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问题的处理

阅读: 评论: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工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工业企业。:当前我国的化工领域在生产工艺的改进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行业也高度关注节能降耗以及环境保护问题,减少化工生产中的废水排放,积极推动行业的绿发展已成必然。实践表明,煤制油煤化工生产废水零排放具有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关键在于处理技术的选择,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本文就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问题的处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煤化工;废水类型;废水治理;零排放
引言
传统煤化工生产领域中,高消耗高污染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日益收紧,2020年,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煤化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从高能耗高污染的阶段向清洁型节能型的方向转变。由于煤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污水成分复杂,包括煤焦化废水、气化废水、液化废水等,给煤化工废水治理增加了难度。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理念的新形势下,
煤化工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采用合理有效的工艺方法实现节能环保治理目标。为此,对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十分重要。车载雷达天线
1废水处理工艺简述
首先,在氯化钠结晶单元增加了除硅系统,通过投加镁剂的方式去除浓盐水中的二氧化硅,以保护后续高压反渗透、MVR和氯化钠蒸发结晶系统免受二氧化硅结垢的风险,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除硅系统主要包括加药、絮凝沉淀、砂滤、超滤和污泥脱水模块。其次,在硫酸钠结晶单元增加了纳滤Ⅱ系统,将冷冻母液经纳滤Ⅱ继续处理,一方面利用纳滤膜的道南效应使得氯离子尽可能地进入纳滤产水侧,并回流至前端纳滤继续分盐处理,并最终以氯化钠结晶盐的形式产出,增加氯化钠产量;另一方面通过纳滤膜的浓缩作用减少冷冻母液量,从而降低杂盐蒸发结晶器的处理规模,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再一方面通过纳滤浓水的回流作用增加硫酸钠的产量,进一步降低最终的杂盐量。最后,在硫酸钠结晶单元增加了高级氧化系统,将冷冻母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由于本标段煤化工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外加上纳滤Ⅱ系统的产水、浓水回流导致有机物在系统内部得到积累,影响了纳滤Ⅱ的稳定运行以及硫酸钠结晶盐的纯度,故而增加高级氧化系统,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有机物对膜系统稳定性和结晶盐纯度的不利影响。
蒸汽直埋管道
2现代煤制油化工及排放的特点
煤制油煤化工的主要产业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煤制天然气等,其中煤制油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当前以上工艺及技术均已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正在向着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多种问题,其中水资源的不足水污染问题由为突出。以上生产工艺中,除水煤浆气化、粉煤气化等高温气化工艺产生的气化污水有机物浓度稍低外,其他煤化工工艺过程产生的工艺污水普遍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水质组分复杂、存在有毒有害物质,COD等水质指标波动范围大的特点,不同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水其氨氮、酚、硝酸盐等特征污染物浓度也较高,因此煤化工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生化处理运行稳定性面临挑战。近十多年来,一些大型煤化工企业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的对废水处理系统实施技术改造,对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持续的改进。我国煤炭资源大量分布在西北地区,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发展选址也集中在西北地区,而此区域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脆弱,一旦相关企业发生水污染环境问题将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当前我国化工领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过在生产废水排放的过程中部分化工企业处理不当,由此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破坏的情况,比如蒸发结晶处理生产废水
单向离合器轴承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如果未能科学处置在雨水冲淋后就会带来二次污染。此外,企业生产的废水部分难以回收利用,所以普遍存储在工厂内部,如果出现泄漏问题也会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
引线器
自动排焊机3现代煤制油煤化工生产废水零排放实践
3.1从源头上提高水资源供应保障
由于煤化工生产对水资源依赖程度高,需水量大,因此从源头上提高水资源供应保障,通过创设第二水源满足煤化工生产用水稳定性需求,第二水源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根本思路。水源供给除了鲜水以外,自然降水、矿井水、地下水、废水等都可以作为水资源供给来源。通过水处理和水利用技术提高水循环和水利用率。对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是一条途径,通过建立地下水库为煤化工生产用水提供另一条用水保障。矿井水提供水量较大,水体质量与煤化工生产废水相比清洁度更高,因此可对矿井水资源进行处理净化,去除矿井水浊度、去除其中的重金属物质,降低矿井水的矿化程度,为煤化工生产用水提供来源。针对矿井中的高悬浮物目前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技术,如常规处理技术、超磁分离技术、重介速沉技术,可对矿井水进行大规模净化。对于高矿化度的矿井水,可采取预处理+脱盐浓
缩+蒸发结晶工艺。预处理阶段采用混凝沉淀和软化工艺对矿井水进行预处理,然后进入脱盐浓缩阶段,可通过加热蒸发浓缩和膜过滤技术,最后通过机械蒸气再压缩技术或多效蒸发技术进行蒸发结晶。目前,在含有铁、锰等重金属或者含有较多氟元素的矿井水处理方面技术不够成熟,还需要更多研究。
3.2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
在技术处理方面关键在于加大投入力度,以此推动废水处理技术的进步,主要措施如下:其一,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化工生产过程中煤制油煤化工水量平衡问题,确保研制的方案在水平衡处理过程中切实可行,以此提升废水回收利用效率;其二,废水当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提升净化处理水平,要求建立研究课题组,然后制定出具有经济性的处理方案;其三,需要加强净化处理设备的研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降低有机物含量,提升废水回用率并达到再生水标准。
3.3处理流程和重要节点进行质量保障
对废水中的有机废水和含盐废水以及反渗透浓盐水的水质变化情况和水质规律特点进行细
致研究,加强对有机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管理。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对废水中有毒物质、易挥发物质、有物质和难降解物质加强分析。对含盐废水中容易导致过滤膜污染或膜堵塞的具体组分或离子加强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污染防堵塞技术,提高反渗透阶段的处理效率,延长膜使用寿命。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我国煤制油煤化工生产废水处理技术不断进步,但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完善,依旧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问题,实现零排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技术性因素的制约,因此今后不仅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还需要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化工企业的绿化发展提供支持,助力废水零排放发展,为煤制油煤化工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进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杨晶晶.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9,11(6):264.
[2]王冬,张洪伟.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化工管理,2020(16):53-54.
[3]刘致江.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及技术展望[J].商情,2019(21):137.
[4]姜春东,王晓伟,张婷婷.双级反渗透系统在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20(3):115-117.
[5]马倩,潘志刚,吕彬峰.分析煤化工高盐废水排放中蒸发结晶技术的应用情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8):104-106.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13:4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5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煤化工   废水   技术   处理   问题   生产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