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十号元素及初中化学方程式

阅读: 评论:0

一、前二十号元素名称及符号
1氢(H)    2氦(He)    3 锂(Li)    4铍(Be)    5硼(B) 
6碳(C)    7氮(N)      8氧(O)      9氟(F)      10氖(Ne)
11钠(Na)  12镁(Mg)    13铝(Al)  14硅(Si)    15磷(P) 
16硫(S)  17氯(Cl)  18氩(Ar)  19钾(K)    20钙(Ca)
二、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根据化合价口诀记忆)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K +1    钠 Na +1          氢 H  +1
Ag +1    锌Zn +2        氟 F  -1      Br -1
钙Ca +2    Mg +2        氧 O  -2    Si +4
钡Ba +2    铜Cu +2、+1    碳 C +2、+4    磷 P -3、+3、+5
铝Al +3    铁Fe +2、+3      硫S -2、+4、+6
Mn +2、+4、+6、+7        氯 Cl -1、+1、+5、+7
                              氮 N -3、+2、+3、+4、+5
注意
所有单质中,元素化合价都为0;
金属元素都显正价(除在单质中为0价之外);
未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由已知的来计算,原则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如在Al2O3中,(+3)×2+(-2)×3=0。
拉配三、常见的化学式
1.单质(只含一种元素)
(1)气体单质:
H2(氢气)  N2(氮气)  O2(氧气)  F2(氟气)  Cl2
规律:一般气体单质的右下角都有下标“2”,但稀有气体,如He(氦气)、Ne(氖气)、Ar(氩气)的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2)金属单质(除汞外,都带“釒”旁):
Na(钠)  Mg(镁)    Al(铝)  K(钾)    Ca(钙)  Fe(铁)
Zn(锌)  Cu(铜)  Ba(钡)  Ag(银)
(3)非金属固体单质(带“石”旁):
B(硼)  P(磷)  Si(硅)  C(碳)  S(硫)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OO写在右边,读作“氧化某”):
(1)非金属氧化物:
H2O(水)        CO(一氧化碳)  CO2(二氧化碳)  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  SO2(二氧化硫)  SO葡萄酒电动开瓶器3(三氧化硫) 
(2)金属氧化物:
Fe2O3(三氧化二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MgO(氧化镁)  CaO(氧化钙)  MnO2(二氧化锰)  CuO(氧化铜)  Al2O3(三氧化二铝,或简称氧化铝)
四、常见的离子符号
离子的形成:
原子阳离子(如NaNa+
原子阴离子(如SS2-
(1)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Na+(钠离子)    K+(钾离子)    H+(氢离子)  Ag+(银离子)  Mg2+(镁离子)    Cu防辐射内裤2+(铜离子)  Ca2+(钙离子)  Ba2+(钡离子)  Al3+(铝离子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NH4+(铵根离子)
(2)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F-(氟离子)  Cl-离子)  S2-(硫离子)    O2-(氧离子) 
原子团(切记!):
SO42-(硫酸根)  SO32-(亚硫酸根)  HSO3-(亚硫酸氢根)    NO3-(硝酸根)  OH-(氢氧根)    CO32-(碳酸根)    HCO3-(碳酸氢根)  CH3COO-(醋酸根)
注意: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对应元素(或者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但是所标位置不一样,而且顺序相反。如CuO中Cu的化合价为+2价,标在Cu的正上方,而Cu2+带2个单位+电荷,2+标在Cu的右上角。
五、酸碱盐的定义及性质
1.: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酸一般由H+与酸根离子(如SO42-NO3-、SO32-、CO32-HCO3-)组成。
酸的性质:
酸性溶液的pH<7(注:中性溶液的pH=7),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故可用pH试纸或紫石蕊试液检验酸。
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如Zn + 2HCl ═ ZnCl2 + H2↑(制取氢气)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盐酸除铁锈)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碱一般由金属离子(或NH4+)与OH-组成。
碱的性质:
碱性溶液的pH>7,能使紫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无)变红,故可用pH试纸、紫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检验碱。
能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NaOH + SO2 ═ Naddtsf2S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反应原理)
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KOH + HNO3 ═ KNO3 + H2O
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NH4+)以及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BaSO
4、KNO3 NH4Cl、NaHCO3等。
NaCl由金属离子(Na+)和酸根离子(Cl-)组成;
BaSO4由金属离子(Ba2+)和酸根离子(SO42-)组成;
NaHCO3由金属离子(Na+)和酸式根(HCO3-)组成,属于酸式盐。
铵盐较特殊:如NH4Cl由NH共享空调4+(铵根离子)和Cl-组成;(NH4)2SO4由NH4+SO42-组成。
六、原子、分子、离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会发生变化。(原子的构成见初中课本P70
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O(氧原子)、H(氢原子)、Cu(铜原子)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两种: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如:铁单质直接由Fe原子构成,氦气直接由He原子构成。
(补充:其他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如H2O由水分子构成,O2由氧分子构成
2.分子——由原子构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即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CO、CO2虽然都由碳原子(C)和氧原子(O)构成,但是CO分子、CO2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离子——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得到(前已述及)。
问:为什么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答:这是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决定的(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初中课本78页)。这些原子都趋向于形成相对较稳定的结构,即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而这样的愿望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达到,所以就形成了离子。
如:钠 Na          钠离子 Na+            (相对稳定)
氯 Cl          氯离子  Cl-         (相对稳定)
注:金属元素(如Na)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失去电子,故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如Cl)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得到电子,故常显负价。
七、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
1.问:为何引进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如何得到?
答:因为原子的实际质量实在是太小了,书写和使用均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任一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即12C,称为碳12)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学表达式为: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2.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参见元素周期表)
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u
64
(说明:正规考试中,不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会给出滴~~不用担心)       
3.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密集书架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6=18;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27×2+16×3=102
八、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还原性)由强→弱
谐音记忆诀窍:嫁给那美女 新帖喜钱轻 统共一百斤
应用: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氢,如:
Fe + 2HCl ═ FeCl2 + H2↑ ;而CuAg这些排在H后面的金属就不行。(此知识点在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题中常考)。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Fe + CuSOFeSO4 + Cu(排在前面的Fe能置换出后面的单质Cu)
而排在后面的Ag 不能置换出Fe(NO3)3溶液中的Fe单质。
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初中课本P98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一条短线连接(以H2的燃烧为例)。
H2 + O2  — H2O
2.配平(方法有多种,如最小公倍数法、得失电子守恒法,一般资料书可查)。
2H2 + O2  — 2H2O
3.注明反应条件与符号(生成气体用“↑”,沉淀用“↓”),把短线改成等号。
2H2 + O2  2H2O
注意:反应只有一个条件时,一般写在等号上面,如果既有催化剂、又有反应条件时,一般把催化剂写在等号上面,条件写在等号下面,如:
2KClO3              2KCl + 3O2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4:5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2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子   电子   金属   离子   元素   原子质量   反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