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考暖通专业知识真题[1]-图文

阅读: 评论:0

骨膏2022年注考暖通专业知识真题[1]-图文
第一天专业知识下午
一.
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一个符合题意)
1.位于严寒地区的某四层办公建筑,设计热水供暖系统,当可提供系统所要求的热水供
回水温度时,下列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办公区风机盘管供暖,内走廊、卫生间采用铸铁散热器供暖(B)供暖场所均采用风机盘管供暖
(C)办公区采用地面辐射供暖,内走廊、卫生间采用铸铁散热器供暖
(D)办公区采用地面辐射供暖,两道外门之间的门斗内、卫生间采用铸铁散热器供暖
2.关于城市热力网系统的参数监测与控制的说法,正确的应是下列何项?
(A)用于供热企业与热源企业进行贸易结算的流量仪表的系统精度,热水流量仪表和
蒸汽流量仪表要求相同,即不应低于1%
(B)热源的调速循环水泵采用的控制信号应为循环水泵进出口的压差(C)热源的调速循环水泵采用的控制信号宜为热网的最不利资用压头数值(D)循环水泵仅在入口设置超压保护装置
3.严寒地区某六层住宅,主立管设计为双管下供下回异程式,户内设分户热计量,采用
水平跨越式散热器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进出支管设置手动调节阀,设计热媒供回水温度为80℃/55℃。系统按设计进行初调节时,各楼层室温均能够满足设计工况。当小区热水供水温度为65℃时,且总干管下部的供回水压差与设计工况相同,各楼层室温工况应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个(调节阀微进行变动)?(A)各楼层室温均能满足设计工况
(B)各楼层室温相对设计工况的变化呈同一比例(C)六层的室温比一层的室温高(D)六层的室温比一层的室温低
4.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加热管为PP-R管,采用黄铜质卡套式连接件(表面
无金属镀层)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施工操作方法符合相关要求,使用一段时间后,在连接处出现漏水现象,分析原因是连接件不符合要求,下列改进措施中正确的是何项?
清砂机(A)更换为黄铜卡压式连接件(表面无金属镀层)(B)更换为表面镀锌的铜质连接件(C)更换为表面镀镍的铜质连接件
(D)更换为紫铜卡套式连接件(表面无金属镀层)
5.关于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的说法,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外墙的传热系数采用平均传热系数
(B)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与建筑物体型系数相关(C)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与建筑物窗墙面积比相关(D)温和地区可以不考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6.某五层办公建筑,设计热水供暖系统是,属于节能的设计选项应是下列哪一项?
(A)水平干管坡向应与水流方向相同
钩子程序
(B)采用同程式双管系统,每组散热器设置手动调节阀(C)采用同程单管跨越式系统,每组散热器设置手动调节阀
(D)采用同程式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每组散热器设置恒温控制阀纳米烟嘴>弹性夹头
7.某十层住宅建筑,设计分户热计量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正确的做法是下列选项的哪
一个?0663.us
(A)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应计入各户向邻户传热引起的耗热量(B)确定系统供、回水管道时应计入各户向邻户传热引起的耗热量(C)户内散热器片数计算时应计入本户向邻户传热引起的耗热量(D)四室两厅两卫的大户型户内采用下分双管异程式系统
8.设计小区热力管网时,其生活热水设计负荷取值错误的为下列何项?
(A)干管应采用最大热负荷(B)干管应采用平均热负荷
(C)当用户有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支管应采用平均热负荷(D)当用户无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支管应采用最大热负荷
9.根据规范规定,锅炉房的外墙、楼地面或屋面应有足够的泄压面积,下列有关泄压面
积的表述,何项是错误的?
(A)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B)应有相当于锅炉房占地面积的10%的泄压面积
(C)地下锅炉房的泄压竖井的净截断面积应该满足泄压面积的要求
(D)当泄压面积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在锅炉房的内墙和顶部敷设金属爆炸减压板
作补充
10.关于排烟设施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何项?
(A)大型卷烟厂的联合生产厂房(包括切丝、卷制和包装)应设置排烟设施(B)工业厂房设置排烟设施时,应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C)单台额定出力为1t/h的地上独立燃气热水锅炉房应采用机械排烟设施(D)面积为12000㎡铝合金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单层加工厂房应设置排烟设施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13:54: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4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采用   设计   散热器   设置   系统   热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