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特点
双侧向是探测不同径向深度电阻率的测井方法。通常情况下,裂缝的存在使双侧向出现差异,模拟实验表明,低角度裂缝的双侧向值呈负差异,而高角度裂缝的双侧向值呈正差异,双侧向幅度差不仅与裂缝的产状有关,而且与裂缝的张开度有关,因此在一些裂缝段也可能无差异。 1.1.2声波曲线
曲线特点
裂缝在声波曲线上的反映与井筒周围裂缝的产状及发育程度有关。声波曲线对高角度裂缝没有反映,对低角度裂缝或网状裂缝,声波测井值将相应增大;当遇到大的水平裂缝或网状裂缝时,声波能量急剧衰减而产生“周波跳跃”现象。因此利用声波时差可以识别水平裂
缝或网状裂缝,但不能用于识别垂直裂缝。声波曲线对裂缝的显示主要取决于裂缝的张开度、发育程度、充填物和流体的性质。
声波变密度测井对裂缝的探测是基于含流体裂缝面使声波波列发生畸变,出现波列的能量衰减、干扰和波列转换,形成声波幅度、相位和频率明显变化,出现“人”形或“V”形、扰动的锯齿形,以及条带变浅等。横波和斯通利波衰减的突出,可指示斜交的裂缝。纵波幅度的衰减多见于高角度直裂缝;而横波幅度的衰减则多出现在低角度或水平裂缝。裂缝在声波时差曲线上的反映与井筒周围裂缝的产状及发育程度。
1.1.3自然电位曲线
曲线特点
a.当地层、泥浆是均匀的,上下围岩岩性相同,自然电位曲线对地层中心对称; b.在地层顶底界面处,自然电位变化最大,当地层较厚(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c.测量的自然电位幅度为自然电流在井内产生的电压降,它永远小于自然电流回路总的电动势;
d.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自然电位显示为负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显示为正异常,如果泥浆滤液的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很小,曲线无显示异常。
影响因素:
a.地层厚度、半径的影响:当h>4d时,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近似等于静自然电位,当h<4d时,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小于静自然电位,厚度越小,差别越大,异常顶部变窄,底部变宽,不能用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b.地层电阻率、泥浆电阻率以及围岩电阻率的影响,Rt / Rm 比值增大(Rt增大或Rm减小),自然电位幅度值降低,Rs增大,其幅值也减小;
c.泥浆侵入带的影响:泥浆侵入带的纯在,相当于井径扩大,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值降低。
校正方法:彩印业务
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影响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值变化的因素,采用相应的校正图版进行校正。
1.1.4微电极曲线
曲线特征:
在渗透性地层有幅度差,微电位值大于微梯度值。
影响因素:
a.测速 测速过大会使曲线尖峰变得平滑,以致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
b.绝缘 微电极系或电缆绝缘不好会歪曲曲线形状;
c.绝缘板几何形状 电极系系数K与电极间的尺寸及极板的形状大小有关,而测井过程中极板经常与井壁磨擦,因此,测几口井后就应该进行K值的校验。
1.1.5感应测井曲线
曲线特点:
a.上下围岩相同,单一低电导率地层,当地层厚度大于 1.7 米时,曲线上可以看到过聚焦产生的局部极值,其厚度小于1.7米时,视电导率曲线呈现一尖峰。
b.上下围岩不同,单一低电导率地层,对于厚度大于2米的地层,地层中部的曲线呈倾斜状,地层中心对应于倾斜段的中点,对于厚度小于2米的地层,视电导率曲线偏向与地层电导率差别小的围岩一侧,这是在高低电导率地层,而在中间电导率地层的曲线,对于厚度大于2米的地层,呈比较清楚的台阶状。
影响因素:
感应测井的线圈虽然有纵向和径向的聚焦作用,可还是受到围岩、泥浆和侵入带的影响。
校正方法:
a.围岩校正
首先根据井径d、泥浆电导率σm和围岩电导率选出响应的图版,然后根据从感应测井曲线
上读出的视电导率σa和地层厚度h(可配合其它测井曲线求出h),在图版纵横坐标上出相应的点,通过此点曲线的模数,即为所求地层的电阻率,在制作图版时,已经考虑到传播效应的影响,因此利用选用图版进行厚度-围岩校正之后,就不需要进行传播效应的校正。
b.无限厚地层侵入影响校正
利用无限厚地层侵入影响校正图版,图版的参数为侵入带的直径D,曲线模数为侵入带电阻率。图版的纵坐标为视电导率σa ,当σm>100毫欧姆/米时,用图版右边的曲线族,当σa <100毫欧姆/米时,用图版左边的曲线族。在进行侵入影响校正时,首先需根据其它测井资料,求出侵入带电导率σi (或电阻率Ri )及侵入带直径D,再根据测井曲线求出σa 及h值,根据σa 值出纵坐标,由纵坐标向右作水平线与相应的σi 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所求地层的电导率σt 。
冷库蒸发器
1.1.6中子测井曲线
曲线特点:
a.在砂泥岩剖面中,粘土(泥岩)的中子测井计数率最低,致密砂岩的中子测井计数率最高,
粉砂岩、泥质砂岩、孔隙中充满液体的砂岩为中等数值;
b.气层的中子测井计数率是高值。
影响因素:
a.井径、泥浆和套管的影响
井径扩大使中子源周围的介质的含氢量大大增加,中子测井曲线幅度明显下降;当矿化度(含氯量)增高时,增强了泥浆对热中子的俘获作用,因此会使中子-热中子测井曲线幅度下降,而使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幅度增高,在套管井中,曲线幅度下降。
b.侵入带的影响
由于泥浆侵入增大了侵入带的含氢量,使中子测井曲线幅度明显下降,对于划分含氯量不同的盐水层和油层时,往往造成盐水层和油层的中子测井曲线幅度没有明显差异。
1.1.7三侧向测井曲线
曲线特点带触摸板的键盘
a.高阻层视电阻率曲线对围岩形成高阻异常,异常对称于高阻层中点,异常极大值为视电阻率代表值。如果地层较厚,岩性、电性不均匀,分段取值;
b. 高阻层界面在三侧向曲线上缺乏明显的特征,但靠近高阻异常的底部。
c. 深浅三侧向曲线形态相同,在储集层有幅度差;
管式静态混合器影响因素
主要为井眼、围岩-层厚、侵入三个方面。
1.1.8微球形聚焦测井
曲线特点
主要反映冲洗带电阻率,受泥饼和原状地层影响。
1.2如何用测井曲线识别岩性
自然电位:当地层、泥浆是均匀的,上下围岩岩性相同,自然电位曲线对渗透性地层中心
对称;渗透层在地层顶底界面处,自然电位变化最大,当地层厚度(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渗透性地层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岩性、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滤液矿化度的比值、地层厚度、井径、地层电阻率、泥浆电阻率、围岩电阻率、泥浆侵入带都对自然电位曲线造成影响。
声波时差:在砂泥岩剖面,砂岩的速度一般很快,时差曲线数值较低,砂岩的胶结物性质、胶结类型和胶结含量影响时差的大小。通常硅质、钙质胶结物比泥质胶结的时差低,随着钙质增加时差下降,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时差升高。泥岩时差高,粉砂岩、页岩介于泥岩和砂岩之间。砾岩一般声波时差较低。含气的浅部地层有周波跳跃,或时差增大。主要受井径、岩层厚度、周波跳跃等因素的影响。
微电极:泥岩,微电极曲线幅度低,没有幅度差或有很小的正、负不规则的幅度差,曲线呈直线状,致密砂岩或钙质砂岩微电极曲线幅度特别高,常呈锯齿状或刺刀状,有幅度大小不等的正或负的幅度差,生物灰岩微电极幅度很高、正幅度差大,粉砂岩幅度值较低,有较小的正幅度差,孔隙性石灰岩幅度值比致密石灰岩低得多,一般有明显的正幅度差。
自然伽马:在砂泥岩剖面,纯砂岩GR最低,粘土最高,泥质砂岩较低,泥质粉砂岩和砂质泥岩较高,即自然伽马值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主要受地层厚度、井眼、放射性涨落误差以及测速。
1.3油气层的识别
常用方法:电阻率测井,声波时差法,低侵高侵法
电阻率测井:油层的电阻率一般比水层的高。如果R400》R250,则为油层,反之为水层。
声波时差:如果测井曲线出现周波跳跃则可能为气层。
低侵高侵:
高侵为泥浆滤液电阻率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时为泥浆高侵,高侵地层电阻率的剖面为高侵剖面,高侵一般出现在水层
低侵为泥浆滤液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时为泥浆低侵,低侵地层电阻率的剖面为低侵
剖面,低侵一般出现在油层。
1.4特殊现象的识别
1.裂缝
裂缝可分为张开缝(泥浆充填)、半充填缝、和充填缝。充填缝又分为泥质等低阻物质充填缝和方解石、硅质等高阻物质充填缝。
(1)张开缝和低阻物质充填缝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图像呈近似正弦曲线的暗细线或断断续续但仍可追踪的暗正弦(虚线)。
网状缝分割基块,图像上位清晰的暗细脉交织在一起。暖风炉
(2)高阻物质充填缝
若充填物质与基块电性差异小,则这种闭合缝难以区分。当存在较大差异时(如泥质灰岩中存在充填方解石的裂缝),则图像上出现依稀可辨的白正弦曲线。
(3)微缝和微孔隙发育
这种孔、缝中充填泥浆,大大降低可电阻率,导致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图像(静态)比无孔,缝层段灰暗些。显然,因孔隙缝之微小,由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无法辨别出单个孔或缝。所以,在做判断时,必须有其他资料(如取芯、邻井资料以及常规测井资料等)做参考。
镀铬添加剂2.水淹层的判断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现在打都采用分片切割注水采油的方法。由于油层渗透率不同,注入推进的速度也不一样。如果以口井的某个油层井段出现了水,这个层叫做水淹层。水淹层在自然电位曲线显示特点较多,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部分水淹层(油层基底部或顶部见水),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在该层上下偏移,出现台阶,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由于注入水的矿化度与油田水不同造成的,该层射孔后,含水率为99%。
若R为泥岩地层水电阻率,R为未水淹层地层电阻率,R为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R为泥浆滤液电阻率,假定R< R <R< R,砂岩中无泥质夹层且岩性均匀。
在井中,泥岩与为水淹层接触面上自然电流回路总电动势为
E=K(R/ R)
在井中,未水淹层接触面上自然电流回路总电动势为
E=Klg(R/R)+ Klg(R/ R)- Klg(R/ R)
= Klg[(R/R)*(R/ R)*lg(R/ R)]
=0
在井中,水淹层与泥岩接触面上自然电流回路总电动势为
E= Klg(R/R)
其线偏移值的大小为
△E= E- E- E
= Klg[(R/ R)-(R/R)]
=K lg(R/R)
根据本基线偏移的大小,可以估算水淹程度。由统计资料得出,△E大于8MV时,为高含水淹层;△E在5——8MV之间,为中含水层;△E小于5MV时,为低含水层或岩性变化引起的基线偏移。
由于各地区的储集层特点不同,故水淹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的特点不同,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曲线变化规律判断水淹层。
1.5泥质含量,油气饱和度,孔隙度的计算
1.泥质含量的确定
(1)自然电位曲线法
自然电位曲线没有绝对零点,是以泥岩井段的自然电位曲线幅度作基线;自然电位曲线幅度△U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极大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