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测量方案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桐梓坡路站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十字路口以北,呈南北走向布置,车站周围人流车流量极大,人口居住密集,地下管线非常复杂。桐梓坡路站主体结构外包总长度330.3m,标准段外包总宽度22.7m。顶板覆土约3.5m左右,标准段埋深约18.7m,车站中心里程为YDK24+453.000;车站起点桩号YDK24+249.7,终点桩号YDK24+580.0。本站设有四个出入口,一个消防专用出入口,两个活塞风井,两个进风井亭,两个排风井亭。按工筹安排,本站为两端接受。车站所处地层主要为填土层,粉质粘土,粗砂,粉土层(硬塑状),风化岩。结合交通疏解及施工场地的影响,车站采用半盖挖顺作法施工,考虑站上环境、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地质条件,主体围护结构采用成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施工方案,围护结构嵌固端穿透基岩,进入板岩不小于2m。
1.2车站工作内容
桐梓坡路站工作内容:桐梓坡路站为岛式地下二层,局部与6号线换乘处为三层,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主要工作包括车站两侧交通疏解、管线改迁、围挡施工、地下连续墙和灌注柱、土方开挖、内支撑、车站主体结构及施工监测等。
1.3 测量工作的重点及技术要点
1.3.1测量工作重点
(1)控制点交接桩及复测和维护
(2)导线加密测量
(3)水准加密测
(4)围护桩位置定位
(5)主体轴线定位
1.3.2 技术要点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4 施工总体筹划无纺布折叠机
(1)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
根据图纸结合现场条件,先施工明挖车站的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护坡桩、桩顶连接冠梁全部连续的前提下,进行第一步土方开挖、桩间锚喷及基坑钢支撑施工;第二道钢支撑预加应力后,分层开挖至基坑底;再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2)车站主体明挖施工流程
车站围护结构→接地网施工→地基处理→站台层垫层→站台层底板、侧墙→拆第三道支撑→站台层结构→站台层顶板→拆第二道钢支撑→地下一层结构→顶板→拆第一道砼支撑→结构回填。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2005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can总线电路(5)《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7)《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8)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9)本工程相关管理规定;
(10)相关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相关设计资料。
第三章 测量人员、仪器设备
3.1 主要测量人员
表3-1测量人员表
姓名
职称
性别
职务
周志强
测量工程师
测量主管
陈振山
助理工程师
测量员
王岳
助理工程师
测量员
3.2 测量仪器设备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
表3-2仪器设备表
ca1214
序 号
仪 器 名 称
型 号 /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精  度
1
全  站  仪万利达电视电脑一体机
TOPCON GTS-332N
1
±2″
2
水  准  仪
SOUTH DSZ2
蜂窝煤采暖炉
3
1mm/km
3
计算器
Casio fp5800
双极化天线
1
4
50m钢卷尺
2
备注
所有仪器均有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证
第四章 测量方案
4.1 控制测量
4.1.1 地面控制测量
(一) 平面控制测量
1、导线控制点布设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点:GPS点和四等精密导线点,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加密布置施工测量导线控制点。测量点位布置要求如下:
(1)点位附近不宜有散热体、测站应尽量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
(2)相邻点间的视线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
(3)相邻边长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米。
(4)每个导线点应保证两个以上的后视方向,导线点埋设应避开施工可能影响的范围,导
线点应方便使用,利于长期保存。
(5)点位埋设:用砼包专业测量标志钉表示点位,导线边长不超过350m,布设成附合导线,必须附合在两个GPS点或精密导线点上。
(6)车站地面导线加密点布置成附合导线网形式,具体布设情况将在施工前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
2、测量仪器
观测仪器采用TOPCONGTS-332N型全站仪(配有成套的反射棱镜)。
3、观测方法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每测站观测6测回;边长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往测返测的水平距离较差不大于5mm。
4、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表4-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水平角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
Ⅱ级
Ⅰ、Ⅱ级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距各测2测回
±
1/35000
±8
注:(1)表中n为测站数,一般不超过12;
(2)附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节点导线网,节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3)全站仪的分级标准执行本规范附录A中表A.0.7的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表4-2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全站仪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2c互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
Ⅰ级
6
9
6
Ⅱ级
8
13
9
5、观测成果
外业观测完成后进行平差,精度评定合格后,成果整理成资料上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网。
(二)水准测量
1、水准控制点的布设
(1)精密水准网应沿工程线路布设成附合路线。车站附近应设置2个以上水准点。
(2)精密水准标石和标志应按照规范要求埋设。
(3)水准路线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每150m左右设一个水准点。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准控制网的二等水准网的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往返观测高差较差不大于,L为附合水准路线长度。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1:3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3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量   施工   车站   导线   观测   进行   要求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