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体出版物的发展研究及其前景展望

阅读: 评论:0

中国立体出版物发展研究及其前景展望
作者:洪缨 李朱
来源:《出版广角》2011年第08期
        [摘要]从第一本立体书诞生到现在历经数百年,其内容、形式以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国外尤其欧美国家受到充分重视。中国立体出版物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机制以及经营策略,但因其应用族和可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未来我国的出版业应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放电棒
        [关键词]中国立体出版物 发展 理论与实践 前景
        双模卡
尺寸测量
        以图书和期刊为代表的出版物,因时代、科技、传播工具的差异和社会价值、审美取向的变化,衍生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涵,不仅是历史记事的载体、人类文化财富累积的体现,更是整理知识及传递信息的媒介。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历程中,出版物被挖掘出各种
艺术创作方式和更多的附加价值,立体出版物就是其中的典型。立体出版物由彼此连贯且多层面、多角度的三维造型构建而成,打破纯美术绘画的透视空间和构图形式,以实体占有并限定空间的新设计理念解构图形与情节内容的组合方式,塑造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甚至语音、气味等多平台跨媒体结合的印刷出版模式,是整合了平板印刷术、机械装置、存贮卡和袖珍扬声器等因素,结合纸张工程学、机械力学等技术多平台跨媒体结合的印刷出版物。
       
车模门>微波合成萃取仪
蓄电池恒温箱        一、立体出版物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演变
       
        13世纪中期,英国艺术家马休·帕力斯为了简化资料查询过程,首度制成含机关结构的书页,开启了立体出版物的历史先河。此后,从1300年西班牙神秘主义者、诗人雷蒙·鲁尔使用简单的转盘结构归纳整理资料到1543年德国著名医生安德烈·维萨里利用多层固定活页的方式制作教学用解剖立体书来展示人体内脏器官,从1551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舍
恩那运用圆盘结构制成简易数学运算立体书到17世纪各种活动的地图和航海手册等立体书,不难看出,起步阶段的立体出版物结构与动力机制较为传统、固定和单一,应用领域也相对狭窄,以研究宇宙、星象或剖析人体内部结构的生物学以及传播宗教信仰和人生哲理等为主要题材。这一局面直到1765年才被彻底打破。台湾设计师林训民在他撰写的《玩具、立体书专题研究报告集》中是这样描述的:“1765年罗伯特·塞耶首先创制了第一本专为儿童所出版的玩具书。他用当时最流行的哑剧《小丑》的故事来命名并编制内容,再以掀纸片方式来呈现颇具趣味性的故事内容。”但此后无论是题材还是结构都没有特别的突破,即便期间还有纸娃娃立体书、开口书的出现。内容与形式的真正创新来自于后来的先进技术,尤其是新动力、新能源和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的彩印刷术,这为立体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与技术支持。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技术,以及19世纪最后20年德国新式机械设备的出现和彩平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立体出版物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1880年美国麦克罗林兄弟公司发行的剧场书和法国卡本笃立体书出版公司发行的自动多层次剧场书和抽拉书,1890年至1900年德国厄内斯特·尼斯德公司发行的变景书等等,都是结构相对复杂并且彩鲜明的立体出版物。此后虽然战争一度阻碍了立体出版物的发展,但20世纪中后期华多·亨特创立的图像国际公司以立体出版物作为其主
要产品,最多时每年出版2500余本立体书,亨特本人也被称为现代立体书工业创始人;贝内特·瑟夫的《立体书谜语》被用作麦斯威尔咖啡的附赠品;箭牌口香糖也曾使用立体书作为产品宣传方式。这些都表明了立体出版物在阅读目标外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即新型企业品牌推广媒介,尽管传播广度与深度无法与常规宣传方式抗衡,但其特有的宣传效应已崭露锋芒。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21:3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32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立体   出版物   发展   结构   方式   出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