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及电解质

阅读: 评论:0

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 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CO2H2OH2O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2O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0价、
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金属单质(如:Na、Mg、Al)
                  单质
非金属单质(如:O2、O3/S、Cl2、He、Ar)
        纯净物             (如: HCl、H2SO4、H2CO3、H3PO4
                            (如:NaOH、Al(OH)3、NH3.H2O)
                                酸式盐  NaHCO3
                化合物  盐  碱式盐  Cu2(OH)2CO3
物质                            正盐  NaCl\NH4NO3
                                    酸性氧化物  SO2、SO3、CO2
                                    碱性氧化物  Na2O、CaO超宽带天线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Al2O3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过氧化物  Na2O2、H2O2
溶液(如:NaCl溶液、CuSO4溶液)
悬浊液(如:泥水、石灰浆)
混合物  浊液   乳浊液(如:油水、油漆)
                  胶体(如:烟云雾、三角洲、Fe(OH)3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水晶等)
【相关定义】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只需要记住Al2O3这个例子)
(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只需要记住CO、NO、NO2这几个例子)
(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根O22-的化合物。(只需要记住H2O2、Na2O2这两个例子)
(6)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全部为酸根离子的盐。
(7)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
(8)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 ,阴离子只有酸根离子的盐。
注意:本部分,做题技巧为记反例。如:
(1)碱性氧化物全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酸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Na2O2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不成盐氧化物,NO2属于成盐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金属单质通性
        非金属  金属+非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金属    酸    活泼金属+=盐+H2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要在H之前)
3条      金属1+盐1=金属2+盐2(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活动性在金属2之前)
(2)非金属单质通性
        金属  非金属+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
非金属    金属  非金属+金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
(3)酸通性
                  酸+=盐+H2O (中和反应)
      碱性氧化物    酸+碱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
酸    活泼金属      酸+活泼金属=盐+H2 (置换反应)
5条            酸1+1=酸2+盐2 (复分解反应)
      指示剂    酸+指示剂会变 (如:石蕊遇酸变,酚酞遇酸不变
(4)碱通性
                    碱+=盐+H2O (中和反应)
碱  酸性氧化物      碱+酸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
4条                碱1+1=碱2+盐2银行门 (复分解反应
    指示剂        碱+指示剂会变 (如:石蕊遇碱变,酚酞遇碱变
       
(5)盐通性
          盐1+酸1=盐2+酸2 (复分解反应)
  盐      盐1+碱1=盐2+碱2 (复分解反应)
4条        盐1+2=盐3+盐4复分解反应
金属    盐1+ 金属1 =盐2+金属2 (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的活动性比金属2强)
(6)酸性氧化物通性
                酸性氧化物+=盐+H2O(复分解反应)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化合反应)
3条          H2O  酸性氧化物+H2O=酸(化合反应)
(7)碱性氧化物通性
                碱性氧化物+=盐+H2O(复分解反应)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化合反应)
3条          H2O  碱性氧化物+H2O=碱(化合反应)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者本质区别为: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1、胶体分类
(1)按分散剂状态分
    气溶胶(如:烟、云、雾、清晨或傍晚的光束)固溶胶(如:有玻璃、烟水晶等)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硅酸胶体等)
(2)按分散质的构成微粒分
    粒子胶体: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大数据广告    分子胶体:一个大分子的直径就在1nm~100nm之间(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通路
    产生原因:胶粒对可见光发生光的散射
    应用:鉴别溶液胶体;清晨的光束或傍晚的霞光也属于丁达尔现象。
(2)聚沉(仅用于溶胶)
    定义:使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方法:undefined加入可溶性加入带相电荷胶粒的胶体加热搅拌
应用:向豆浆中加入CaSO4,使蛋白质聚沉,制得豆腐
(3)电泳  定义: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中的微粒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应用:高压除尘,电泳电镀等。
【注意】不是所有的胶体都能发生电泳,如淀粉胶体中的胶粒不带点,不能发生电泳
(4)渗析
定义:用半透膜把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分离除去的方法叫渗析。
原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应用:膜分离,提纯精制胶体
(5)介稳性(即胶体比较稳定)
3、制备
原理:Fe  + 3H2O  =加热= Fe(OH)3(胶体)  + 3HCl
制备方法: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 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
【注意】不能搅拌;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当溶液中出现红褐时停止加热。都是防止聚沉。
三种混合物的区别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1nm
1nm ~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
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水、石灰乳
油漆
第二章  第2节电解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5种主要类别:酸、碱、盐、金属氧化物、H2O
(2)非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3种主要类别:大部分的有机物(例外如:醋酸属于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NH3
2、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实质: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2)电离定义:溶于水受热熔融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酸、碱、盐定义及电离条件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酸只有溶于水新型秸秆气化炉时发生电离(即能导电),晶体或熔融态时都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发货系统OH-的化合物
        强碱在溶于水熔融时均能发生电离(即能导电),固体状态虽然以离子形态存在,但由于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在溶于水熔融时均能发生电离(即能导电),固体曝气盘状态虽然以离子形态存在,但由于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06:2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4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化物   胶体   溶液   不能   金属   电离   物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