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我,则能见天地、见众⽣。
秋⼭利辉
⽇本著名“秋⼭⽊⼯”创办⼈、代表理事。
2010年成⽴秋⼭学校,并担任代表理事。
由于独特的重视⼈才品格培养的⼯匠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手机绑定
被称为⽇本“匠⼈中的匠⼈”。他27岁时创办的秋⼭⽊⼯会社,如今成为培育⼀流“匠⼈”的“黄浦军校”。
不仅在⽇本国内,甚⾄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也有很多⼈慕名来访,秋⼭先⽣也接受过许多电视、杂志等媒体的采访。
1943年,秋⼭利辉出⽣于奈良。他与很多成为⼤师的⼈不⼀样,他⼩时候⼀点都不聪明,⼩学六年到中学三年,他考试成绩总是倒数第⼀,“初中⼆年级,我才会写⾃⼰名字。”他说。
功课不好也就算了,总该有点其他特长吧,⽐如:跑得快,跳得⾼,会唱歌。但遗憾的是,他中学时,“连跳箱都没有跳过去,长跑也⽐别⼈整整慢了⼀圈,更不会唱歌跳舞。”⽗母及⽼师,都觉得这⼩⼦完了。将来肯定没什么出息。秋⼭利辉⾃⼰也这么认为。
兔毛纱线
13岁那年,⼀个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邻居家的鸡舍坏了,他⾃告奋勇帮忙维修。⽼太太只当⼩家伙开玩笑。没想到⼀周后,秋⼭竟然做了⼀个很漂亮的两层鸡笼。惊讶万分的⽼太太说了⼀句话:“学会⽊⼯的话,你⼀辈⼦就不发愁啦!”秋⼭的眼睛⼀下亮了。“世上没有,只有放错位置的天才。”他终于到了⼈⽣的⽅向。
从此,放学回家路上,他总喜欢跑去看⽊匠⼲活,看完回到家再⾃⼰揣摩。不知不觉间,秋⼭竟然学会了基本的⽊⼯活。 16岁那年,初中毕业后,秋⼭去⼀家寄宿式⽊⼯学校做了学徒。前三年,他做的都是跑腿的事情。“特别是交货,⼤家都不愿做,可能是因为我傻,师傅总是让我去⼲。” 为什么⼤家都不愿⼲这活?⼀是这活太繁重了。得在⾃⾏车后⾯套上板车,然后把沉重家具放在板车上。拖运家具不但累,还会经常因为刹车不及⽽受伤;⼆是因为不易交货。好不容易运到⽬的地,经常碰到泥⽡匠忙着⼲活,秋⼭打招呼,别⼈不理睬。不能就这么回去啊,交不了差。
“所以,我就在旁边给他们帮忙。”⼀开始,⼯头没把秋⼭当回事,但久⽽久之,就动了恻隐之⼼,“你把家具放⼀边,就回去吧。”⼲了三年⼤家都不愿⼲的琐事,秋⼭却从中悟得了⼀名⼯匠应有的举⽌和礼仪规范。 19岁那年,秋⼭终于开始全⽅位接触⽊⼯⼿艺。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对他的学⽣说:“如果你喜欢⼀个事,⼜有这样的才⼲,那就把整个⼈都投⼊进去,要像⼀把⼑直扎下去直到⼑柄⼀样,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管会碰到什么。”秋⼭就是如此,他像⼀把⼑⼀样扎进⽊艺钻研中。三年后毕业时,他成了学校最优秀的学⽣。
毕业后,他进了⼀家⽊⼯所。由于天分与努⼒,秋⼭很快成了所⾥收⼊最⾼的匠⼈。但没多久,他就离开了。“我吃了很多苦,都忍耐了下来,因为我想和师⽗学技术,但师⽗并不⽤⼼培养⼈,只是把徒弟当成赚钱⼯具。”
随后,秋⼭加⼊了东京第⼀⽊⼯所。⼀年后,他⼜离开了。接着,秋⼭加⼊了⽇本排名第⼀的⽊⼯所。⼀年后,他⼜离开了。“都只是把徒弟当成赚钱⼯具。出来后,我就下了决⼼,如果我做师⽗,绝对不能这样。”
出来后,秋⼭开始⾃⼰接活。“真正的⼤师级匠⼈,不为钱⽽⼯作。”秋⼭就是这样,客⼈来做家具,“我最后呈现给客⼈的物品,⼀定超过他的要求⼀倍甚⾄更多。”
正因如此,秋⼭的美名不胫⽽⾛。很快,五星饭店他定做餐桌。接着,美术馆他定做各种⽤具。再接着,各种奢侈品牌开始来他。最后,连国会议事堂、⽇本皇室都来了。
秋⼭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于是,很多⼈慕名前来求学。当时很多⽊⼯已经开始⽤钉⼦⼲快活了,但秋⼭依然坚持⽤榫卯结构,“我不做⽤⽤就丢的东西,我做的是能够传世的家具。”卷盘
秋⼭⼼中有这样⼀份固执的坚持,他想把这份坚持传递下去,当看到很多年轻⼈前来求学时,⼀个想法便在他脑中油然⽽⽣:“我要办⼀所培养⼀流匠⼈的学校。”于是,“秋⼭⽊⼯”便应运⽽⽣。32岁那年,秋⼭开始招收学徒。
在⼗⼏年⽊⼯⽣涯⾥,从所经历的事情⾥⾯,秋⼭发现了⼀条规律:“凡是对⼈热情的⽊匠,⼿上活也不错;⽽对⼈不耐烦的⽊匠,⼿上活也很⼀般。”
所以他总结出了⼀点:有⼀流的⼼性,必有⼀流的技术。于是,秋⼭⽊⼯学校便有了⼀条⽴校语录:“⼀流的匠⼈,⼈品⽐技术更重要。”然后,秋⼭开始构建⾃⼰的学徒制度。这个制度,技术占40%,⽽品⾏占60%。“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匠,⽽是会好好做事的⼀流⼯匠。”
为了把年轻学徒培养成⼀流⼯匠,秋⼭制定了⼀套“⼋年育⼈制度”,学费全免,但学员必须依规⽽⾏。
调节臂
⼀年上预科(养成匠⼈基本习惯)
酚醛模塑料四年学做徒(跟师傅学习技艺品⾏)
三年学带徒(学习怎么带领新学员)
根据“⼋年育⼈制度”,秋⼭⼜提出了“守、破、离”三字诀。
⼀到五年,学员要学会“守”。“模仿师傅的⼀切,对师傅所说的,要全部回答:是。⽼⽼实实吸收师傅传授的知识。”
六到⼋年,学员要学会“破”。“就是融合创新,在守之上要有⾃⼰的想法,要把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变成⾃⾝之本领。”
火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