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
学术2020年3月语文教学通讯弹簧包
Mar.,2020第1090卷
第3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090No.3
金玲娇
(慈湖中学,
浙江宁波315031)
胃电图仪
———以《斑纹》《听听那冷雨》
摘要:不同作家的散文,甚至同一作家的不同散文,语言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主要是由散文的文体特征、作家的个性和写作题材决定的。以《斑纹》和《听听那冷雨》为例,多角度总结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斑纹》《听听那冷雨》散文语言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0)03-0086-03
DOI:10.ki.bclt.202003026
帷幕灌浆二代身份证识别系统作者简介:金玲娇(1983—),女,浙江三门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宁波市慈湖中学教研组长,曾获宁波市直属教坛新秀一等奖,宁波市青年教师现场阅读竞赛一等奖,宁波市青年教师现场作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文艺评论
散文语言的特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不少论者都对此发表过真知灼见。但在笔者看来,其中不少论述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或按图索骥,只是机械地从字词句入手(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其结果是抛弃了语言之由,导致分析碎片化,结论片面化;或泛泛而谈某某作家的语言风格,然后生搬硬套到文章当中,其结果是隔靴搔痒,让人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弊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这样一个现象或规律:优秀作家的语言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优秀作品的语言都是作家的新的创造。
作家的语言不等于作品的语言,作品的语言也不等于作家的语言。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散文的语言,必然无法解释为何作家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语言特,
樱桃去核机也无法解释为何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里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更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篇作品语言风格并不完全一致的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篇散文为此而非彼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这首先是由散文的文体特征决定的,同时也受作家个性(内在)和写作题材(或情感表达)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周晓枫的《斑纹》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为例,探讨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机制。
关于什么是散文,各人各家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或定义;尽管如此,关于散文的特点还是有普遍性认识的。就内容而言,散文多描写见闻,表达感悟;就形式而言,散文自由灵活,不受拘束;就表达来说,散文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情文并茂。见闻和感悟是经过个人的主观认识过滤的,形式是受个人喜好和习惯影响的,表达更是带有强烈的主观彩。综上而言,笔者以为,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抒写内心真实的自我。每个人的内心及对外界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作者要想
准确鲜明地展现自我,在语言表达上就需要构造形象的画面,营造浓郁的氛围,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强烈的感官刺激也就成了散文语言的普遍特(散文语言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本文只涉及论题所需)。试看《斑纹》,“盘踞时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的‘S ’形移动,草丛里的蛇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圆”“S 形”“笔直”,用几何图形依次将蛇的活动与姿态展现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