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考试要点及复习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1.气体中带电质点产生的形式有:1,气体分子本身产生电离。 2,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表面电离。 消失的形式有:1,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并中和电量。2,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复合。
2.电介质的极化、电导、能量损耗的概念
钢结硬质合金答: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这时电荷的偏移大都是在原子或分子的范围内作微观位移,并产生电矩(即偶极矩)。极化形式有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和空间电荷,极向位移极化。电导:由电离出来的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造成的。损耗:通常均采用介质损耗角正切 tgδ来表征介质中比的损耗大小。 为介质中总有功电流密度与总无功电流密度之比。总损耗功率:
第二章
3.汤森德放电机理与流注放电机理的差别,联系和适用范围。答:1.流注理论认为电子撞击
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充分注意到了空间电荷的畸变作用2. 汤森德: 时,均匀电场或稍不均匀电场,电子崩经过整个气隙产生的电离总数尚不足以发展成流注。流注: 适用于不均与电场,气隙中能发展成流注,气隙放电过程按流注理论进行。
4.帕型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气体相对密度 ,极间距离 并不具有单独的函数关系,而是仅与它们的积有函数关系,只要 乘积不变, 也就不变。 36xp
5.电晕放电概念,物理过程与效应
答;伴随着电离而存在的复合和反激励辐射出大量光子,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区域附近空间有蓝的晕光,电晕放电是既不均电场所特有的自持放电形式。过程:随着电压升高:有规律的重复电流脉冲电流脉冲幅值基本不变,平均电流不断增加,频率增加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出现负值大得多的不规则电流脉冲。效应1声光电效应(2电风(3无线电干扰4)化学反应5)噪声6)能量损耗
6.长气隙与短气隙放电过程的异同
答:长气隙:1、正先导过程2、负先导过程3、迎面先导过程4、主放电过程
7.气隙的沿面放电概念。答: 沿面放电:沿着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分界面上发展的放电现象闪络: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两级,使整个气息沿面击穿.滑闪放电:电压升高到超过某临界值时,放电的性质发生变化,其中某些细线的长度迅速增加,并转为较为明亮的浅紫的树枝状火花,这种树枝火花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不断地改变放电通道的路径,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
第三章
8. 气隙击穿时间的组成。 答:1.升压时间 2.统计时延 3.放电发展时间
9.伏秒特性概念及作用。
答: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对于某一定的电压波形,必须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间两者来共同表示。作用:设并联的两个气隙的伏秒特性带分别为S1,S2。S2位于S1的左下方,意味着在任何波峰值下,都将是S2先被击穿,即S2可靠地保护了S1,使S1不被击穿。
10.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及原理.。答:1,改善电场分布,如适当的改进电极形状,增大
电极的曲率半径,就能够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和预放电电压。 2,采用高度真空,能削弱气隙中的撞击电离过程,也能够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3,增高气压, 增加气体的压强可以减少电子的平均自由程,阻碍撞击电离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气隙的击穿电压  4,采用高耐电强度的气体,如SF6,Ccl2f2等,来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11. SF6气体的特性:1,SF6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性非常高 2,SF6气体的绝缘特性:(1) 电离和离解特性 (2)电场特性,SF6气体绝缘只适用于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  (3)极性效应,SF6气体绝缘结构的绝缘水平是由负极性电压决定的  (4)时间特性,减少有效电子出现的概率,使平均统计时延及其分散性增大 (5)压力特性。  SF6气体的运行和维护: 防止和消除污染,保持气体的纯度, 防止SF6气体液化。使用 的原因:1.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2.具有很强的灭弧能力3.是无、无味、无嗅、无毒、不燃的惰性气体4. SF6的稳定性很高,在500K温度的持续作用下,它不会分解,  也不会与其他材料发生化学反应5.对金属和其他绝缘材料没有腐蚀作用6.在中等压力下, 可以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12. 影响气隙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1.电场状况和电压波形的影响,均匀电场:无论电压波
形如何,闪络电压与闪络距离大致呈线性关系,但是闪络电压的大小与波形有关(主要是指频率)。2. 大气条件的影响,(1)大体均匀电场:随气压升高,闪络电压增加,但不如均匀电场明显。(2)不均匀气隙中影响显著,但是有最大值3. 介质表面状态的影响工频沿面闪络电压随雨水电阻率的增大而提高,但是有饱和趋势。(2)工频沿面闪络电压随雨良的增大而降低,但是也有饱和趋势,当雨量增大到4mm/min后,闪络电压基本稳定。
13提高影响气隙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1,屏蔽和屏障  2,加电容极板  3,消除窄气隙  4,绝缘表面处理  5,改变局部绝缘体的表面电阻率 6,强制固定绝缘沿面各点的点位 7,附加金具  8,阻抗调节。
14. 附加金具作用,以及考虑的问题。答:作用:可以简单而有效的调整结点附近的电场,改善结点附近气隙放电和沿面放电的性能,悬式(或棒式)绝缘子链端保护金具的作用主要是改善沿链的电压分布和防止绝缘子和链端金具上的电晕,有时在绝缘子链的接地端也装有保护金具,起引离电弧的作用。
第四章
15. 固体电介质的老化的原因和种类
答:1.固体介质的环境老化,大气老化包括(光氧老化、臭氧老化、烟雾酸碱老化)等污染性化学老化以光氧老化为主,主要是影响有机绝缘2. 固体电介质的电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会逐渐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例如电解、电离、氧化等),形成新的物质,逐渐使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不可逆的劣化,最终寻致被击穿.3. 固体电介质的热老化在较高温度下,固体介质会逐渐热老化,过程为:热裂解、氧化裂解、交联、以及低分子挥发物的逸出.
16部放电对固体介质的影响
17.液体电解质的老化机理
答:新油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吸收氧气,初期吸收的氧气将与油中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起化学反风,形成饱和的化合物,这段时期称为A期此后油再吸收氧气,就生成稳定的油的氧化物和低分子量的有机酸这段时期称为B期此后油再进进一步氧化,油中酸性产物的浓度达一定程度时,便产生加聚和缩聚作用,生成中性的高分子树脂质及沥青质,使油呈混浊的胶凝状态,最后成为固体的油泥沉淀。在此加聚和绵聚过程中,同时析出水分,这段时期称为C期。象:1)逐渐深暗,从淡黄变为棕褐,从透明变为混油。2)
粘度增大;闪燃点增高;灰分和水分增多.3)酸价增加,4)绝缘性能变坏,表现在电阻率下降,介质损耗角增大,击穿电压降低5出现沉淀物。
第五章
验货平台
18.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
答:令t=15s和t=60s瞬间的两个电流值I15和I60所对应的绝缘电阻分别为R15和R60则比值 即为吸收比,极化指数取绝缘体在加压后t=10min和t=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 ,如绝缘良好,则比值不小于某一定值(1.5-2.0)
19. 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的主要区别:1,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的测量原理一致。2,加在试品上的直流高压比兆欧表的工作电压高得多,能发现兆欧表不能发现的某些缺陷  3,由于施加在试品上的直流高压是逐渐增大的,所以可以在升压过程中监视泄漏电流的增长动向。4,兆欧表刻度的非线性度很强,尤其是在接近高量程段,刻度甚密,难以精确分辨。微安表的刻度则基本上是现行的。能够精确读取。
琴谱架20.西林电桥基本原理及接线
砭石祛斑泥
  ,
第六章
21工频高压变频实验特点
答:1)一般都是单相的;需要三相时,常将3个单相变压器接成三相应用。(2)绝缘裕度很小,平时工作电压一般不允许超过其额定电压。(3)通常均为间歇工作方式,无须冷却系统。对应于不同的运行时间有不同的允许电压和电流值。(4)、一、二次绕组的电压变化高,其高压绕组由于电压高,需要较厚的绝缘层和较宽的油间隙,两绕组间的绝缘间距较大,故其漏抗较大。(5)、要求有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为此应采用优质的铁心和较低的磁通密度。(6)、为了减少对局部放电试验的干扰,要求试验变压器自身的局部放电电压应足够高
22.工频高压测量方法。答:1、测量球隙,2、静电电压表:测量有效值3,3、分压器配用低压仪表4、高压电容器配用整流装置
七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输电线路的波阻抗
1、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有什么不同?答:波阻抗是表示参数线路(或绕组)的参数,阻抗表示集中参数电路(或元件)的参数;波阻抗表示具有同一方向的电压波与电流波大小的比值,阻抗则等于此阻抗上电压与电流之比;电磁波通过波阻抗时,能量以电磁形式存储在周围介质中,而不是被消耗,而当R不为0时阻抗消耗能量;波阻抗的数值只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L0和电容C0有关,与导线长度无关,而阻抗与导线长度有关。另外,同样的一条线路在讨论雷电或操作过电压作用下要用分布参数的波阻抗来表征,而讨论工频稳态电压作用下则用集中参数电路(如∏型)的阻抗来表征。
托玛琳活水杯2冲击电晕对波过程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由于冲击电晕使周围空气游离,好像增大了导线的半径,将增大导线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C0,所以当考虑冲击电晕时,波速将减慢(约为光速的0.75倍)。
3、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即电压波为全反射,使末端的电压升高为入射电压的2倍,这是很危险的。从能量的角度解释,由于末端开路时,末端电流为零,入射波的全部能量转变为电场能量的缘故。
4、行波传到线路末端对地接有匹配电阻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线路末端接电阻R,且R=Z1时,反射电压为零,折射电压等于入射电压。表明波到线路末端不发生反射,行波传到末端时全部能量都消耗在电阻R上了,这种情况称为阻抗匹配。在进行高压测量时,在电缆末端接一匹配电阻,其值等于电缆波阻抗,就可以消除波传到电缆末端时的折、反射情况,从而正确的测量到来波的波形和幅值。
5、使用彼德逊法则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彼德逊法则是流动波沿分布参数线路传到节点后,在该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的前提条件下,利用波方程推导出来的,所以在使用彼德逊法时,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射入;(2)波在该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
6、为什么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答: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时,波头都会被拉平,但是由于波刚传到电感时发生的正反射会使电感首端电压抬高,危及电感首端绝缘,所以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1绕组中的起始电压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绕组中的起始电压分布与距绕组首端为x点的电压u,对地电容c,匝间电容k,绕组长度l等因素有关。
2、行波刚传到变压器绕组时,为什么可以用入口电容来等效?答:当行波刚传到变压器绕组时,由于电感的阻流作用,流过电感的电流可忽略。所有从绕组首端的匝间电容的 看进去的总电容链,因为电容链震荡元件数目是无穷的,所以,行波刚传到变压器绕组时,可以用入口电容来等效。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4:2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36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压   放电   作用   气隙   过程   老化   电场   绝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