮的铜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氧化铜为固体粉末,与氢气反应,反应需在固相、气相两相间进行,难度较大;二,铜的状态是粉末状,细小颗粒因吸光较多而观察不到铜单质的光亮颜;三,氧化铜粉末量较多,难于被完全还原成铜,大部分被还原成氧化亚铜,铜单质含量较低,故主要呈氧化亚铜的砖红。
、实验时间较长,不利于中学课堂演示。猜想:氢气还原氧化铜,氧化铜粉末堆积,中间的氧化铜与氢气接触不完全,导致反应速率慢,所需时间长。
解决设想:
1、 锌粒的选择: 不宜用纯锌,因为纯锌与酸的反应速度较慢,相同质量的锌粒,圆粒的锌跟酸接触的面积要小于不规则形状的锌粒。所以最好选用纯度不高、形状不规则的锌粒。
2、 稀硫酸的浓度: 实验表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若用稀硫酸制备氢气,硫酸的浓度以 20%或3mol·L-1为宜。低于这个浓度,反应速度太慢;高于这个浓度,锌粒会钝化,反应速度也慢。若用盐酸,浓度以5mol·L-1为宜。
3、 氢气的净化: 锌和稀硫酸作用后,气体中会含有少量水分,会影响实验效果,应除去。所以,应将制得的氢气通过干燥剂氯化钙,便可得到较纯净的氢气。
4、 氧化铜的用量及使用方法: 实验表明,氧化铜用量以涂抹在试管中形成一圈薄层为宜。太少,产生的铜镜面积太小;太多,产生铜镜需要的时间太长,不宜在课堂上演示。氧化铜可选用市售的氧化铜粉末,也可加热分解硝酸铜和氢氧化铜来制备。
三、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装置图
准备工作:
按照装置图安装好启普发生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往启普发生器内加入约15g锌粒,注意不要让锌粒漏到半球体中。为此,可在球体与半球体之间加一带小孔的橡皮圈。在球形漏斗中加入250mL 1:4的硫酸溶液(往硫酸溶液中滴加几滴2mol/L硫酸铜溶液),待用。 
干燥管内置满干燥剂。先在球内出气口铺置一层脱脂棉,然后置入干燥剂(如氯化钙等),不要压实,再塞一层脱脂棉。 
(一)方案一
直接涂抹市售的氧化铜:事先在氧化铜粉末中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用玻璃棒使之均匀地、薄薄地紧附于试管底部内壁,通入验纯后的氢气,加热,5分钟后有铜镜产生。加热时要不停地移动,以免试管炸裂。此法虽然得到铜镜时间较长,但使糊状氧化铜均匀分布于试管底部易于控制。
将氧化铜粉末用水稀释成糊状,用玻璃棒蘸取糊状的氧化铜,直接在试管内壁上涂约占试管长度1/4的氧化铜涂层一周,晾干。
膜分离装置经过纯化的氢气通入涂有氧化铜的试管内,待排尽试管中空气后,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外壁,加热过程中缓慢转动试管。 频率补偿电路
(二)方案二
加热硝酸铜制取氧化铜:取约 5ml 硝酸铜饱和液,加热使硝酸铜分解生成黑氧化铜。冷却,由于加热硝酸铜分解制得的氧化铜活性极好,所以通入氢气后加热2分钟后,新鲜的氧化铜便被还原成铜,铜镜在试管底部形成。此法铜镜产生得快,现象明显。但若将整个实验过程全部在课堂上完成,时间不够,且反应产生的 NO2气体对学生伤害很大。所以最好在课前就将硝酸铜加热分解制得氧化铜,这样一则可以节省时间,二则可避免分解硝酸铜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在课堂上排放。
 
用硝酸铜自制氧化铜。向洁净试管中滴入2~3滴饱和硝酸铜溶液(或加入少量研细的硝酸铜晶体)边加热边稍稍转动,使硝酸铜均匀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继续加热。由于硝酸铜分解,在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黑的氧化铜。
开启启普发生器处的止水夹,制取氢气。氢气进入小试管,估计小试管内空气排尽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可得到光亮的铜镜。 当氧化铜完全被还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冷却,然后停止通入氢气。
(三)方案三
加热分解氢氧化铜制备氧化铜:取2ml硫酸铜饱和液与4ml氢氧化钠饱和液作用,将产生的混浊液离心分离后,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分离后的氢氧化铜糊状物,在试管内壁底部涂成一均匀薄环,加热,待蓝的氢氧化铜变为新鲜的、高活性的氧化铜后,冷却通入氢气后加热,2 分钟后光亮的铜环便在试管底部形成。此法产生铜镜时间短、效果好又没污染,但整个实验繁琐,课堂上不能完成,最好在课前将氧化铜预先制好。 以上试剂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产生有效而强大的氢气流和在试管底部形式一均匀的氧化铜薄层。只要这两种条件具备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铜镜就能快速地形成。
用氢氧化铜自制氧化铜。向洁净试管中涂抹一层糊状氢氧化铜薄层边加热边稍稍转动,使氢氧化铜均匀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继续加热。
开启启普发生器处的止水夹,制取氢气。氢气进入小试管,估计小试管内空气排尽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可得到光亮的铜镜。 当氧化铜完全被还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冷却,然后停止通入氢气。
四、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装置
       
方案一 氧化铜糊状物涂层          方案二 硝酸铜制备氧化铜
       
方案三 未离心糊状氢氧化铜      方案三 离心后下层糊状氢氧化铜
直接加热糊状氧化铜
破碎机锤头铸造工艺
普通注塑机射咀头加热硝酸铜制取氧化铜
加热硝酸铜制得的氧化铜
五、相关问题探讨
、由实验结果可知,本次进行的氢气还原氧化铜改进实验取得较满意效果。
首先,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单质,出现铜镜,实验现象明显,且反应速率快,用时短,实验成功率高,用水湿润的氧化铜做涂层制得铜镜成功率几乎为百分百,便于在中学课堂上演示实验并取得成功。其次,氧化铜用量少,极大地减少了实验药品的浪费。最后,由于去除氢气除杂纯化装置后,得到的铜镜与经过纯化步骤所得铜镜无明显差别。故以后进行此实验可去除氢气纯化步骤,简化实验装置。

本文发布于:2023-05-20 13:3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65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化铜   氢气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