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是上世纪50 年代创立的。80 年代防冻剂开始和减水剂复配,同时也加进早强组分、引气组分等,促使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有巨大进步,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代的防冻剂中都必须掺加高效减水剂,因为减少用水量就等于减轻冻结危害。 家庭智能化控制系统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当代高效减水剂中综合性能最好、减水率最高,对混凝土增强尤其早期强度提高最显著。因此聚羧酸防冻剂刚一问世就受到商品混凝土业者的注意,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但是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能与传统高效减水剂明显不同,用它作防冻剂中的减水组分时,过去常用的防冻组分常出现不好用甚至不能用的情形,简言之,用聚羧酸作为减水组分的防冻剂配方应当重新设计。
二、防冻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混凝土防冻剂的设计必须从两方面考虑。首先以混凝土成型后所选择的养护工艺为依据,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时与采用负温养护工艺时所需的防冻剂在配方和掺加量方面均不同。二是防冻组分防混凝土冻害是基于三类原理,而配制防冻剂时往往复合两类或三类不同作用组分一起使用。而这三种原理各不相同:一种是降低水的冰点;第二种是能直接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而加速混
凝土硬化,同时也有一定程度降冰点作用;第三种是掺加后使冰晶产生畸变、冻胀应力小而不致于胀裂混凝土结构。
防冻剂配方的设计原则有以下4点。
1.复配使用
米勒板所指复配其含义有:这里既是指应当考虑混凝土冬季施工环境的恶劣和复杂性,因此必须由高效减水组分、防冻组分、引气组分、促凝早强组分和匀质剂组分等构成,若防冻剂是用在预拌混凝土即商砼中还须有少量缓凝成分;同时也指防冻组分亦应由起不同作用的防冻成分复合而成。
2.各种组分应尽量考虑起作用的最小掺量
这可使总掺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各种化学成分溶到总量不多的混凝土拌合水中,会降低水的活性而使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因为拌合水变成若干化学物质的溶液以后,这些物质的离子水化导致水分子结合成团,分子团缺乏电性吸引力因而活性降低,而水泥不能充分水化的结果是混凝土强度降低。但仅仅出于降低成本的原因将高效减水剂用量尽量减少则是不可取的,因为高效减水剂的高分散性促进水泥水化,足量减水剂的综合作用使混凝土强度损失减到最小,或未表现出降低。
3.安全性和耐久性并重
掺防冻剂混凝土不应只用抗压强度一项指标评定其质量,而应更多地顾及结构耐久性。如抗渗、抗冻融(即抗冻性)、与钢筋的握裹力、抗碳化及氯离子渗透性等混凝土致密性指标。而当改
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后,耐久性提高就较用传统高效减水剂明显很多。外加剂所采用的某些物质有毒,较轻微的毒性可以在操作中防范,剧毒或易散发有害气体的物质则要禁止使用。生产和使用时的安全性是同样要考虑的问题。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4.考虑聚羧酸的特点
真空度传感器选用与聚羧酸化学结构相适应的防冻组分及其他组分,应不会引起组分降解或反应生成与防冻减水性能无关的物质。
核桃杨三、设计途径
双立柱卧式带锯床1.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作为防冻泵送剂骨干成分的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母液一般用2~3 种进行复配,有的采用早强型与保坍型复合,也有的是成本稍高的自防冻型与通用型复配。当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我国有冬施规定的北方十三省市中大多数工地采用的工艺,母液量可稍低,普通混凝土用一般按干基有效成分计在0.1%以上,C45 及以上级混凝土用应不低于0.18%;当采用负温养护工艺时应不小于0.2%。
2.防冻剂组分
适合与传统型高效减水剂萘系、醛酮缩合物、磺化蜜胺树脂等复配的八类防冻组分有些并不适用于聚羧酸系,对一种聚羧酸适用的防冻组分可能对用另一种工艺合成的聚羧酸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毒害。本文作者认为,在迄今为止的无机物中,硝酸盐、氯盐、部分碳酸盐等可以安全应用;有机物中低碳多元醇、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