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地铁发展

阅读: 评论:0

论中国地铁发展
7-adca【内容摘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政策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研究制定有关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Keywords)】
中国地铁 发展
历史 现状 前景
平压平自动模切机
问题 对策
IT维保【一】地铁概述
地下铁道交通简称地铁。它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除为方便乘客,
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出进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宝贵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任何环境污染,又可以为乘客躲避城市嘈杂烦躁的空间提供良好环境。乘座过地铁的人,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快捷、准时、方便、舒适、宁静、安全等。此外,地铁还是发生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最理想的防御工事和庇护所,每逢夏季,地铁还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快速输送城市客流。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实现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地铁一般采用直流或交流电力牵引,其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有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噪音和空气污染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以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说明,轨道交通的发展无不和与之发展相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大都修建地铁来缓解和改善交通紧张状况。就我国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将更加恶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地铁必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中国地铁发展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以来,到1990年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建成地铁并投入了使用。几乎世界著名的城市如伦敦、纽约、柏林、巴黎、莫斯科、东京、新加坡、香港等都先后建成并形成地铁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的地铁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著名景观(如莫斯科地铁)。可见,是否具有地铁已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根据国外发展城市交通的经验,对于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一般应发展地铁以解
决城区交通,促进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内情况,结合旧城市的改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等规划地铁的发展也有许多可行的经验。因此,全国各大城市如广州、南京、青岛、重庆、哈尔滨、深圳、上海等十余座城市均已在规划建设地铁。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均已开通。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地铁在我国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得到重视。浮游生物计数框
中国地铁产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北京地铁就在领袖人物的政治考虑和革命豪情之下应运而生。第二阶段,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机动车的急剧增长,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大塞车等现象。继上海和广州之后,“地铁热”升温,中国34个人口数量过100万的城市中,有20个城市提出修建地铁的计划。40多年来我国的地铁建设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地铁是解决城市内交通的主要手段,在发达国家,每年城市的轨道交通承担了城市旅客运输量的60%至87%,目前,世界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2个城市建成5,000千米地铁和3000多公里轻轨铁路,每年运送旅客达260亿人次之多。
从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轨道交通发展开始强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解决了远距离上下班空间距离与时间的矛盾,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
中国城市对地铁的渴望首先体现在长度上,几乎所有地铁城市都在实施一期工程之后竞相修改了原先立项的地铁长度。 现时,中国地铁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基本上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北京模式,政府出钱,设计、建设与运营是“三权分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第二种是上海模式,市政府出一部分钱,其余靠一家投资公司上市融资,投资方与设计、建设、运营三方是彻底的“四权分立”。第三种是深圳四号线的建设模式,政府干脆一分钱不出,让港商自带资金建设,政府用250万平方土地使用权和整条线路的30年经营权来补偿,然后,待30年过后,再领回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第四种模式是广州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截至2006年年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和规划中新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超过了40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
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三】中国地铁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车辆设计制造的技术进步神速。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4467辆(包括国产和进口),轨道交通的公里数达558.4km。地铁建设的热潮必将为地铁设备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与地铁相关的设备招标共计277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涉及到了包括车辆、牵引制动、信号、电梯扶梯、通风、自动售检票、车辆段设备等系统的国际和国内招标。地铁工程建设还将为工程机械带来机会,特别是盾构机等担纲主要掘进任务的专用工程机械将成为地铁建设不可或缺的必选设备。目前,国内城轨车辆的制造厂家已具有年产3000 辆的能力。从发展历史和产品生产规模来看,我国目前有4大城市轨道车辆生产基地: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厂;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铁一号线、四号线两个地铁车辆项目招标中双双夺魁,总计318辆地铁车辆的项目合同在北京签订。
水培鱼缸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急速流向城镇,使得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情况日趋严重,政府
在解决人民众基本需求,特别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运输,在运力、环保、经济、舒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有着其他交通手段无可替代的优势。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规定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值在1000亿以上、年财政收入在100亿以上的城市可以建地铁,实际上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的城市已有十五、六个之多,地铁和轨道交通规划总长度已超过3000km。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的地铁线路长度超过1200km。况且其他大中城市的膨胀趋势也相当惊人,公共交通需求急剧上升,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内容,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志。因此可以预测,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城市地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大都***修建地铁来缓解和改善交通紧张状况。就我国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将更加恶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地铁必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中国地铁发展前景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伴随着我国社会经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并行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始注重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地铁的同时,在次繁忙客运通道上、区域之间以及在居民住宅小区与主客运通道或客运枢纽间规划建设轻轨或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以形成合理的轨道交通网。有些城市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正在建设跨座式单轨运行系统(如重庆市);有些城市正在探索建设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在一些大城市(区域)之间也开始规划建设大城市之间的快速轨道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始建设近郊和远郊的市郊铁路,以促进城市规模效应和城市边缘和卫星城镇的发展。
国内地铁设备企业应当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国内生产企业的扶持,加强和完善地铁装备制造体系的生产链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地铁建设,使地铁装备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有理由相信,地铁建设的热潮必将带动机械、电气等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为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黑发液【五】中国地铁发展遇到困难
从1965年起我国就开始修建地下铁道,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地铁建设技术标准高、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设备器材多,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将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地铁建设资金大部分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持以及银行的贷款。但是由于今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严格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因此,地铁建设的资金供给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地铁建设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广泛动员和利用包括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有助于实施市场化的运营体制,进一步加快中国地铁建设的发展步伐。
【六】中国地铁发展策略分析
一、综合发展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不能只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统筹兼顾,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强化城市(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首要选择。
为了有效引导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必须改变城市间旅客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选择速度快、容量大、占地少、无污染的城际间快速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作骨干,以拉大城市发展的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最终促进区域城市带的形成,进而带动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其它交通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进行综合规划建设,并实现有机的衔接配合,加强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的规划建设,加快大城市间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不同时期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1:3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3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铁   城市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