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全文」Ad5-nCoV的安全性、可耐受及免疫原性

阅读: 评论:0

「柳叶刀全文」Ad5-nCoV的安全性、可耐受及免疫原性
斜管隔油池
整体看下来,看到了希望,但更多的还是挑战:
/lancet/article/s0*******20312083
背景:亟需疫苗来保护免于COVID-19感染。本研究只在评估用对人无害的腺病毒5型作为载体表达SARS-CoV2的Spike蛋白作为疫苗(Ad5-nCoV)的的安全性、可耐受性及免疫原性。
方法:在武汉开展了一项Ad5-nCoV疫苗的剂量递增的、单中心、开放标签的、非随机的Ph1研究,入组了18-60岁的健康受试者,并分配至5 × 10¹1 × 10¹¹和1·5 × 10¹¹vp三个剂量组接受肌肉注射疫苗。主要终点是接种后7日内的不良事件。会对接种后28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免疫原性方面:对特异性抗体进行ELISA检测,并用SARS-CoV2和假病毒中和试验来检测免疫诱导的中和抗体应答。同时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和流式细胞来检测T细胞应答。临床登记号:NCT04313127(/ct2/show/NCT04313127)
结果:
20年3月16日至27日,筛选了195名受试者,最终入组108例:51%为男性,中位年龄36.3,分配制低中高剂量组各36人。所有入组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在免疫后的前7日内,低中高剂量组分别30(83%)、30(83%)和27(75%)例患者报道有AE。
最常见的注射位置不良事件是疼痛,在58(54%)例受试者中报道;而报道最常见的全身不良事件有发热(50[46%])、疲劳(47[44%])、头疼(42[39%])及肌痛(18[17%])。所有剂量组中报道的不良事件都是轻度和中度,接种后28日内没有报道严重不良事件。
接种后14日ELISA抗体及中和抗体明显升高并在接种后第28日到达峰值。而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在接种后第14日也达到峰值。
说明:免洗内裤
Ad5-nCoV疫苗接种后28日可耐受并具免疫原性。接种后的第28日体液免疫达到峰值,而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在接种后第14天也达到峰值。这些发现支持Ad5-nCoV疫苗的进一步研究。
正文
背景介绍
目前针对疫情防控还是主要靠隔离,所以亟需疫苗来降低SARS-CoV-2引起的发表与死亡相关的负担。目前全球有百余款候选疫苗处于开发阶段,其中至少8款已经或者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Moderna的mRNA-1273和CanSino的Ad5-nCoV均于3月6日进入Ph1,Inovio的DNA疫苗也于4月3日进入Ph1。另外4月份Sinovac、武汉生物制品所和北京生物制品所均各有一款COVID-19灭活疫苗进入Ph1。而牛津大学的ChAdOx1 nCoV-19和BioNech的mRNA疫苗也很快启动临床。
这里报道了中国健康受试者接种Ad5-nCoV后28日的安全性、可耐受性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结果。
方法
直柄立铣刀
试验设计与受试者
研究者在武汉开展了一项Ad5-nCoV疫苗的单中心、开放标签、非随机、剂量递增的Ph1研究。入组的受试者要求18-60岁的健康人,且经咽拭子或痰液及肛拭子的核酸检测及血清特
异性Ig M及Ig G检测未被SARS-CoV-2感染,并经CT确认肺部无病灶。排除标准包括:癫痫或精神病史、对疫苗在内的成分过敏、急性发热、近4个月内接受过任何的血制品、近4个月内接种过任何的疫苗、无法完成研究规划。
受试者随后依次分配至剂量递增的3个组,均接受单剂的肌注接种:低剂量组受试者接种完成后至少随访3日才招募中剂量组接种后观察3日的安全性,最后招募接种高剂量的疫苗。一旦触及剂量递增的终止标准就终止接种高剂量和新入组。
研究步骤
疫苗由军科院北京生物技术研究所及CanSino共同开发,以复制缺陷的5型腺病毒为载体表达SARS-CoV2的S蛋白。研究者基于Wuhan-hu-1克隆了优化的全长spike基因并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蛋白信号肽基因一起插入提出抗议E1和E3的Ad5载体构建COVID-19疫苗。随后d5-nCoV疫苗按照5 × 10¹/0.5mL生产液体配方。
然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5 × 10¹、10 × 10¹和15 × 10¹进行单次肌注接种。
接种后前14日内不良时间由受试者自己记录但每日需由由PI确认。接下来几周由受试者每防盗门报警器
日登记在记录卡上。接种后第7日的实验室安全性检查包括白血球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ALT、AST、胆红素、空腹血糖和肌酐来评估接种后的毒性。根据19版NMPA的标准对实验室检查的AE和异常改变进行分级。
信息包分别于接种前、接种后第7及14日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清检测。通过ELISA检测对RBD及S蛋白的抗体应答,1:40的稀释作为阳性界定值。同时用获得SARS-CoV-2及表达S蛋白的假病毒来检测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分别于接种前、接种后第7及14日从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特异性T细胞应答:即检测前12-24小时用S蛋白的肽库刺激新鲜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来定量INFγ,最终计算每10万个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一旦接种后分泌INFγ的T细胞数量升高2倍就被认定为阳性。通过INFγ、IL-2和TNFα的分泌来评估CD4+和CD8+ T细胞应答:S蛋白肽库刺激单核细胞6hrs后进行胞内细胞因子染并用流式探测。同样的方法检测T细胞应答。另外用血清中和试验来检测anti-Ad5的中和抗体滴度。
研究终点
研究者分析了ITT队列的全部结果。主要终点安全性是接种后7日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
主要安全性终点是接种后7天实验室检测的任何异常及接种后28天所有分组的不良事件。对RBD及S蛋白的特异性ELISA抗体滴度作为体面免疫原性终点。定义接种后滴度相比基线提升至少4倍为抗体应答阳性(血清学转化)。细胞应答终点包括ELISpot 检测INFγ及胞内细胞因子染检测阳性的T细胞应答。基于受试者事先存在的Ad5中和抗体滴度【低or阴性(≤1:200) vs高(>1:200)】对免疫应答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2020年3月16日至27日,研究者筛选了195例健康受试者,从中依次招募并分别接受低中高3个剂量的Ad5-nCoV,所有受试者完成接种和28天的观察。
基线特征如下表所示,三个剂量组基本平衡:
81%(87/108)的受试者在接种后7日内报道至少经历1次不良事件:低剂量组83%(30/36)、中剂量组83%(30/36)、高剂量组75%(27/36),三组间整体上没有差异。最常见的注射位点不良事件是疼痛,在54%(58/108)的受试者中有报道:其中低剂量组47%、中剂量组56%、高剂量组58%。最常见的全身不良事件包括:发热 (50 [46%])
、疲劳(47 [44%])、头痛(42 [39%])和肌肉疼痛(18 [17%])。其中,低中高剂量组分别42%、42%和56%的受试者报道有发热;分别39%、31%和47%的受试者报道头痛;分别19%、8%和22%的受试者报道肌肉疼痛。
化妆品柜台多数的不良事件是轻度或者中度。共9例受试者报道有≥Gr3 的严重发热(超过38.5℃):低中高剂量组分别2、2和5例,其中高剂量组有1例是严重发热伴随严重的疲劳、呼吸困难和肌肉疼痛症状,另外高剂量组还有1例患者报道严重的发热和关节疼痛。这些症状一般在接种后24hrs给出现但一般U会持续超过48hrs。另外在不同剂量组之间不良反应及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异。
体内预先Ad5中和抗体滴度(>1:200 vs ≤1:200)越高,接种后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降低(odds ratio 0·3, 95% CI 0·1–0·6)。
接种后28日没有报道严重不良事件。接种后第7天,8%(9/108)的受试者报道有轻度或中度的胆红素升高,9%(10/108)的受试者ALT升高,4%(4/108)的受试者空腹血糖升高,但是没有任何得到临床确诊。
三个剂量组的受试者在第14天都观察到了对RBD的结合抗体应答。在第28天的时候,高剂量组有着更高的GMT 1445.8,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806.0和615.8。高中低剂量组中分别100%、94%和97%的受试者中观察到anti-RBD抗体的至少4倍提升。中和抗体在接种当日(Day0)都是0,到了接种后第14天稳步提升,最终在第28天达到峰值。高剂量组中和抗体GMT 34.0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的16.2和14.5,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的ED分别27.7和32.2。同时在第28天的时候,高中低剂量组中分别75%、50%和50%的受试者中观察到中和抗体滴度的至少4倍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18:4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4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接种   剂量   疫苗   受试者   抗体   检测   应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