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 50420-2007(2016年版) |
|
1总 则
3基本规定
4竖向设计
5种植设计
鬼屋道具
6道路桥梁
6.1 道 路
6.2 桥 梁
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
7.1 园林建筑
7.3 厕 所
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7 园 灯
7.9 标 识
8给水、排水及电气
8.1 给 水
8.2 排 水
8.3 电 气
1widevine总 则
总 则
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地方风格和个性特的城市绿地。
悬空板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绿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3.0.10 绿地设计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尤其要体现对弱势体的关爱,要创造老人相互交流的空间,在道路及厕所设计中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桉树专用肥
3.0.11 城市绿地兼有防灾、避灾的功能,绿地内水体、广场、草坪等在遇灾时均可供防灾避难使用。因此,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难时的有效利用。
3.0.12 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3.0.15 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于绿地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协调落实好源头径流控制设施。
3.0.15A 城市绿地应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设置各类源头径流控制设施。
1本款明确了城市绿地的海绵型设计,首先应该确保满足各类绿地自身的定位功能,避免本末倒置。不同的城市绿地类型应该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采用与其相对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2 本款明确了大型湖泊、滨水、湿地等绿地除了满足生态景观功能以外,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提升对雨水排放、吸纳的能力。 3 绿地的海绵型设计应该贯彻实用、经济并与绿地的总体设计及相关专业相协调的原则。
硬质合金密封环4 雨水利用应满足节约型原则,应尽量使用生态自然的雨水收集方式,避免资源的浪费。本款也提出了土壤渗透率低的地方,对雨水收集利用的原则。提出了在满足绿地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可利用城市绿地的景观水体作为雨水调蓄设施。
彩铅芯5 在降雨初期及北方使用融雪剂的地区,雨水会夹杂着部分油污、化学剂等易污染物,流入绿地,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保证流入绿地内的雨水相对干净,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安装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或弃流井,确保城市绿地不受污染。
4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
4.0.1 本条提出在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时,既要考虑绿地内的功能需求及海绵型设计,同时也应该考虑绿地周边其他用地的排水。
4.0.2 竖向设计应在总图设计的基础上,除了创造一定的地形空间景观外,还应为植物种植设计和给排水设计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植物的良好生长和雨水的排蓄创造必要的条件。
4.0.3、4.0.4 此两条是为了保护、利用基地内的原有资源,尤其是自然水系、树木及农田耕作土壤。
4.0.5 本条主要是在地形设计中要确保古树名木的存活。
4.0.13 本条主要从水体生态角度考虑,提倡采用原土构筑池底,既节省工程造价,又有利水体自净。当然,遇到原土地基渗水过大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水设施。
5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
5.0.1 按照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功能、空间、尺度、形态及主要树种的要求进行种植设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在绿地内选择抗逆性强、节水耐旱、抗污染、耐水湿的树种,可降低绿地建设管理过程中资源和能源消耗。
5.0.2 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的植物种类选择应根据滞水深度、雨水渗透时间、种植土厚度,水污染物负荷及不同植物的耐水湿程度等条件确定。
5.0.4 种植设计除讲求构图、形式等艺术要求和文化寓意外,更重要的是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考虑植物多样性、观赏性要求,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很好结合,形成合理的落。
5.0.5 绿地土壤应满足雨水渗透的要求,不满足渗透要求的应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宜使用枯枝落叶等园林绿化废弃物、有机肥、草炭等有机介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的理化性状指标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规定执行。
5.0.7 植物配置不仅要满足功能与植物生态的要求,还必须遵循特植物景观构成的要求。
5.0.10 植物是连年生长的,但其生长速度各有不同,种植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若干年后形成稳定的植物落景观,为植物生长留足一定的空间。但在有些重要地段,为了兼顾到近期绿化景观效果,种植设计时,也可适当考虑提高种植密度或栽种速生快长植物。
6道路桥梁
6.1 道 路
6.1 道 路
6.1.1 城市绿地的道路除带状绿地设置单一通道外,均宜设置环形主干道,避免让游人走回头路。
6.1.2 城市绿地出入口的设计应倡导简朴、小巧,突出园林绿地特,不宜单纯追求高大、气魄。大型绿地应设多个大门,且尽可能使游客与管理人员分门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