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贵州磷矿及磷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阅读: 评论:0

贵州磷矿资源情况
贵州省独特的地址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矿种较多,成矿地质条件好,其中特矿产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现122种矿产资源,矿床、矿点3000余处。已探明有储量的有76种,有41种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其中28种矿产居1至5位,21种矿产居前3位。有金属与贵金属已发现和探明有储量的有汞、铝、锑、铅、锌、铜、钨、钼、钒、镁、金、银等,为全国十大有金属产区之一。汞、铝、磷、煤、锰、锑、金矿产资源,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突出,被誉为贵州矿产的“七仙女”。
体验台贵州省磷矿资源丰富,是优势矿种之一,它主要产于震旦系和寒武系,矿床类型为沉积型矿床;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分为条带状磷块岩、致密状磷块岩、碎屑状磷块岩;根据矿石工业类型划分为:硅质磷块岩矿石、硅钙(镁)质磷块岩石、钙(镁)质磷块岩矿石、未分类型磷块岩矿石和磷灰质岩矿石五种类型。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单矿种省级汇总要求》,结合贵州磷矿资源分布特征大概划分了四个矿集区:开阳——息烽矿集区、瓮安——福泉矿集区、织金——清镇矿集区、铜仁——松桃矿集区。
(一)开阳——息烽矿集区
开阳——息烽矿集区由15个核查矿区组成,大型矿区5个,中型矿区6个,小型矿区4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4亿吨,约占全省总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2.26%,保有资源储量4.3亿吨,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3.7亿吨,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0.6亿吨,累计消耗资源储量1.0亿吨。矿集区矿石质量好,品位高,勘查程度高,大中型规模优势突出。
(二)瓮安——福泉矿集区
由8个核查矿区组成,大型矿区4个,中型矿区2个,小型矿区2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1亿吨,约占全省总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保有资源储量8.2亿吨,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2.7亿吨,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5.5亿吨,累计消耗资源储量0.8亿吨。矿集区矿石质量好,品位高,大中型规模优势突出。
(三)织金——清镇矿集区
公交车李娟
由6个核查矿区组成,大型矿区1个,中型矿区2个,小型矿区3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2亿吨,约占全省总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3425千吨,未占用保有资
源储量9.2亿吨,累计消耗资源储量1253千吨。矿集区资源储量大,质量较好,品位较高,勘察程度较低,伴生矿产有稀土和乙矿,目前半生矿产选冶技术尚未解决。
(四)铜仁——松桃矿集区
由8个核查矿区组成,其中中型矿区1个,小型矿区7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13千吨,约占全省总累计查明资源储量0.38%,保有资源储量9006千吨,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05千吨,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8901千吨,累计消耗资源储量7千吨。矿集区资源储量少,矿石质量及品位较差,勘察程度低。
    贵州是磷矿大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矿产优势,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磷矿资源对贵州工业强省意见重大。四大矿集区累计查明矿石量占全省磷矿资源的99%,其中开阳——息烽、瓮安——福泉地区地质勘查程度较高,矿石质量好,品味高,资源储量大,可以做为重点开发利用去,建议加大投入资金对伴生矿产碘进行综合利用研究,减少伴生矿产的流失;织金——清镇地区地质勘查程度较高,矿石质量比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稍差,品味在20%-25%左右,资源储量大,伴有大量稀土和乙元素,建议研究解决稀土选冶问题,提高综合利用程度;铜仁——松桃地区地质勘查程度低,矿石质量较差,品味低,
矿体厚度小,不利于目前开发利用,可做远景开发区,做进一步的地址勘查工作。
贵州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磷化工产业起步于1958 年,历经50 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磷肥、磷复肥、黄磷及其下游产品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据统计,2010 年全省磷化工主营行业销售收入已达300 亿元以上,比“九五”末期的9.6亿元增长约32 倍;磷化工产量(不含磷矿) 折纯量250 万吨,比“九五”期末12.6 万吨 增长20 倍;生产能力(折纯量) 358 万吨,比“九五”末期27万吨 增长13.25 倍。全省现有磷化工生产企业100多家,生产磷及磷化工产品30 余种。“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磷及磷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奠定了进一步做精做强的产业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磷化工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具有一定规模
截至2011 年底,贵州省磷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00 亿元,磷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全省化学工业的66%。贵州省高浓度磷复肥和黄磷的生产技术、装置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在国内已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同行业中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0年,磷肥产量P2O5 21
6.3 万吨,其中磷铵等高浓度磷复肥191.7 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黄磷产能44万吨,产量17.5 万吨,居全国第二。瓮福(集团)公司、贵州开磷(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已经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初步形成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产业链相连接的磷化工产业带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磷化工产业在资源富集区域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息烽-开阳-瓮福磷化工产业带。三大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均分布在这个产业带内,并发挥着产业聚集的作用,推动了产业创新,不断延长产业链,使磷化工产业向精深方向发展。
磷化工产品开始由初级产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磷化工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20 世纪80 年代,贵州省磷化工产品只有磷矿石、磷矿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黄磷等少数几个磷的初级加工产品。如今磷化工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10 万吨/a 级净化磷酸、2 万吨/a 级无水氟化氢(废气回收)已建成投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能力在国
内业界处于领先地位。深加工产品得到了发展,品种增加到30 余个;高浓度磷肥从无到有,现占全省磷肥比例已超过88%,磷铵生产能力及产量在全国排位第二,并且获得本行业仅有的两块中国名牌。开磷(集团)井下采矿技术及数字化水平,瓮福总公司露天采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浮选剂选矿、磷矿浆管道化输送、大型湿法磷酸生产装置国产化、磷酸二铵联产料浆法磷酸一铵等创新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产品市场占有率、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加强
贵州省磷化工年生产能力已达358 万吨(以P2O5 计)。瓮福总公司、开磷(集团) 已建设成为集矿、肥、化工于一体,生产工艺先进,装置上规模,技术创新上水平,成本、营销具有强势竞争能力的磷化工企业。
已走出原来部门化工的小范畴,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发展磷化工的好势头
rc延时电路
近10 年来,通过体制与机制方面的改革,贵州省磷化工的发展已经打破了行业界限。社会资金积极涉足磷化工产业,投资渠道多元化,经济成分多样化,既有国有独资,又有多方参股的股份制,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省外的一些大公司、大集团都积极参与贵州省磷化工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给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初步成果
磷矿中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瓮福已建成2 万吨/a 无水氟化氢、100 t/a 提碘装置及磷石膏生产建材产品等。开磷集团利用磷石膏回填矿井和多功能磷石膏砌块、10 亿块/a耐水磷石膏砖等项目均已投产;回收磷矿中氟生产无水氟化氢新工艺1 000 t/a 的中试装置完成试验。
黄磷尾气利用。开阳磷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净化,提纯CO,再羰基合成甲酸甲酯,甲酸甲酯水解精馏制得高品质甲酸,其装置是世界上首套2 万吨/a 黄磷尾气制甲酸的工业化装置。贵州青利和开阳县磷化工公司7 万吨/a 和3 万吨/a 甲酸钠已建成投产,国华天鑫黄磷尾气羰基合成草酸酯、惠水磷酸盐厂利用黄磷尾气生产1 万吨/a甲酸联产2.5 万吨/a 六偏磷酸钠、开阳新强磷化公司5 000 t/a 甲酰胺及黔能天和集团黄磷尾气发电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为黄磷尾气高效利用开创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8.2.6.3黄磷炉渣利用。贵州安达磷化工公司1 亿块/a磷渣砖、国华天成10 万吨 /a磷渣微粉、国华天鑫加汽混凝土、开阳紫江公司120 万吨 /a磷渣水泥、瓮福磷业公司微晶玻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或在建设中。
贵州省磷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虽有瓮福、开磷、西洋等大型企业,但低浓度磷肥仍呈现小而散、集中度低的特征。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比重仍过大,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消耗大,能耗高,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发展相对迟缓。
三是磷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开采及合理利用任重道远,磷资源后备储量不足,资源勘探力度亟待加强。
四是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投入不足,大量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五是“三废”治理率还较低,污染仍然严重,实现环境和谐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六是湿法磷化工过分依赖进口硫黄,限制了磷化工的发展。
贵州省磷化工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发展思路
煅后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磷化工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是:有序开发磷矿资源,做强做精磷复肥,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磷化工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在做强以磷铵为代表的高浓度磷复肥的同时,积极发展智能型、功能性控/ 缓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新肥种,把贵州省建成国内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特大型高浓度磷复肥基地;黄磷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磷电联营方案,加强加快行业整合;以具规模上水平的净化湿法磷酸、黄磷为平台,发展精细磷制品及精细磷酸盐产品,有效提高磷资源产出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造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展黄磷尾气、炉渣和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把贵州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实现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重点
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配置磷矿资源,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
加大磷矿资源的地质勘探力度,寻新矿点,扩大后备储量,提高勘查深度,增加基础储量。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矿的监管力度,坚决制止无证开采和越权开采,坚持大矿大开,科学开采,保护与合理利用优质磷矿资源,实现地方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政府推动、注重实效”的原则,以贵州磷化工产业带为轴心,鼓励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整合资源,实现磷矿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开采。

本文发布于:2023-05-20 10:3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6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   化工   发展   产业   储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