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运营“集中与分散调度模式”转型中新问题及解决思路初探

阅读: 评论:0

科技纵览Overview of science
■ 张广振
公交运营“集中与分散调度模式”转型中新问题及解决思路初探
摘要:随着新乡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在运营生产中应用的进一步深入,逐步引发出运营现场管理对集中调度模式适应能力不高而发生新问题,造成运营车辆“管理、使用、维修”等一系列管理控制链生产环节出现漏洞。为此,提出建立“集中监控调配与分散调度”新型运营生产机制,最终实现三级调度管理模式,解决总公司与分公司及线路现场调度在运营生产中控制链的脱节问题。由此,新乡公交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智能化公交系统,才是持续改善和提升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和公交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交运营;新模式;解决思路
1新乡公交智能化运营调度系统应用概况
表面清洁度新乡公交公司于2006开始逐步建设GP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目前,已实现对全市所有公交线路上的全部运营车辆运营过程的GPS智能化调度,实现总公司集中运营调度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应用,对提升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公司运营管理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采集了大量珍贵的运营数据,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发现,全新GPS智能化运营调度系统在应用到公司运营生产中后,机器人 单片机>甲醇燃料灶
出现了一些新运营生产管理问题和矛盾,认识到提高各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对GPS运营管理模式的适应能力,是保证新型调度模式能够发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作用的关键。通过对公交在GPS智能化调度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初步探讨,对集中调度模式下出现新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作调研。
绿减肥产品
2集中调度模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年GPS智能化调度系统及运营生产集中调度模式的应用,但是,在实行的集中调度模式下,无形中造成总公司实行的一级集中调度与分公司在运营生产方面,特别是运营现场“管、用、修”协调运行方面产生了不可避免得碰撞,引发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墨水生产(1)集中调度模式下,由于运营调度与现场运营保障分离,调度中心与运营现场沟通不畅,调度指令与现场运营组织的执行力不能协调运行,造成调度中心与现场保障的协调性,对满足线路客流变化需求不能适应。加之线路上客流高低峰值经常发生变化,需要对发车密度进行修改,由于调度中心分属总公司运营部门管理,不受分公司约束,中心调度员往往过于强调原有行车作业计划的刚性,而忽略现场客流变化对行车作业计划的修改的必要性,而分公司由于某个时段由于自身管理原因造成少跑缺趟,在平峰时间内会单纯为完成当日运营趟次任务,要求调度中心人为加大发车密度,两种情形都会导致调度作业计划不能满足线路运营需求或者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调度中心与分公司管理人员运营现场指挥之间的矛盾。
(2)集中调度模式下,从调度层面上看,基本上从对“人和车”直接调度转变为以车辆为主要调度对象,中心负责发出指令并考核现场发车正点率和运营趟次情况,这就对运营现场的人力和车辆状态和资源状态的配置和调剂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实践中发现,当运营现场对车辆的“管理、使用、维修”三者关系失调的时候,容易造成接到排班指令无车可发,或者是拖延发车,造成运营秩序混乱,甚至造成线路上运营车辆大间隔。
(3)集中调度模式下,要求GPS智能化调度软件程序和车载设备能够充分满足运营过程的需求变化,而现有的系统软件、硬件设备性能和通讯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公交运营复杂多变的实际需求,对车辆的监控只能达到对自身运营线路的车辆定位,在调度功能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线路客流的需求,对于自动优化调度计划和自动纠错以及运营实时公里、现场双向沟通、违章情况报警、运营数据报表等功能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再者,当前GPS智能化调度系统使用的通讯网络只是单独的移动GPRS公共网络,移动线路故障、信号漂移和通讯拥塞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时发生大面积掉线,甚至整个调度系统暂停运行,给公司运营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4)集中调度模式下,由于系统软硬件厂商在设备维修及技术保障上往往不能做到随叫随到,一旦系统发生问题无法得到立即解决。加之公司信息化技术人员在数量上的不足以及专业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系统功能开发无法满足运营生产发展需要,系统维护解决问题时间过长,解决问题不彻底,甚至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3问题解决思路
(1)建立集中监控与分散调度的运营体系,设立分公司调度中心,采取分公司负责运营线路调度与总公司运营部门全面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改善现有调度中心与分公司运营组织不协调的状况,提高运营调度指令的执行力。在客流高峰时段,发车密度的变更调整权下放给分公司运营管理人员,由分公司调度中心人员直接与线路驾驶员沟通,及时按照线路客流变化规律、突发客流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发车密度,满足高峰时段的发车要求,缓解等车难的现象。总公司运营部门及时监控线路计划调整情况,指导分公司车辆调度。
(2)建立总公司与分公司相互协调“管理、使用、维修”三大子系统运行状况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管、用、修”三大子系统协调运行能力,分公司运营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协调运营与维修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的改善车辆维护和报修流程,减少相互推诿的现象,保证车辆运力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加强车辆机务管理,有效协调车辆“管、用、修”和运营车辆的高效利用能力,满足线路运营对运力的需求。
(3)建立集中监控与分散调度运营模式的系统软件体系,不断发掘和完善公交运营管理过程中对调度系统软硬件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分公司运营对调度功能的软件开发。实现运营车辆实时里程记录,改变现有趟次记录里程数据误差的局限性;实现计划排班软件自动化,减轻线路运营管理人员工
作强度;加强设备语音通话功能,提升驾驶员与调度人员沟通渠道;加强营运车辆违章报警功能,满足总公司对分公司运营车辆的监控需要;完善运营报表,形成一整套运营数据分析系统,实时对线路的车辆行驶、路况、客流变化等情况分析整理,为运营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现有3G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和EAM管理系统,嵌入到GPS智能化调度系统中与之有机运行,实现真正意议上的“管、用、修”协调运行控制链生产体系。
(4)确保集中监控与分散调度系统正常运行,要有一支既懂得信息技术、又熟悉公交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信息化队伍参与到从项目立项、实施过程,到投入使用以及系统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去,而且随着信息化深化应用,自身需求和软硬件技术都在不断的变化,升级、更新,因此,只有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切实保障公司运营生产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化。
4结语
公交企业打造优秀公交,能够为市民出行提供真正意义上“方便周到”服务,必须依靠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智能化调度系统运行则是实践这一目标的载体之一,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应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在新旧管理方式碰撞中前进,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运营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吸引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目标。
(下转第31页)
ccyv2
75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11:0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5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运营   调度   公交   车辆   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