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成氨
1什么是间歇制气法?
2以煤为原料的半水煤气制备过程中,大多采用间歇法制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使生产连续化?答:半水煤气中(CO+H2)/N2为3.1—3.2,由反应过程可以看出,以空气为气化剂时,可得含N2的吹风气,以水蒸汽为气化剂时,可得含H2的吹风气。从气化系统的热平衡看,碳和空气反应是放热的,碳和水蒸气反应是吸热的,如果外界不提供热源,而是通过前者的反应热为后者提供反应所需的热,并能维持系统自热平衡的话,是不可能获得合格组成的半水煤气,反之,欲获得合格组成的半水煤气,该系统就不能维持系统的自热平衡。为了解决供热和制备合格半水煤气这一矛盾,采用间歇制气法。采用富氧空气(或纯氧)气化法和外热发能使生产连续化。 3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一个工作循环要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及时间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吹风阶段,煤气发生炉底部吹入空气,作用是提高燃料层的温度,吹风气放空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气由炉底送入,经灰渣层预热,进入气化层进行气化。 4气态烃蒸汽转化为什么要采用两段法?是如何操作的? 5在天然气蒸汽转化系统中,水碳比从3.5~4.0降至2.5,试分析一段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答:水碳比下降,一段转化炉出口气残余甲烷含量将不能达到所需要求的10%,解决方法是需要提高出炉气体温度,但不要太高,需视转化压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转化压力低,出口温度可稍低,转化压力高,出口温度宜稍高,相应可采用较大的空速。
6试分析烃类蒸汽转化过程中加压的原因和确定操作温度的依据。
答:1)①节约动力消耗②提高过量蒸汽的热回收价值③减小设备容积,降低投资费用。
2)一段转化炉出口温度是决定转化出口气相组成的主要因素,需视转化压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转化压力低,出口温度可稍低,转化压力高,出口温度宜稍高。
3)二段转化炉的出口温度可按压力、水碳比和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的要求,以20—45℃的平衡温距来选定,压力变大,水碳比变小,出口温距则相应提高。反之,则相应降低。
7重油部分氧化法的实质是什么?
8已知一段转化炉进口气体组成为:
组成CH4C2H6C3H8C4H10C5H12其他
Mol% 81.18 7.31 3.37 1.12 0.45 6.57
速、碳空速、理论氢空速。
9 对于放热可逆反应为什么存在一个最适宜操作温度?
答:对于一个可逆放热反应,温度对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影响是互为矛盾。因此,对于一定催化剂和气相组成以及对应每一个转化率时,必定对应有一个最大的反应速度值与该值相对应的温度。
10变换反应如何实现尽量接近最适宜温度曲线操作?变换炉段间降温方式和可用的介质有哪些?
11采用甲烷化法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由于甲烷化过程消耗氢气而生成无用的甲烷,因此仅适用于气体中CO 、CO2含量低于0.5%的工艺过程中。汽车阻尼板
13 某小合成氨厂,每小时6840Nm3半水煤气,煤气中含硫化氢量为3g/ Nm3,现用氨水液相催化法脱硫,硫容取0.2g/L,脱硫率90%,试计算该厂的脱硫溶液循环量。(已知硫的分子量为32)
14已知半水煤气中CO30%,O20.5%,变换气中CO0.3%,试计算:
(1)变换炉需达到的变换率;
(2)半水煤气流量为11600 Nm3/h,需变换的CO负荷;
(3)离开变换系统的原料气量。
15试分析提高合成氨平衡氨含量的主要途径和氨合成过程最适宜温度的影响因素.
16某合成塔进气流量9×105Nm3/h,已知进塔气中NH3含量4.0%,出塔气中NH3含量16.23%,合成塔催化剂装填量90m3。试计算:(1)空间速度(2)催化剂生产强度(3)合成塔产氨速率(4)氨净值。
17 画出由天然气和煤炭为原料制半水煤气的流程方框图。
2. 化肥
1 尿素的分子式和主要用途?
答:分子式为CO(NH2)2 主要用途:肥料、工业原料、饲料
2 尿素生产的方法有哪些?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答:尿素工业化的生产方法:氰氨基钙(石灰氮)法、氨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法
3 尿素合成反应机理是什么?控制步骤是什么?
答:反应式:2NH3+CO2=CO(NH2)2+H2O+Q
机理第一步为液氨和CO2反应生成液体氨基甲酸铵,称为甲铵生成反应
2NH3+CO2=NH4COONH2强放热反应
玩具直升机结构第二步为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称为甲铵脱水反应NH4COONH2=CO(NH2)2+H2O此反应为微吸热可逆反应,反应速度缓慢,为控制步骤。
4 采用减压加热法或气提法分离未转化物的原理是什么?
5 尿液蒸发的原理是什么?
6 常见的尿素结晶或造粒方法有哪些?
7 硝铵结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8 硝铵的生产方法有哪些?写出其反应式。
答:①中和法②转化法
中和法NH3+HNO3=NH4NO3
气态转化法Ca(NO3)2+CO2+2NH3+H2O=2NH4NO3+CaCO3
液态转化法Ca(NO3)2+(NH4)CO3=2NH4NO3+CaCO3
9 中和法硝铵生产可分为哪几种方法?
10 什么是湿法磷酸?生产方法有哪几种?防伪标签识别
11 什么是酸法磷肥?主要有哪些品种?
12 熟悉黄磷的生产流程及热法磷酸的主要生产方法。
13 复合肥料、复混肥料和掺混肥料有什么异同点?其养分含量如何表示?
14 复混肥料的成粒方法有哪几种?
15写出钾石盐、光卤石的主要成分。
16 钾石盐制氯化钾主要有哪些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17光卤石生产氯化钾的原理是什么?主要有几种方法?有何区别?
口袋领域18 试述复分解法生产硫酸钾的基本原理。
19 试述明矾石生产硫酸钾的两种方法。
3. 硫酸和硝酸
1硫铁矿焙烧速度及影响焙烧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硫铁矿焙烧主要是矿石中的二硫化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炉气。提高硫铁矿焙烧速度的途径在于提高焙烧温度,减少矿石粒度,增强气固两相间的相互运动和提高入炉空气中的氧含量等。2炉气中的有害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
答:硫铁矿焙烧得到的炉气除含有二氧化硫外,还有三氧化硫、水分、、二氧化硒、氟化氢及矿尘等。矿尘采用沉降室或旋风分离器、电除尘器即液相洗涤法除去。砷和硒采用湿法净化工艺用水或稀硫酸洗涤炉气,酸雾通在电除雾器中完成。
3在"文-泡-文"净化流程中,第一文丘里与第二文丘里的作用有何区别?泡沫塔的作用是什么?答:第一文丘里的作用:炉气在文丘里收缩管端以极高流速喷出时,在喉管引入的水被雾化成细小的滴沫,增加了与炉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冷却、除尘、洗涤之目的。
第二文丘里的作用是清除酸雾。
泡沫塔的作用是使炉气进一步增湿,同时增大酸雾粒径。
4二氧化硫炉气用什么作干燥剂?干燥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选择干燥工艺条件?
5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什么?钒催化剂与常规催化剂相比,最大的不同表现在那里?
6 SO2氧化成SO3时,为什么会存在最佳温度?
7 请绘出段间分别采取SO2炉气冷激、间接冷却、空气冷激的SO2催化氧化四段转化反应器流程示意图及反应过程的t-x(温度-转化率)关系示意图。
8 发烟硫酸、不同形式的发烟硫酸浓度之间的换算;硫酸生产的流程方框图。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水吸收SO3生产硫酸。
9 SO2的多段氧化氮一次吸收和多次吸收的区别及对应的T-x图;
10二氧化硫氧化反应五氧化二钒催化剂在某温度范围内反应温度与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K2O/V2O5的比值及转化率为3>2>1,请解释实验结果和反常现象。
硝酸
1氨氧化反应的主反应式?氨氧化反应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最终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答:4NH3+5O2=4NO+6H2O+Q 最终产物是氮气。因为反应的平衡常数最大。
2非铂催化反应与铂催化反应相比,优缺点如何?
答:价格便宜,活性容易降低,不易点燃活化。
3影响氨-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有那些?其影响如何?
答:当气体的压力、温度及含氧量增高,气体流向自下而上通过,容器散热速度减小时,爆炸极限变宽。反之,则不易发生爆炸。
4为什么NO氧化反应速度常数不符合阿累尼乌斯定律?
答:该反应不是基元反应,反应速度常数是表观反应速度常速Ka,Ka=Kk,它包括了平衡常数K和表面反应速度常数k。由于是放热反应,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值减小幅度超过k值增大的幅度。总结果表现出温度升高,Ka减小。
5简述常压法、加压法和综合法生产稀硝酸工艺流程,并对各法进行比较。
答:常压法: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是常压下进行的。优点是压力低,氨的氧化率高,Pt损耗低,设备简单,吸收塔生产水平要求低。缺点是压力低成品酸浓度低,吸收不完全尾气需要进行处理,吸收容积大,占地多。
加压法: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在加压下进行的。优点是吸收压力高,硝酸浓度高尾气氮氧化物浓度低,吸收容积小,能量回收率高。缺点是加压氨的氧化率低,Pt损耗大。
综合法是指氨的氧化在常压下进行的,氮氧化物吸收在加压下进行,综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
6氮氧化物尾气处理有哪些方法?请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答:1)溶液吸收法。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处理量大,适用于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较高的常压法硝
酸生产。缺点:难以将尾气中氮氧化物降到2*10-4以下。2)固体吸附法。优点:净化度高,当吸附剂失效后,可用热空气或水蒸气将其再生。缺点:吸附量小,当尾气中NOx含量高时吸附剂需要量很大,且吸附再生周期短。3)催化还原法。特点:脱除氮氧化物效率高,并且不存在湿法吸收伴生副产品及废液的处理问题。
7 常压下氨氧化的操作温度通常为多少?若采取加压操作,温度如何调整?
答:常压下氨氧化温度取780—840比较适宜,压力增高时,温度也相应的提高。
8 写出水吸收N2O生产硝酸的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Q
9 NO氧化成NO2的反应速度方程式,实验证明可写成:
r(NO2)=kp2(NO)p(O2)
式中,k为反应速度常数。有趣的是,该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异乎寻常,它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不符合阿累尼乌斯定律。此种反常现象,曾吸引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而各自的理论解释也颇不相同。但人们认为前苏联学者古兹和马林的理论观点是比较合乎情理的。这个理论认为,NO氧化除了在气相中进行外,更主要是在气液相界面和液相中进行的,其步骤有:
(1)在相界面上,NO以很快的速度迭合成(NO)2
2NO==(NO)2
(2)在气液相界面及液相中,(NO)2与O2作用
NO)2+O2=N2O4
(NO)2+O2==2NO2
(3)当气液相界面积很大时,可能生成络合分子:
NO+O2==NO·O2
NO·O2+NO==2NO2
第(1)步反应很快,瞬间可达平衡,第(2)步反应为最慢,是决定总速度的控制步骤,试解释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活化能是大于0还是小于0?解释其合理性。
4. 纯碱和烧碱
1纯碱有哪些工业生产方法?其工艺过程有何异同?
答:氨碱法、联碱法。
2饱和食盐水为什么要精制?怎样进行精制?工业生产中精制饱和盐水主要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答:粗盐水中含有钙盐和镁盐等杂志,在后续盐水吸氨和碳酸化过程中能和NH3和CO2作用生成沉淀或复盐,不仅会使设备和管道结垢甚至堵塞,同时还会造成氨及食盐的损失,会影响纯碱的质量,因此,粗盐水必须经过精制。石灰—氨—二氧化碳法、石灰—纯碱法;第一种方法适用于含镁较高的海盐,利用碳酸化塔尾气可使成本降低,但存在溶液中氨含量增加,导致碳酸化过程中氯化钠转化率降低,氨损耗增大,以及流程和操作较复杂的缺点。第二种方法除钙时,不生成铵盐而生成钠盐,因此不引起碳酸化过程中氯化钠转化率降低。而且操作简单,劳动条件好,精制度高,但要消耗纯碱。所以,工业生产中精制饱和盐水主要采用第二种方法。
3 氨盐水碳酸化过程的特点是什么?氨盐水酸化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答:氨盐水碳酸化过程的特点:同时伴有吸收、结晶和传热等单元操作,各单元操作相互关系密切,且互为影响。氨盐水酸化的反应机理:
(一)氨基甲酸的生成CO2+2NH3=NH4++NH2COO-
(二)氨基甲酸氨的水解NH2COO-+H2O=HCO3-+NH3
(三)复分解析出NaHCO3结晶Na++HCO3-=NaHCO3↓
4 钠利用率、氨利用率分别指什么?如何计算?
答:将氯化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的转化率称为钠利用率。
将碳酸氢铵转化为氯化铵的转化率称为氨利用率。
5 碳化度指什么?如何计算取出液的碳化度?
答:碳化度: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时所饱和的程度,用R表示。定义为碳化液体系中全部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总氨摩尔数之比。
6 为什么重碱过滤后要进行洗涤?对洗涤水有何要求?为什么?洗水量如何控制?
答:将重碱中残留的母液洗去,降低成品纯碱中氯化钠的含量。对洗涤水的要求:宜用软水。原因:以免带入Ca2+、Mg2+形成沉淀堵塞滤布。洗水量应控制适当,以保证重碱的质量及减少损失。
7 什么是重碱烧成率?如何计算?写出重碱煅烧的方程式,计算理论重碱烧成率。
答:重碱烧成率:,重碱煅烧成为纯碱的效率,即100份质量的重碱,经煅烧以后所得产品的质量分数。目前我国的实际烧成率是50%—60%组合鞋架
8 什么是联合法制纯碱?
9 联碱法生产中,母液Ⅰ为什么要吸氨?写出母液Ⅰ吸氨的离子方程式。
10 过饱和度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计算过饱和度?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使溶液不断排除溶剂或降低溶液温度,当其溶质浓度超过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即形成过饱和溶液。温度过饱和度表示为(t2-t1),浓度过饱和度为(C1,-C1)
在实际应用中,可用浓度过饱和度与温度过饱和度之比值(C1,-C1)/(t2-t1)表示t2到t1区间温度每降1℃时析出氯化铵量。
11影响氯化铵结晶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颗粒较大的氯化铵结晶?
答:影响因素:溶液成分、冷却速度、搅拌强度、晶浆固液比、结晶停留时间。
①介稳区较宽②冷却速度不宜过快③减小搅拌强度为适宜④晶浆固液比大⑤停留时间长
12 什么是冷析结晶氯化铵?什么是盐析结晶氯化铵?各自基于什么原理?
答:母液I吸氨后成为氨母液I,可使溶液中溶解度小的NaHCO3和NH4HCO3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Na2
CO3和(NH4)2CO3,所以吸氨过程使氨母液I在冷却时可以防止NaHCO3和NH4HCO3的共析。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NaCl而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所以,将氨母液I冷却就可以使NH4Cl单独析出,且纯度较高,称为冷析结晶NH4Cl。冷析温度越低。析出NH4Cl越多。
由冷析结晶器出来的母液为半母液II,母液I中NH4Cl是饱和的,而NaCl并不饱和。将固体洗盐加入半母液II,此时NaCl就溶解。由于共同离子效应使得NH4Cl继续析出,称为盐析结晶NH4Cl,这样既出产品又补充了原料盐。
13 什么是氯化铵结晶的并料流程和逆料流程?
答:氯化铵由氨母液I析出,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先经冷析后盐析,然后晶浆分别取出,经再稠后分离出氯化铵,此即“并料流程”,将盐析结晶器的结晶借助于晶浆或气升设备送回到冷析结晶器的晶床中,产品全部从冷析器取出的流程,工业上称为逆料流程。
16 画出联合制碱法的并料和逆料生产流程方框图。
烧碱
1什么是电解过程?什么是法拉第第一和第二电解定律?
彩防滑面层涂料
答:当以直流电通过熔融态电解质或电解质水溶液时,产生离子的迁移和放电现象,在电极上所析出物质的过程称为电解过程。法拉第第一定律: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量成正比,即与通电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法拉第第二定律:电解时,电极上每析出或溶解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所需电量是恒定的。
2什么是电化当量?氯碱工业生产中,如何表示电化当量?
答:电化当量:通过单位电量时,在电极上所析出物质的质量。
3什么是电流效率?如何计算碱工业中的电流效率?
答: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只比称为电流效率。
4什么是理论电解分压?什么是槽电压?槽电压对电解过程的电能耗影响有什么?
答:理论电解分压是电解质开始分解时所需的最低电压。电解时,电解槽的实际操作电压称为槽电压。5何为过电位(超电压)?为什么会产生过电位?过电位理论在电解工艺方面有什么意义?
答:过电位是离子在电极上的实际放电电位与理论放电电位之差。
6隔膜法电解中,电极上发生那些主要反应和副反应?
7电解液的蒸发采用什么原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1)将含氢氧化钠10%--12%的电解液浓缩,使之符合一定规格的商品液碱。2)通过电解液浓缩,将氯化钠结晶分离出来。
8水银法电解较隔膜法电解有那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9什么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它具有那些特点?
答:离子交换膜是对溶液中离子有选择性透过的高分子材料。阳离子膜只允许阳极室中的阳离子透过膜进入阴极室,而阴离子却无法进入阴极室。
10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烧碱中为什么要对盐水进行二次精制?怎样精制?
11某氯碱厂现有电解槽100台,电槽电流强度为18000A,求每日理论上可生产烧碱、和氢气各多12某氯碱厂电解车间有电解槽60台电槽电流强度为10000A,一昼夜可生产电解液146.2m3,电解液中NaOH的浓度为125g/l,试计算阳极电流效率。(1F=96500C=26.8A.h)
13某电解槽的槽电压为3.32V,电流效率为95%,求生产1t烧碱需要多少千瓦.小时电?若由于导电不良使槽电压增加0.1v时,求生产1t吨烧碱需要消耗多少千瓦.小时电?(已知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理论分解电压E理论=2.17V,1F=96500C=26.8A.h))
14新建一车间,每年生产含30%NaOH的烧碱6000t,采用隔膜电解槽进行生产。槽电流为29000A,电流效率为96%,求每年运行时间为8400h所需电解槽数。(1F=96500C=26.8A.h)
5、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产品
(1)碳一系列产品
1反应温度和压力是怎样影响加氢平衡的?
2加氢催化剂共分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不饱和炔烃、烯烃的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的加氢;氢解
3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生产有几工艺流程?各有何特点?
4高压法和低压法合成甲醇工艺流程各采用何种催化剂?
5影响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因素是什么?
6简述合成甲醇反应器的分类,结构及特点?
7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有那几部分组成?
(2)乙烯系列产品
1 PE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密度分: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按生产方法分:低压法、中压法、高压法
按分子量分:低分子量、普通分子量、超高分子量
2 熔融指数含义是什么?
答:在标准的塑性剂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一般为190℃),使聚乙烯树脂熔融后,承受一定的负荷(一般为2160g)在10min内经过规定的孔径(2.09mm)挤压出来的树脂重量克数。
3聚合方法是如何分类的?
4聚合物有哪些立构规整结构